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中国债券的搜寻结果,共39

  • 标普中国违规 北京证监局促整改

    标普中国违规 北京证监局促整改

     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9月30日发出公告,对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公告指出,标普中国在从事证券评级业务过程中,存在未遵循一致性原则、未按要求进行讯息披露等问题,违反相关规定。要求标普中国应在自收到决定书起立即全面整改,加强评级作业质量控制,强化讯息披露的规范性,充分发挥评级风险揭示功能。

  • 人行扩大香港市场人民币产品

    人行扩大香港市场人民币产品

     大陆官方为扩大人民币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香港市场的人民币产品。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25日表示,将在香港市场提供更多离岸人民币国债等高信用等级人民币资产,丰富香港市场人民币产品体系,并加快推进落地人民币国债期货在港上市。

  • 陆7月资本外流创新高 投资者疯抢香港资产

    陆7月资本外流创新高 投资者疯抢香港资产

    在新的市场自由化措施的堆动下,中国大陆投资者大举购买香港资产,中国7月份资本外流升至歷史新高。

  • 陆债券市场规模183兆元人民币 跃居世界第二

    陆债券市场规模183兆元人民币 跃居世界第二

    大陆央视4月30日报导,近年来,大陆推进债券市场高水准对外开放,持续优化中国大陆债券市场投融资环境,成效显着。数据显示,目前,大陆债券市场总规模达到183兆元(人民币,下同),位居世界第二。近期,随着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境外机构增持大陆债券趋势明显。

  • 人民币跨境收付款规模 再创高

     美国关税战和联准会独立性备受衝击之际,外匯市场对美元信用产生疑虑。与此同时人民币资产备受青睐,外资快速涌入中国股债市场,让3月份的人民币跨境收付款规模创下歷史新高。

  • 外资续加码中国债券

     在美元指数波动、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等背景下,中国债券成为避险资金的选项,外资持续加码。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截至4月15日,境外机构在中国持有债券总量为人民币4.5兆元,较去年底增加逾人民币2,700亿元。当前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已达到人民币183兆元,位居全球第二。

  • 外资持续加码中国债券 总规模达183兆元全球第二

    近期境外机构持续积极参与中国债券市场。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共有1,160余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境外机构在中国持有债券总量为4.5兆元,较2024年底增加2,700多亿元。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已达183兆元,居世界第二位。

  • 大陆经济回升 「13.2%、4.5兆人民币、4.2%」3数据会说话

    大陆经济回升 「13.2%、4.5兆人民币、4.2%」3数据会说话

    大陆央视报导,关注大陆一组最新公布数据,「数」说经济,可以在「数」里行间看出大陆聚信心、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巩固。

  • 人行:境外机构在陆持有逾4兆人民币债券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消息指出,截至4月15日,境外机构在中国持有债券总量为人民币(下同)4.5兆元,较2024年末增加2,700多亿元。

  • 人行收紧流动性 扭转国债殖利率下滑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收紧银行间的流动性,成功扭转大陆国债殖利率下滑趋势,并为人民币提供支撑。不过分析指出,为了稳经济,大陆或在今年稍晚进一步降低政策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导致难以长远透过收紧流动性来修正债券估值,并支撑人民币。

  • 陆Q1地方发债2.84兆元 创新高

    陆Q1地方发债2.84兆元 创新高

     今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发力稳经济,地方政府加快发债脚步。据中国债券资讯网统计,今年第一季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约人民币(下同)2.84兆元,创歷史新高,较去年同期增长约80%。其中近6成用于偿还旧债,约4成用于重大专案建设。

  • 陆债息跌跌不休 日资抢进

     中国国债殖利率跌跌不休,吸引外资抢进布局。外媒报导,一家日本基金公司从去年起首度进场购买中国债券。另据日本国际收支的分析显示,日本投资者去年的中国国债持仓量增加了53%,在世界主要政府债券市场中的增幅最大。

  • 台湾能不能跟上川普的步伐

    台湾能不能跟上川普的步伐

     随着川普就职,一道道行政命令开始出炉,不按牌理出牌的美国政策一方面推动着通货膨胀的加温,也开始让债券殖利率向上攀升,甚至成为了金融市场上空最大的一朵乌云。

  • 人行暂停公开市场买入国债 降息或推迟降准仍可期

    中国人民银行10日宣布阶段性暂停买入国债,债市殖利率一度跳涨,人民币匯率小升,分析认为政策宽松力度收敛,但为应对贸易战,仍需适时降准应对。

  • 提高赤字率 陆将发13.5兆特别债

    提高赤字率 陆将发13.5兆特别债

     为期两天的大陆全国财政会议24日闭幕,会议宣示,中国将于明年实施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赤字率。外媒报导,中国将发放逾3兆元(人民币,下同,约合新台币13.5兆元)特别债券。此外,已有8省市公布2025年首季发债计画,规模逾3000亿元,预计大陆各地总额将达2.7兆元。

  • 产经解析-政策转趋积极 明年中国经济怎么走?

     儘管经济显现改善迹象,但中国政府推出的温和刺激措施以及新美国关税影响的担忧,抑制了投资人情绪。川普在胜选后表示,将对中国加徵新关税,激起了对中美贸易战可能卷土重来的讨论。

  • 《港股》陆贸易数据黯淡 恒指翻黑收低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周一的声明,在周一推动港股尾盘升高,并将中国债券殖利率推至歷史新低,因为人们押注中国政府债券,将有助于提振疲软的支出和经济成长。然而周二港股高开655点,随后一路逐渐收窄升势。上午11时中国公布惨淡贸易数据,显示11月出口成长放缓,进口意外萎缩。

  • 填赤字 陆16地发再融资专项债

    填赤字 陆16地发再融资专项债

     大陆又有河北、四川、云南、江苏、湖南拟于11月29日发行相关再融资专项债或再融资一般债,品种均为记帐式固定利率附息债。合计11月12日以来,全大陆已有16地披露,拟发行再融资专项债务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总额为1兆0852.1068亿(人民币,下同)。

  • 陆16地拟发行再融资专项债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总额逾1兆0852亿人民币

    澎湃新闻23日报导,大陆又有多个省分拟发行再融资专项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据相关文件显示,河北、四川、云南、江苏、湖南都拟将于11月29日发行相关再融资专项债或再融资一般债,品种均为记帐式固定利率附息债。11月12日以来,大陆全国已有16地披露拟发行再融资专项债务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