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匝环道的搜寻结果,共10笔
随着中秋连假到来,许多民眾会利用国道返乡出游,然而近日网路上却流传「10/1起服务区限速照相罚$12000+扣牌」等说法。对此,高公局澄清是「错误讯息」,全台仅「国3南投服务区」有测速执法,一般违规超速依《道交条例》40条裁罚、严重超速(超速超过40公里)依第43条裁罚。
国道1号中坜段车流量大,上下班尖峰时段壅塞,桃园市政府争取增设中丰交流道,第1期北向匝环道工程进度超前,力拚今年底完工。地方忧心衔接地方道路中丰路未来车流量暴增无法负荷,要求市府未雨绸缪因应。交通局回应,地方申请改善路段约1.3公里,后续将检视路口配置研拟画设偏心左转车道可行性。
国道1号中坜段车流量大,上下班尖峰时段壅塞,桃国市政府争取增设中丰交流道,第1期北向匝环道工程进度超前,力拚今年底完工。地方忧心衔接地方道路中丰路未来车流量暴增无法负荷,要求市府未雨绸缪因应。交通局回应,地方申请改善路段约1.3公里,后续将检视路口配置,研拟画设偏心左转车道可行性。
交通部高速公路局统计,今年截至2月底,国道发生8件死亡事故,其中3件肇事车种为大货车或联结车,肇因皆为「分心疲劳」,除涉及他车事故,大型车操作不当导致自撞、衝出路外或翻车等情形也频繁发生,今年已发生30件。高公局呼吁,大型车驾驶务必养足精神再上路,行驶途中保持安全距离、谨慎操控车辆。
为提升国道载重大货车过磅效率,遏阻超载及逃磅,交通部高公局2019年起逐步建置主线筛选式动态地磅系统,迄今已建10处,超载率自10%降至5%以下,逃磅可罚9万元。高公局宣布,今年3月1日将再启用国1新市北向、国3龙潭北向及后龙南向等3处动态地磅,届时全台将达13处,未来则以每年3处持续建置满44处。
车辆进出国道交流道时,在匝环道若不减速慢行,易有翻车风险,交通部高速公路局统计,2023年在匝环道的翻车事故较2022年增加近3成,今年上半年也较去年上半年增加近2成。高公局表示,已针对12处环道进行改善。
交通部高公局统计,今年截至10月17日,国道已发生54件死亡事故,其中大型载重车(大货车、联结车)计17件,占比达32%;其肇事原因最多为「分心疲劳驾驶」计11件,占65%。
国道5号与苏花公路间大量车流往返,导致苏澳交通壅塞,交通部高公局规画「国道5号衔接苏花改公路计画」,2月环评初审未过,今2次初审,本案建议通过,无须二阶环评,7月31日前补充资料后将送大会审查,按照期程力拚2032年底完工。环委则要求补正包括量化说明空污影响、补充涌水安全规画、优化植栽补植比例、及具体回应民眾针对施工便道设置疑虑等。
交通部高速公路局统计,2019至2023年国道匝环道车辆翻覆事故达254件,造成10人死亡及130人受伤,高公局继2020年试办3处「视觉化减速标线」后,发现平均车速降低5至9%,且3处皆未发生翻覆事故,今年扩大办理再增9处,已画设完成,将持续观察实施情形。
近期国道大货车翻车事故频传,交通部高速公路局统计今年1至3月已有10件大货车翻车,影响行车安全及交通秩序甚鉅,除呼吁驾驶人小心行驶,也警告相关罚则多,货物脱落最高罚1万8000元、未依规定绑紧货物最高罚6000元、处理散落物收费3000元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