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公平贸易的搜寻结果,共451笔
由美国联合钢铁工会(United Steelworkers)为首,多个工会组织发表联署信,强烈抨击美国总统川普暂停向中国船只收取港口费的决定,认为此举有碍于美国重振过往世界造船业的主导地位。
就在美国正式宣布,将暂停对跟大陆有相关联的船只,暂停收取为期1年的港口费之际,川普政府于美东时间6日表示,将对大陆在造船以及海运物流等全球主导地位进行谈判。
美国最高法院周三(5日)就美国总统川普是否有权援引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对全球加徵关税,举行听证会。川普接受福斯新闻专访,回应最高法院大法官就他是否有权单方面实施广泛关税的质疑时表示,如果败诉,将对国家造成毁灭性影响。
国安局书面报告指出,美中战略互疑,安全威胁、科技竞争等结构性问题难解,且竞相强化关键科技及原料自主能力,降低相互依赖。此外,美国关切中共在臺海、南海地区军事活动及胁迫行为,并将确保美盟在印太地区捍卫自身利益之能力,判未来美中地缘战略角力将持续升温,不易缓解。
美国总统川普与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30日在釜山的再度会面,被全球市场视为可能开启新一轮「贸易融冰」的契机。这场峰会看似带来曙光,实则云雾缭绕,双方共同宣示合作意愿,却刻意迴避最棘手的矛盾。这场表面上的休兵,既非真正的和解,也难以掩盖双边关系中深层的结构性裂缝。
美国贸易代表葛里尔(Jamieson Greer)表示,儘管川习两国刚刚达成新的「停火」协议,美国仍将继续对中国展开关税调查。
第九届POPUPASIA 2025亚洲手创暨生活展将于11月13日至16日假松山文创园区登场,以「Authentic-真实‧原创‧永续」为主题,集结逾200个来自台湾、日本、韩国、泰国与东南亚创作品牌,打造结合设计、工艺与生活亚洲手作盛会。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技术门槛与成本不断降低,无人机的应用已迅速从过往以军事与航拍为主,转型为横跨多元领域的智慧载具,成为推动自动化与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应用场景涵盖能源、物流、农业及公共安全等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潜力与成长动能。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今(28)日上午与美国总统川普进行日美首脑会谈,两人正式签署协议,确保稀土供应,川普也证实接获日本军备订单,他在会谈中大谈已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称讚高市将是伟大的日本首相。
在美国总统川普因不满加拿大发布「雷根反关税广告」、愤而中止美加双边贸易谈判后,负责推出该争议广告的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长福特(Doug Ford)表示,为让美加贸易谈判重新恢復,将自周一(27日)起撤回该广告。此外加国总理卡尼也向美方喊话,只要美方准备就绪,加拿大随时愿意重启协商。
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宣布取消与加拿大的贸易谈判,原因竟然不是关税或地缘政治,而是一支由加拿大政府投放、引用前总统雷根(Ronald Reagan)演说的电视广告。这则看似歌颂自由贸易的短片,为何会惹恼川普到中止谈判?
德国外交部长瓦德福原订26日访问中国大陆,在行前接受媒体访谈时,喊话北京放宽稀土出口限制,并对台湾问题发表看法,忧心台海开战将影响世界经贸,还称一中政策的内容可以自行决定,24日遭大陆外交部反驳。或因双方行前的隔空交锋,德国外交部24日宣布,瓦德福原定的访中行程将延期。
路透消息,德国外交部长瓦德福将于10月26日出访中国大陆。当地时间23日,瓦德福尔接受採访时称,他此行目标,在于说服中方放松关键矿产稀土出口限制,并指出通过台湾海峡这一重要贸易走廊自由流动货物的重要性。强调台海要是打起来了,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贸易 。
中欧贸易战再升温。欧盟执委会当地时间20日宣布,对自中国进口的钢制履带板(steel track shoes)正式徵收62.5%的最终反倾销税,并追溯徵收先前已课徵的临时关税,以反制不公平贸易行为对欧洲本土产业造成损害。
美股隔夜全面收高,金龙中国指数急涨2.4%;iPhone 17销售佳,苹果市值创新高;美国总统川普说,美中如果在11月1日无法达成公平贸易协议,可能对中施加155%关税,但川普也说,预计将与习近平达成贸易协议。港股在大涨一天,升611点之后,周二高开301点或1.17%。
受苹果大涨带动,周一(10月20日)美股主要指数全面劲扬。财报季初佳绩频传,以及美国政府停摆僵局可望在近期内落幕,亦给市场带来提振。
2025年10月14日起,美国总统川普宣布对所有中国船东或营运商使用中制船舶进入美国港口的航程,徵收「港口费」。此举不仅震撼全球航运业,也再次暴露川普政府对全球供应链与制度治理的根本误解。这是损人不利己的政策。中国也宣布向美船徵收「报復性港口费」做为反制措施。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台湾1980~2000年最大的创匯产业是纺织业,这个行业最高一年创造13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因此被称为最大的创匯产业,主计处还曾以国情统计通报记载。
日本自民党于周六(4日)选出高市早苗为新任党魁,她也将成为日本史上首位女性首相。由于长期对中国大陆外交立场强硬,高市被外界视为「对中鹰派」政治人物。她主张日本于强化国防安全、推动经济自主,并主张重新诠释歷史观,这些立场过去曾多次使中日关系陷入紧张,另外也长期主张从南韩夺回竹岛的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