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公车专用道的搜寻结果,共80笔
北市中山区松江路今(8)日上午10时许,发生一起公车撞告示牌的交通事故,导致3名乘客受伤,所幸皆无大碍。
台北市议会新会期即将开议,民眾党北市议会党团8日举行「九局下半,市政拆弹」记者会,向蒋万安市府提出新会期的愿景与要求。党团干事长黄瀞莹表示,蒋万安市长任期即将迈入连任的选举年,开议在即,民眾党将秉持理性务实的精神,不会有政治口水,也希望能在市政上看到蒋万安的努力以及政绩成果。
台北市公馆圆环拆除后,罗斯福路、基隆路口改为正交路型,1日上午尖峰时段车流量相当大,不少民眾抱怨回堵状况仍相当严重,台北市长蒋万安昨表示,经过2天上班日车流观察,相关单位有调整各路段号志秒数及路型,状况都开始有改善,市府会持续优化,不过,他也提醒民眾,过往台北市有重大路型改造时,大概需要约2周让用路人适应,车流状况才会恢復。
公馆圆环拆除工程于9月29日提前完工通车,1日是通车后第二个工作日,上午尖峰时段的车流量还是相当大,不少民眾仍抱怨塞车问题严重。台北市长蒋万安1日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在汇集2天的车流状况后,有针对各路段做号志秒数及路型的调整,目前状况都有所改善。他也坦言过往台北市有重大路型改造时,都需要约2周的时间让用路人适应,车流状况才会恢復。
台北市公馆圆环拆除后,罗斯福路、基隆路改为正交路口,9月30日连假结束后上班首日,上午近8时起车流逐渐增加,福和桥往公馆、罗斯福路六段万隆及景美地区出现车辆回堵,有民眾抱怨提早出门却还是迟到。台北市长蒋万安前往视察,要求局处须尽速因应改善;北市交工处表示,将调整标线及号志疏解车流。
北市府为促进交通安全,13日起拆除公馆圆环并填平公车专用地下道,改为正交路口,并提前于29日完工通车。今日为连假结束后上班首日,台北市长蒋万安一早7时左右前往视察,当下在基隆路与罗斯福路口车多但还算流畅;不过,在福和桥往公馆端以及罗斯福路六段包含万隆、景美甚至到新店端都传出塞爆情形,更有网友说塞了快1小时,更有网友说提前出门却还迟到,民怨四起。
台北市公馆圆环为多年事故热点,北市府13日起拆除圆环并填平公车专用地下道,改为正交路口,并提前在29日完工通车,远低于预期的65天。昨适逢教师节连假,车流量较低,交通状况顺畅,仅部分机车骑士不习惯直接左转,仍採两段式左转。副市长李四川昨早到现场勘查,对施工成果表示满意,但强调最大考验是今天上班通车状况。
台北市公馆圆环为多年事故热点,北市府为促进交通安全,13日拆除圆环并填平公车专用地下道,改为正交路口。在工程日夜赶工下,29日提前通车,由于适逢连假,车流量较小,交通状况大致顺畅,仅有部分机车骑士不习惯直接左转,仍採用两段式左转。北市副市长李四川今早至现场勘查,对于施工成果表示满意,但他强调,最大考验是明天正式上班通车情形。
新北市长侯友宜2025年9月19日视察「国道1号林口交流道南出北入匝道改善工程」,听取交通部高速公路局简报、实地了解工程进度;侯友宜表示,期望整体工程能于2026年底提前完工,以尽快提升国道主线和地区联络道路运转效率,促进林口及龟山地区都会型态的蓬勃发展。
为纾解国道1号林口交流道长期交通壅塞,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增设南出北入匝道,新北市长侯友宜19日视察林口交流道改善工程,并听取交通部高速公路局简报、实地了解工程进度。侯友宜表示,期望整体工程能于2026年底提前完工,以尽快提升国道主线和地区联络道路运转效率,促进林口及龟山地区都会型态的蓬勃发展。
为纾解国道1号林口交流道长期交通壅塞,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增设南出北入匝道,新北市长侯友宜19日视察林口交流道改善工程,并听取交通部高速公路局简报、实地了解工程进度。侯友宜表示,期望整体工程能于2026年底提前完工,以尽快提升国道主线和地区联络道路运转效率,促进林口及龟山地区都会型态的蓬勃发展。
台北市公馆圆环13日凌晨在抗议声中开始拆除,市长蒋万安主持市政会议时,勉励各局处「该做的事情勇敢去做」,面对过程中公民团体与警方发生衝突,他也要求市警局依法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必须确保员警权益,至于近来网路上有网友发布对公馆圆环的谣言,蒋万安也强势要求局处除了要即刻澄清外,该採取行动就要马上做。
新北市淡江大桥16日举行合龙典礼,目标2026年5月完工通车,届时将缩短淡水及八里两地15公里行车距离,节省约25分钟车程,并预计减少关渡大桥约3成及竹围路段约17%的交通量。
北市府13日开始拆除公馆圆环,有「守环」民眾捧着台北市长蒋万安的遗照道具抗议,引发争议。资深媒体人黄暐瀚直言,公馆圆环要拆的原因只有「安全」两字,故意用「遗照」诅咒,不仅对公眾议题的讨论没帮助,也非常不可取。
台北市公馆圆环开始拆除,15日遇到首个上班日,由于地下道填平,公车必须与汽机车共用车道,令民眾相当担心会造成大塞车,不过车流相当顺畅。台北市副市长李四川昨早7时到场坐镇,他表示,透过让公车先行、增派警力支援,再加上号志管控,车流大多可消化完全,有达到预期效果。
台北市「公馆圆环拆除及地下道填平工程」于13日凌晨0时正式开工,工程第1阶段办理人行地下道及车行地下道分层封填。台北市副市长李四川一早7时就到现场坐镇视察,李四川表示,主要的措施是包含公车先行、增加10至20位警力指挥,并在号志管控下,有达到预期效果,车流大都可以消化掉。
北市府13日0时启动拆除公馆圆环作业,大量「守环」民团聚集抗议,其中有民眾竟捧着台北市长蒋万安的「遗照」道具,引起热议。国民党台北市议员王欣仪表示,在社民党台北市议员苗博雅的直播上看到此景,吁检方应尽速办理,不要「绿能你不能」的双标。市警局14日表示,目前当事人未前来报案亦未接获相关报案,如有接获报案将依法受理。
拖吊制度并非台湾独有,其他国家不少城市採「罚单优先、拖吊为辅」以避免当场衝突。消基会交通委员会召集人李克聪说,台湾道路面积有限、车种多元,违停更容易影响交通安全,因此拖吊车辆方案在台湾显得特别需要,但仍应以讨论城市道路规画为根本解决之道。
台北市公馆圆环13日凌晨开始拆除并填公车专用地下道,引起部分民眾担心当地交通将更壅塞,甚至增加车辆交织通行风险。淡江大学运输管理学系退休教授罗孝贤也直言,北市交通壅塞,圆环早已不堪用,改造念头至少已20年,此刻就是做出根本处置的一刻;前台大土木系教授张学孔11日分析,舍弃既有圆环改为垂直正交路口,能显着提升每小时车流纾解能量。
公馆圆环是台北南区进出新北中、永和、新店的重要节点,每逢尖峰时段,庞大的车流量伴随着高比例的机车与公车进出,让圆环的运作早已不堪负荷。多年来,擦撞事故频繁发生,地方交通安寧受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今正是全面检视并做根本处理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