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国留学生的搜寻结果,共152笔
海明威说,年轻的时候就待过巴黎的人很幸运,这城市将如一席流动的飨宴永远跟着你。于是许多读者──不管是趁着年少、还是错过了青春──带着如是的憧憬造访巴黎,或是想望花都在自己生命留下印记,或只是去找《流动的飨宴》书里提过的地标。
继稀土对上晶片的管制、互徵船舶徵收港口费后,美中在几轮谈判后进入十月风暴:美方在扬言将中止与中国的食用油及其他商品贸易往来,以作为中国暂停採购美国大豆反制的同时,亦表示若中方不放宽稀土管制,将不排除驱逐在美的全部中国留学生,甚或进一步祭出金融管制。
美国国务院8日证实已解雇一名美国外交官,理由是此人承认自己与一名与中国共产党有关连的中国女性谈恋爱。据悉这是前朝拜登政府去年底提出相关禁令以来,美国国务院首度有外交人员因违反此令而丢了饭碗。
据法国广播电台报导,正当法国谘询公司Syntec联盟警告人才流失至海外时,与欧洲和法国情况不同的是,中国却成功说服其前侨民回国,因为吸引人才的竞争愈演愈烈。中国如何用15年多时间成功吸引约八成的留学生人才回国,海龟人才蜂拥国门,引发法媒关注。
辉达执行长黄仁勋近日表示,中国在晶片研发与制造领域仅落后美国「几奈秒」,若美国限制企业参与中国市场,只会削弱美国的经济与科技影响力。他同时批评美国的「对中鹰派」,称其做法并非出于爱国,反而摧毁美国竞争优势。黄仁勋这番言论引发保守派强烈反弹,遭美国总统川普前首席顾问巴农炮轰为「中共代言人」。
美国川普总统19日宣布新的H-1B工作签证将徵收10万美元费用,引起各界震撼。这项新规影响深远,远超过川普想像,如果真的实施,美国在美中竞争中将会败北。
美国川普总统19日宣布新的H-1B工作签证将徵收10万美元费用,引起各界震撼。这项新规影响深远,远超过川普想像,如果真的实施,美国在美中竞争中将会败北。
今年度大学分发入学结果8月中公布,录取率衝高至96.34%,几乎人人都可上大学。整体缺额虽只1220名,分散在18所大学、159个系组,但有4所私校缺额比率都大于40%。今年大一新生预估刚跌破20万人,到2028年逢虎年效应,大一新生估减至17.3万人,届时恐有40所私立大专面临退场危机。
在中美贸易谈判继续进行之际,美国总统川普一改先前立场,宣布将允许60万中国学生进入美国大学。近日在接受每日来电(Daily Caller)採访时,称禁止中国留学生进入是种侮辱,并称此举将使小型大学受益。但这也引来共和党内MAGA支持者的强烈反对。
据港媒《南华早报》报导,受欧美生活、教育成本上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中国学生将留学目的地从欧美转向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有留学生和业内人士预计,未来5到10年或将成为中国学生在东南亚求学的「黄金时代」。
美国总统川普才称欢迎60万中国大陆留学生,似乎将放宽对陆生的紧缩政策,不过仍有中国留学生持续遭到遣返,22岁顾姓(Gu)哲学系陆生飞了29小时才抵达美国,准备攻读硕士,没想到一到机场就被带进小房间,他被盘问10小时、逾40小时没阖眼,最终仍被遣返,留学美梦应声中断。
据观察者网报导,「中国年轻人正向东南亚寻找机遇」,港媒《南华早报》9月1日报导称,随着欧美生活和教育成本攀升,加之地缘政治存在不确定性,越来越多中国学生选择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求学。一名中国留学生预计,未来5到10年将是中国学生在东南亚求学的「黄金时代」。
美国总统川普暂时不考虑对採购折价俄罗斯石油的中国大陆课徵报復性关税,与印度遭课50%关税的命运大相径庭。究竟为何在大刀阔斧改变全球贸易体系之际,川普却独厚北京?美国专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评论主要有双方都握有武器等3种原因,他认为北京可能要求川普在台湾、关税问题上做出更多让步,但他也警告北京会有「用光运气」的时刻。
在表面上的休战协议背后,美中之间并没有真正松手,虽然关税暂时按下暂停键,但双方已悄悄展开一场关乎经济命脉与战略优势的「三维棋局」,争夺对方最脆弱的施压点。
据微信公眾号「中国驻墨尔本总领事馆」8日消息,驻墨尔本总领馆再次提醒领区中国公民加强人身安全防范。
据《南方周末》报导,大陆学生赴海外「留学热」已持续多年,但赴海外「考公热」,或许才刚刚开始。
受全球关注的中美元首会晤再传新进展。南华早报引述消息,美国总统川普拟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韩国庆州举行的亚太经合会(APEC)峰会前后访问中国,中美官员正就细节磋商。为「习川会」登场预热,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高层代表团传27日启程访问北京。
美国取消中国留学生签证:
检视从4月2日「解放日」川普抛出无差别「对等关税」震撼弹,到7月4日美国「独立纪念日」,美中相互放宽经贸禁止与管制措施,川普还数度抛出与习近平可能互访的讯息,美中关系宛如云霄飞车,「竞争、合作、对抗」基调未变,但双方显得更务实。美中利益导向的共存互惠,应是国际社会所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