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亚洲版北约的搜寻结果,共50笔
日本石破茂内阁上路后的首要外交考验,就是美国川普政权再度登台。石破初上台原提出亚洲版北约,让诸国猜疑日本是否有离美亲中的意味,然而美日首脑会议后,双方共同发表「追求美日关系新黄金时代」内容,引发各国观察日本的举动是否带来相关的启发。
2024年10月日本石破茂内阁上路后的首要外交考验,就是2025年1月美国川普政权再度登台,让初上台原本其提出的亚洲版北约,让诸国猜疑日本是否有离美亲中的意味。然而2月10日美日首脑会议后,双方共同发表「追求美日关系新黄金时代」之内容,引发各国观察日本的举动是否带来相关启发。
北韩领导人金正恩8日出席北韩人民军建军77周年庆祝活动时,声称美日韩同盟有意打造「亚洲版北约」,威胁北韩安全,因此决心持续发展核武、并与俄国深化国防合作;凸显北韩将持续维持强军路线、挑战区域秩序。
北韩领导人金正恩8日批评美国是朝鲜半岛乃至全球衝突的幕后黑手,并将俄乌爆发衝突的责任归咎于美方,称西方国家心怀「让俄罗斯战略性惨败的不切实际妄想」,刻意助长战争长期化。同时宣称美国与韩国、日本的安全合作关系对北韩构成「严峻挑战」,矢言加强核武力量。
2017年以来,美国行政部门、国会、智库界对华战略鹰派的涉台言论和行为,是观察美国「全政府」对华政策和涉台政策变化的一个重要视角。较为全面地认识美国战略鹰派的台湾观念、政策主张以及思维方式,把握它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考虑,有助于大陆从更加多元的角度分析评估美国对台政策的面貌和发展走向。
据共同社25日报导,日本执政自民党政务调查会长小野寺五典,出席在东京举行的修宪推进派集会时,提及有必要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第二款的「不可维持武装部队,与促使其他潜在战争的能力」。
日本眾议院选举结果,执政联盟未过半。中山大学亚太所教授郭育仁28日表示,这对日本与台美的关系都是「坏消息」,日本政局陷入动盪,台湾申请加入CPTPP进程可能受到影响。亚太和平基金会执行长董立文则认为,日本首相石破茂原计画在美国大选后立刻访美,现在情况令人怀疑访美是否能如期进行。
日本首相石破茂上任仅26天就解散眾议院改选,却遭遇执政联盟暴跌64席的巨大挫败,令人回想起1993和2009年自民党两度丢失政权的局面。《纽约时报》指出,党内对石破能否继续担任首相充满疑问。若石破无法稳定局势,日本可能重返首相频繁更替的「旋转门」时代。
深耕「国防议题」的日本新首相石破茂就任,国防概念股成为股市的关注焦点!观察目前国内日股ETF对于三菱重工及川崎重工两大国防概念股的权重比例,四檔ETF分别为00949、00645、00657及00661,加总持股比例最高的为00949有3.79%,其次为00645持有1.05%,00657及00661则同为0.22%。
北约组织(NATO)17日至18日将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国防部长会议。据韩国国际广播电台14日报导,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纽西兰商定在北约防长会议期间举行北约印太四伙伴(IP4)会议。
日本首相石破茂14日在自民党总部回答媒体提问时,就中国大陆军方举行包围台湾的军演称:「台海和周边的和平与安全,对地区而言是极其重要的问题。我国在关注这一状况。」
日本前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五度挑战党内总裁宝座终于得偿所愿,接替岸田文雄成为日本第102任首相。自认是党内孤狼的他曾说,与其和执政党同志交际往来,他寧可每天读三本书。
日本首相石破茂上任后,10日在寮国永珍会见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他强调,「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对国际社会至关重要」,但没提及他在自民党总裁选举期间,提出建立「亚洲版北约」的主张。
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11日宣布,他将于16至21日访问比利时和义大利,作为日本防卫大臣首次出席北约组织(NATO)的国防部长会议,他还将参加首次举行的七国集团(G7)国防部长会议。
日本放送协会(NHK)9日报导,日本新任防卫大臣中谷元10月8日晚21时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举行了约30分钟的电话会谈,这是中谷元就任防卫大臣后双方举行的首次会谈。基于中国等的动向,双方重申将密切合作,扩大两军在日本西南群岛的存在,以便进一步加强日美同盟关系。
印太区域和平稳定日益受到国际关注与重视,日本首相石破茂过去倡议成立「亚洲版北约」。外交部发言人刘永健表示,外交部对此没有评论,但台湾与日本同样面对来自中国的安全威胁,未来我国将持续与日、美等理念相近国家合作,共同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外媒报导真主党爆炸的呼叫器是以色列情报单位设计,但贴台湾厂商标籤,刘永健重申,台湾没有直接出口与爆炸同款的呼叫器到黎巴嫩
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在眾议院发表「施政方针演说」,在对中外交上,延续岸田内阁的基调,以「战略互惠关系」定位中日关系,并推进「中日韩三国机制」。2025年的「中日韩峰会」东道主为日本,石破有意迎来大陆总理李强与韩国总统尹锡悦访日。
日本将在10月27日举行眾议院选举,在周边的中国、北韩、俄罗斯等军事活动趋于活跃的情况下,採取何种办法来缓解东亚紧张局势,成为外交和安全保障政策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