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全国下水道的搜寻结果,共10笔
下水道系统是城市抗灾的第一道防线,为维持运作须巡检、维护,但因下水道作业空间局限,面临缺氧、有毒气体、掩埋等多种风险,内政部国土管理署办理「全国下水道局限空间出入坑作业评鑑」,宜兰县获得优等,县府表示,宜兰县已经连续3届获奖,展现宜兰县在安全管理上的卓越成果与持续进步。
内政部国土管理署举办「全国下水道局限空间出入坑作业评鑑」,台中市今年再度获得「特优」殊荣,连续3年蝉联全国最高评价,展现在公共工程与职业安全上的卓越表现,定于7月7日接受颁奖。
为落实2050净零碳排,国土署持续推动下水道工程,并在9日首度公布《下水道工程减碳作业参考指引》,提供工程减碳规划及方式、碳排放计算及管理策略等,作为地方政府、工程团队在办理新建污水厂及管线建设等之减碳规划参考,透过与地方共同推动公共工程绿色转型,奠定国内下水道事业碳中和厚实基础。
全国下水道接管户数今年4月底已突破410万户,目前各县市仍加速办理下水道布建及家户接管等工作。为落实我国「2050净零碳排」目标,内政部国土管理署今(9)天首度对外公布《下水道工程减碳作业参考指引》,将作为地方政府、工程团队在办理新建污水厂及管线建设等之减碳规划的重要参考。
宜兰地区水资源回收中心设有全国首座下水污泥碳化系统,透过碳化技术将污水污泥转变为具热值的辅助燃料,每年降低的碳排量11509吨,相当于29座大安森林公园的减碳量,今年获颁环境部「净水永续奖」,是非六都唯一获奖县市,亦为县内首次获奖单位。
国土管理署28日举办「全国下水道科长会议」。国土署副署长于望圣表示,台湾下水道建设已正式进入水资源循环及碳中和领域发展,为接轨国际净零趋势及落实下水道政策发展,透过中央与地方政府从「政策」至「执行」经验交流,凝聚雨污水下水道及再生水建设的创意发想及共识,以完善全国下水道建设工作,提升整体公共卫生与国人生活品质。
因应全国下水道普及政策,云林县议会26日通过「云林县下水道管理自治条例」,县府表示,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是城镇现代化指标之一,目前云林污水下水道普及率仅约5%,虎尾镇、北港镇「水资源回收中心」与周边污水下水道工程持续施作中,预计2027年完工,届时普及率可望突破10%,有效提升民眾生活环境品质。
因应全国下水道普及政策,云林县议会26日通过「云林县下水道管理自治条例」,县府表示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是现代化城镇指标之一,目前云林污水下水道普及率仅约5%,虎尾镇、北港镇「水资源回收中心」工程持续进行中,预计2027年完工,届时普及率可望突破10%,有效提升民眾生活环境品质。
经济部水利署今天(14日)表扬对水利业务有特殊、重大或杰出贡献人员,宜兰县政府水利资源处长李岳儒获「全国水利绩优贡献奖」,县府指出,李岳儒任职水资处长近5年,率领水利资源处同仁办理宜蘭县苏澳镇阿里史溪抽水站等工程,曾获6座工程会金质奖等奖项,获奖实至名归。
宜兰县政府在「113年度全国下水道局限空间出入坑作业评鑑」中,从全台各县市脱颖而出,与六都之台北市政府及台中市政府共同荣获最佳等第之特优佳绩,为非直辖市唯一荣获特优之政府机关。县长林姿妙表示,县府将持续要求下水道工程施工品质,并落实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共同拚出宜蘭「劲水」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