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博士后研究的搜寻结果,共127

  • 台湾团队首创涡旋光多阶光电记忆 开启光控储存新时代

    台湾团队首创涡旋光多阶光电记忆 开启光控储存新时代

    台湾师范大学物理系蓝彦文、陆亭桦教授领导研究团队,成功以「涡旋光」实现多阶光电记忆,开创以光为核心的储存新技术。研究成果以〈Orbital angular momentum–driven multistate photomemory〉为题,刊登于2025年10月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 Advances》,展现台湾在光电与二维材料研究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 南山公墓风云再起  民团抢救不歇:文资重要拼图不能少了墓园

    南山公墓风云再起  民团抢救不歇:文资重要拼图不能少了墓园

    台南的南山公墓见证台湾400年来歷史兴衰与人文演变。为守护南山公墓珍贵歷史人文与自然生态价值,筹备多时的「南山国家墓葬歷史生态园区促进会」2日成立,重量级公民团体及学者纷纷响应加入,期望透过民间力量与政府合作,推动南山公墓转型为兼具歷史意义与环境教育价值的「国家级歷史生态园区」。

  • 首获诺奖华人 杨振寧毕生致力科研

    首获诺奖华人 杨振寧毕生致力科研

     在现代物理学发展贡献卓着、学术地位与影响力跨越一个世纪、婚姻故事也为世人关注讨论,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寧,日前辞世,享嵩寿103岁。

  • 杨振寧辞世 享嵩寿103岁

    杨振寧辞世 享嵩寿103岁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寧18日辞世,享嵩寿103岁。身为首位获颁诺贝尔奖的华人,195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第2届院士的杨振寧,与台湾学术界渊源深厚,并多次来台参加院士会议。中研院也透过声明表达对杨振寧的追念,强调他毕生致力科学研究与教育工作,卓越的学术成就与治学精神,将永远受世人缅怀,足为后人典范。

  • 台湾大学追思杨振寧  开创物理与数学歷史新页 对人类文明贡献极巨

    台湾大学追思杨振寧 开创物理与数学歷史新页 对人类文明贡献极巨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臺湾大学名誉博士杨振寧院士于2025年10月18日辞世,享嵩寿103岁。台湾大学追思杨振寧,认为他启发无数后代物理学家,开创物理与数学歷史新页,对人类文明贡献极巨。

  • 中山大学揭密:颱风「深呼吸」 竟能加速海洋吸碳

    中山大学揭密:颱风「深呼吸」 竟能加速海洋吸碳

    颱风呼啸掠过海面、巨浪翻涌时,海洋看似被暴风摧残,却也在「深呼吸」。国立中山大学海洋科学系教授黄蔚人团队在国际期刊《地球物理研究期刊:海洋篇》(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发表最新成果,揭露颱风通过东海南部涌升区后,意外促进海洋生产力与二氧化碳(CO₂)吸收能力,颠覆「颱风只带来破坏」的印象。

  • 诺奖化学》难民男孩成了阿拉伯之光 沉醉实验不爱上课

    诺奖化学》难民男孩成了阿拉伯之光 沉醉实验不爱上课

    2025诺贝尔化学奖得主8日揭晓,由日本学者北川进、英裔澳洲学者罗伯森、约旦裔美国学者亚基获得表彰,3人先后研究化学材料架构MOF(金属有机骨架),为能源、环保、材料等广泛应用开启革新篇章。3人之中最年轻的亚基(Omar Yaghi)是出身难民营的巴勒斯坦人,高中毕业前自只身赴美,英文欠佳,边打工边念大学,念到博士毕业,在美国任教从事研究,人称「网格化学之父」,诺贝尔学术桂冠加身,阿拉伯世界欢欣鼓舞。

  • 江飞宇Science 》中风得以逆转? 干细胞修补大脑有新突破

    江飞宇Science 》中风得以逆转? 干细胞修补大脑有新突破

    俗话说「不怕衰老,就怕衰老遇中风」。确实,中风造成身体机瘫痪,生活品质,以及对家人的拖累都是很沉重的负担。然而中风又相当的常见,据统计,平均有四分之一的老人一生中会经歷中风,而且近一半的患者会遇到难以恢復的后遗症,使得人们特别渴望中风的有效治疗。现在,干细胞疗法传来了最新的好消息,可能在未来几年可以走向临床。

  • 不是AI!正妹副教授网路授课 仙气飘飘引热议

    不是AI!正妹副教授网路授课 仙气飘飘引热议

    近日,于短视频平台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称北航)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性副教授,其讲述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授课影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大眾目光的焦点并不在于课程内容本身,而是这位副教授所拥有的出眾外貌。

  • 台湾罕打「晶片牌」反制南非却喊卡 外媒吁:不作为风险更大

    台湾罕打「晶片牌」反制南非却喊卡 外媒吁:不作为风险更大

    台湾近日首次宣布限制对南非出口半导体,不过经济部25日决定暂停,外媒指出,虽然该措施仅具象徵意义,经济影响有限,但背后展现的战略信号却十分关键,台湾正尝试将自身的科技优势转化为外交筹码,在北京持续加大孤立压力前争取更多空间。

  • 台湾科研之光!中研院首创「二碳植物」登上《科学》期刊

    台湾科研之光!中研院首创「二碳植物」登上《科学》期刊

    中央研究院院长廖俊智领导的研究团队,合成生物学方式设计人工固碳系统,首度创造自然界未曾有的「二碳」(C2)植物,使固碳效率提升达50%,生长速度与油脂合成量更突破极限,为未来减碳、增进能源与粮食安全开启新方向。

  • 鲨鱼不挑食!研究揭双髻鲨入境随俗:游到哪吃到哪

    鲨鱼不挑食!研究揭双髻鲨入境随俗:游到哪吃到哪

    鲨鱼在人们心中总被视为食物链最顶端的掠食者,一旦底层猎物减少,生存便陷入危机。然而国立中山大学最新研究却颠覆了这项刻板印象,发现双髻鲨其实不挑食,展现高度食性弹性,游到哪里就吃当地的食物,反映出「因地制宜」的觅食模式。

  • 东海大学勇夺台积电生物多样性奖四项大奖 与台大并列全国第一

    东海大学勇夺台积电生物多样性奖四项大奖 与台大并列全国第一

    在「2025 第一届台积电生物多样性奖学金暨提案奖」中,东海大学表现亮眼,荣获1件菁英奖优等及3件入选奖,总计4件作品获奖,与国立臺湾大学并列全国第一。此次全国共仅16件作品获颁菁英奖,东海大学更是唯一获奖的基督教大学,展现卓越的科研实力与国际竞争力。

  • 7年婚姻落幕!价值观、政治立场对立 博士后研究员诉离获准

    7年婚姻落幕!价值观、政治立场对立 博士后研究员诉离获准

    高雄一名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阿德(化名)与妻子小美(化名)结婚近7年,因价值观差异、生育问题及政治立场对立,双方自112年初分居长达2年多。阿德向法院诉请离婚,虽妻子指控丈夫外遇生子应负全责,但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审理后认为,婚姻破绽早在分居前已存在,纵有外遇情事也仅是「加深裂痕」,最终判准离婚。可上诉。

  • 研究经费沦私人提款机!2研究员诈3480万 中研院揭「真实身分」

    研究经费沦私人提款机!2研究员诈3480万 中研院揭「真实身分」

    中央研究院物理所超电导实验室爆发採购弊案,前助理研究员张忠杰涉嫌伙同博士后研究员纪国苇及厂商共14人,长达3年利用不实发票诈领科研经费,甚至将採购品占为己有,滥用公家资源处理私人公司废弃物,不法所得约3480万元。士林地检署昨(4)日侦结,依诈欺取财、业务侵占、背信及违反商业会计法等罪起诉14人。对此,中研院物理所也紧急回应,并透露所内涉案2人真实身分。

  • 把中研院当金库 前研究员A走3千万

    把中研院当金库 前研究员A走3千万

     中研院物理研究所超电导实验室前助理研究员张忠杰,伙同博士后研究员纪国苇及厂商共14人,自2019年至2021年间,涉嫌长期利用不实发票诈领科研经费;张等人更将已验收的採购品侵占入己,并滥用公家资源处理私人公司废弃物,不法所得逾3000万元。案经士林地检署侦结,依诈欺、业务侵占等罪起诉14人。

  • 中研院弊案!前研究人员联手厂商诈领逾3000万公款

    中研院弊案!前研究人员联手厂商诈领逾3000万公款

    中研院物理研究所超电导实验室张姓前研究人员伙同纪姓博士后研究员以及厂商共14人,自2019年至2021年间,涉嫌利用不实发票诈领科研经费。张等人更将已验收的採购品侵占入己,并滥用公家资源处理私人公司废弃物。检方侦结后依诈欺、业务侵占等罪起诉,统计不法所得逾3000万元。

  • 打诈未来看他? 新数发部长林宜敬多重身份曝   曾写「幸福的鬼岛」

    打诈未来看他? 新数发部长林宜敬多重身份曝 曾写「幸福的鬼岛」

    行政院内阁改组布局今(27日)揭晓,由数发部次长林宜敬升任部长一职。名校毕业、 履歷漂亮,拥有软体工程师专才的他其实「多才多艺」,还曾担任专栏作家,脸书帐号也有超过5万名追踪者。与首任部长唐凤、前任部长黄彦男相较,林宜敬是位满口AI却颇具亲和力新任数发部长,但未来如何扛下执政当局的「打诈」重责、与其它大部会协调对战万恶诈团?备受关注。

  • 林宜敬升任数发部长!内阁最新消息曝光

    林宜敬升任数发部长!内阁最新消息曝光

    行政院长卓荣泰近日正在调整内阁人事,而他也表示本周会向国人说明最新内阁人事名单调整。今(27日)最新消息传出,数位发展部长黄彦男自行请辞后,将由次长林宜敬升任、前中经院院长叶俊显任国发会主委。

  • 住海边活更久?美研究:同样靠水「住这里」反折寿

    住海边活更久?美研究:同样靠水「住这里」反折寿

    国外1项最新研究显示,居住在海洋附近可能有助于延长寿命,但这项好处似乎不适用于住在湖泊或河流旁的城市居民。据悉,该研究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行,分析了全美超过6万6,000个人口普查区的资料,并已刊登于《环境研究》(Environmental Research)期刊。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