以下是含有+绿脚丫的搜寻结果,共14笔
长期以来,基隆市部分住宅区因建筑物未设置附属停车空间造成停车位不足问题,导致居民常将机车停放于骑楼遭到检举而被开罚。为改善此一情形,基隆市政府成立「骑楼使用管理小组」,针对市民陈情热点进行现勘与综合评估,并于114年度公告新增两处路段,开放部分骑楼空间供机车停放。
基隆市推动机车退出骑楼,但因停车空间不足又多雨,许多民眾会把车停骑楼,虽然陆续开放市区部分路段骑楼可合法停车,但多数路段仍未纳入,引发检举争议。基市交通处表示,由于旧式集合住宅区原无附设机车停车空间,屡遭检举造成居民困扰,经骑楼专案小组查勘后,再开放信义区深澳坑路及中山区中和路部分路段骑楼可停车。
骑楼停放机车一向是交通争议热点,基隆由于停车空间不足又多雨,许多民眾会将机车停放骑楼,但也引发检举争议。基隆市长谢国梁上任后,将市区部分路段骑楼纳入合法停车,但仍有许多路段未纳入。基市交通处表示,由于旧式集合住宅区原无附设机车停车空间,却屡遭检举,造成民眾困扰,经骑楼专案小组查勘后,开放信义区的深澳坑路以及中山区中和路部分路段骑楼可开放停车。
基隆市议会第20届第5次定期会及第15次临时会期间,针对基隆市区长期停车空间不足的问题,多位市议员纷纷在议场上表达支持开放更多骑楼作为机车停车空间,并强调「这是民意的声音」。
基隆市自从前年3月开放骑楼可合法停放机车后,外界褒贬不一,有民眾认为合法化是德政,不会被检举达人检举;但也有民眾批让弱势的行人更危险。基隆市议会12日召开临时会,议员针对骑楼停车均认为要检讨,但是意见及立场分歧。有议员认为必须要检讨改善人车争道问题,但也有议员主张要全面开放或扩大骑楼合法停车区域。基隆市长谢国梁表示,未来会更谨慎评估,若议会决议通过路段会积极开放,此外机车骑上骑楼开罚部分,将先以劝导为主。
基隆市信义区深溪路一处社区的公眾通行通道,今年1月左右遭人围起铁炼,不准他人通行,致使社区民眾只能绕道或跨越,短短一个多月,造成多名民眾跌倒受伤。市府表示,该处土地属于国产署,将透过协商要求国产署将该处恢復为公眾通道。
基隆市议员先前质疑基隆市府有意试办骑楼摆放「街道家具」,基隆市长谢国梁13日表示,市府曾经有类似规画,但后续没有继续推动。目前市府持续推动的是,辅导店家确保骑楼行人通行空间。
提起雨都基隆,不少人浮上脑海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路网复杂、开车容易遇到塞车等,包含违停多、车辆不礼让行人、机车乱窜等现象,都是造就基隆背负「不友善城市」黑名的主要原因。会有这样的印象其来有自,毕竟北北基生活圈紧密连结,每天往来的人次非常庞大,不仅考验用路人的耐心与专注力,对执法单位来说更是一大挑战。所幸,近年在基隆市府戮力推动「科技执法」之下,情况有了大幅的改善。
公民团体发动基隆市长谢国梁罢免,8月16日经中选会宣告成案,中选会3日上午公告谢国梁罢免案之投票日期罢免理由书、答辩书等。罢团在看完谢国梁答辩书后,痛批谢「无可救药」!
常有民眾为了美观或占位置在骑楼、马路边摆放盆栽,但却成了影响交通的「路霸」,也可能孳生蚊虫。基隆市环保局7月起执行「盆栽整洁专案」,透过路巡方式,向民眾宣导清理脏乱杂物及盆栽,基隆市长谢国梁也亲自拍影片宣传,请民眾用「绿脚丫」行人友善贴纸代替盆栽,不仅可净空骑楼、杜绝病媒蚊,也让步行空间更友善。
许多民眾常会为了美观或占位,在骑楼或马路旁摆放盆栽,但常影响交通与行人通行,成为另类「路霸」。基隆市环保局7月起将执行「盆栽整洁专案」,透过路巡方式,宣导民眾清理脏乱杂物及盆栽,基隆市长谢国梁更亲自拍片宣导,请民眾用市府的「绿脚丫」贴纸代替盆栽,不仅可净空骑楼、杜绝登革热病媒蚊孳生,也让行人步行空间更友善。
昨日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司长黄运贵率队考评基隆市执行「道路交通秩序与交通安全改进方案」去年执行成果。基市府交通处表示,依交通部事故诊断分析,基隆近3年每10万人事故死亡率8.1人,低于一般县市每10万人的平均17.1人,是同组8县市最低。交通处分析,应是市府加强推动行人友善政策,画设107处路口绿底行人穿越道等建构安全的通行环境,成效逐渐显现成果。
基隆市政府为达成交通「安全」、「友善」、「便捷」的目标,除画设「绿斑马」提高辨识度外,在多处路口搭配「行人早开时相」,使行人交通事故死伤数较去年同期减少20%,在公共运输部分,公车运量更较同期增加近10%。
基隆市长谢国梁上任后,持续针对「人本交通」及「永续运输」目标执行改善。行人方面,除透过画设「绿斑马」使驾驶人更能提高辨识度外,也于多处路口搭配「行人早开时相」,使行人行人交通事故数较去年同期减少24%;在提升公共运输部分,公车运量更较同期增加近10%。基市府交通处强调,将持续朝基隆交通「安全」、「友善」及「便捷」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