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国靠拢的搜寻结果,共21笔
美国总统川普一如往昔的向「去多边主义」与「反全球化」方向走,因而在今年的APEC非正式领袖峰会缺席。看起来川普更乐于透过双边谈判解决贸易纷争,但人都已经到了韩国,却刻意在多边峰会前返回华府,再次凸显川普扬弃过往「自由主义多边机制」的偏向。
美国总统川普一如往昔的向「去多边主义」与「反全球化」方向走,因而在今年的APEC非正式领袖峰会缺席。看起来川普更乐于透过双边谈判解决贸易纷争,但人都已经到了韩国,却刻意在多边峰会前返回华府,再次凸显川普扬弃过往「自由主义多边机制」的偏向。
大陆《环球时报》19日报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中印边界问题中方特别代表王毅18日至20日,应邀访问印度并举行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4次会晤。北京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钱峰等国际关系学者分析,指出,中印关系本身具有改善的原生动力,双方相向而行,逐渐回到健康发展轨道。近期印美关系发生变化只是次要因素。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将于19日公布5月份的人民币国际支付占比。4月份人民币支付占比3.5%,不仅较3月的4.13%显着下滑,创下六个月低点,全球排名也从上月的第四位落到第五位。5月支付占比是否回升引关注。
总经与市场观察:牵动全球金融市场投资情绪的美国对等关税事件于近日取得新进展,川普关税政策放软,歷经20小时的谈判,美中伦敦会谈达成框架性协议,美国可能将放宽部分科技管制与留学生限制,中国也将加快核准稀土出口,加5月CPI低于预期,显示关税对通膨的衝击不如市场原先担心的高,令市场预期今年联准会降息次数可望超过一码。
罢免国民党台东立委黄建宾的挫宾行动11日晚间在民进党台东县党部前举办大型造势晚会,包括立委沈柏洋、庄瑞雄、王义川等人到场宣讲,也有在地代表东基主治医师刘汉鼎、前东大教授曾世杰等到场发声,会前飘起阵阵雨丝,仍不减民眾热情,500多人到场响应。
美国总统川普即将在4月2日周三「解放日」公布备受全球关注的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和特定产业关税,但近来国际上似乎出现一些有利于台湾和台积电的风声。
林郑月娥回到香港,职业生涯向前迈进一大步。她离开公部门,正式踏入政坛。从这时起,她不再担任秘书或行政官员,而是进入政府核心,制定公共政策。但这个新职位附带私人代价:她必须放弃英国国籍,宣示效忠香港。
《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执行委员会年度大会28日落幕,主席国加拿大宣布,哥斯大黎加将成为下一个准会员国。两岸均争取加入受到关注,但哥国「后发先至」,台湾则因未获得所有成员国共识,入会案没有被讨论,大陆申请案亦搁置。我政府表达深切失望,再次呼吁CPTPP成员国早日成立我国入会工作小组,不应有政治考量。
南非共和国限期台湾在6个月内把驻南非代表处迁出首都,这对双方关系是一大倒退,也是很屈辱的对待。但我们的政府却拿不出对策,只能讲些色厉内荏的大话糊弄民眾。两岸关系如坠崖式恶化,外交首当其衝要付出代价,赖政府恐怕得面对更多风暴。
前言:国与国交往利益优先,道义只是调味料而已。1950年国府退守台湾,美国出现弃台论,若非韩战爆发宝岛恐已赤化;1971年美国面对苏联威胁及越战泥淖渐感吃力,改打中共牌,台湾再度沦为弃子,当年联合国大会表决中华民国席次的紧要关头,季辛吉竟然出访北京,不是暗示而是明示盟国,美国将放弃台湾,最后中华民国只能含泪弃守联大;几年后,美国人叫醒睡梦中的蒋经国总统,通知几个小时后美国将宣布与台北断交。70多年来,美国不时冒出弃台论,鑑往知来,《翻爆》重刊本报前华府特派员傅建中的三篇文章,俾读者了解弃台论的来龙去脉。
国际货币基金(IMF)副总裁高萍娜(Gita Gopinath)警告,以美、中两国马首是瞻的不同经济集团分歧,正危及全球贸易合作与经济成长。她说,若该分歧无法弭平,最糟情况下,全球经济面临的损失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毛额(GDP)的7%。
阿拉伯联合大公国2020年决定,要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被视为向中东稳定迈出了一步。不过,由于阿联很想採购F-35先进战机,挑战了以色列维持军事优势的安全信条,因此出现了复杂状况。
马尔地夫21日举行国会选举,选举委员会公布的选举结果显示,立场亲中的总统穆伊祖(Mohamed Muizzu)所领导执政人民全国大会党(PNC),赢得已经开出86席当中的66席,取得93席国会「超级多数」所需席次。原本在国会拥有「超级多数」的亲印度主要在野党马尔地夫民主党(MDP)惨败,只拿下12席,失去国会控制权。
马尔地夫选民21日蜂拥参加国会选举,这场选举可能决定这个印度洋岛国,是否继续把外交关系转向中国,或是远离与印度的长期关系。随着印中两大国试图在印太地区强化影响力,北京和新德里都在向马尔地夫示好。
德国总理萧兹正在访华,而马克宏将在巴黎会见习近平,经济焦虑和不断升温的跨大西洋紧张局势使欧洲更容易接受中国的示好姿态。《华尔街日报》分析,经济復甦乏力、害怕被俄罗斯侵略,以及川普可能在今年美国大选中获胜,这些因素正推动欧洲跟中国靠拢。
随着美国总统大选日期迫近,许多国家开始为可能出现的美国政权更迭而进行规避风险操作,尤其是一些经济復苏乏力或害怕被俄罗斯侵略的欧洲国家,他们担忧川普可能在今年美国大选中获胜,因此开始转向中国靠拢。中国也迅速地向欧洲国家展开魅力攻势,除了积极安排元首访问与会晤之外,也解除了多项贸易禁令。
人民币国际化逾十年,2023年以来,俄乌战争与地缘政治波动让「去美元化」升温,人民币快速跃升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但在亮丽成果背后,人民币在国际间的交易额仍与美元相去甚远。专家普遍认为,除非大陆对外开放资本帐,否则终将对人民币国际化形成掣肘。
民进党正副总统赖清德、萧美琴在新北市举行「迎向胜利选前之夜」,赖清德喊出要集中选票,更要搏感情,出生万里的他,要大家「支持新北市囡仔」。更表示,「这一仗,台湾必须要赢;不仅为自己赢、也让世界的台湾赢,赢得全球民主的第一场胜利」。
菲律宾总统小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表示,菲律宾和美国军方今天举行联合海上与空中巡逻,并形容这是一项「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