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台北盆地的搜寻结果,共120笔
「2025全民运动总统杯3X3篮球决赛」将于11月1、2日在凯道登场,凯道过去名为「介寿路」,赖清德总统盼为这条大道注入新的意义,让凯道成为全民共享、展现多元文化与创意生活的公共空间。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非政治性的活动在这里举行,从政治抗争的象徵,转变为属于全民的文化广场。
入秋后的共伴效应为北部、东部带来连日豪雨,大台北盆地首当其衝,4天累积雨量前5名全部破1000毫米,台北市包办前两名。儘管雨量达停班课标准,蒋市府仍不为所动,无意放「豪雨假」,因为一放下去,恐怕这个星期都不用上班了。
2025白昼之夜、地景公共艺术计画、数位艺术节台北3大艺术盛事,首度将于10月中旬至11月初在圆山同时登场。台北市副市长林奕华表示,今年除了艺术创作、自由精神外,更展现艺术流动结合3大艺术节,除在11月1日白昼之夜迎来12小时不间断的跨夜展演,也选择办在台北最能说故事的圆山,自由、开创地说着台北的歷史。
2025白昼之夜、地景公共艺术计画、数位艺术节台北3大艺术盛事首度携手登场,自10月中旬至11月初在圆山匯聚成跨越歷史、科技、艺术与表演的城市舞台。台北市副市长林奕华表示,今年除了艺术创作、自由精神外,更展现艺术流动结合3大艺术节,在11月1日白昼之夜迎来12小时不间断的跨夜艺术盛典,也选择办在台北最能说故事的圆山,自由、开创地说着台北的歷史。
强颱桦加沙被封为怪物等级颱风,气象专家吴圣宇表示,桦加沙未来强度大致维持稳定或略增强,目前要开始远离台湾,但外围环流东南风水气仍会持续今天一整天,花东地区、恒春半岛雨量可观,宜兰、大台北、桃园到北部山区的降雨也不小;明天(24日)花东、恒春半岛一带仍有局部豪雨。此外,由于风向转为东南风,今强风区域调整为台湾南北两端,要留意8至10级强阵风。
节气已进入秋天,不少人关心何时转凉,天气风险公司分析师廖于霆今表示,大台北盆地下周还是会出现36至37度高温,真正的凉意最快要等到9月下旬,随着9月进入秋季,北方冷高压与锋面系统逐渐增强,但目前仍受到太平洋高压笼罩,影响范围仅止于长江流域,预估要到9月下旬东北季风才可能进一步南下影响台湾。
27日晚间9:11,宜兰近海发生规模6.0地震,导致整个北部天摇地动,罕见的震央也引起网友议论。有网友发现,明明龟山岛离震央最近,但震度却只有一级,好奇到底是怎么回事,对此专家表示,有3个可能的原因。
今天早上台北天空出现「荚状云」,前中央气象局长郑明典表示,这代表台北上空有强风,季风槽增强可能带来偏北风,中南部应该会降温,南部网友说,今天一早真的凉凉的,体感很像秋天。中央气象署曾解释,荚状云的形成与地形相关,常常出现在固定的位置,以台北盆地为例,容易在阳明山的东侧看到它。
由于太平洋高压影响,明(22)日各地晴朗稳定、高温炎热,仅恒春半岛偶有零星短暂阵雨,午后山区有局部短暂雷阵雨,大台北盆地及中南部近山区局部高温可达36度或以上,近中午前后紫外线偏强。气象署表示,未来一周受太平洋高压影响,各地大多为晴到多云,目前位于菲律宾东方海面的热带扰动,预估将通过吕宋岛往南海移动,是否增强为颱风仍待观察。
今(5)日午后对流旺盛,气象署针对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园市发布大雷雨即时讯息,基隆市、新竹县及宜兰县也有大雨特报,双北民眾不只收到国家警报,北市府也紧急公告,未来2小时内,文山区、信义区、南港区、大安区、松山区及内湖区的时雨量预估将达到100毫米,提醒民眾慎防坍方、积水,注意自身安全。
好不容易西南气流暂告一段落,轮到北部对流旺盛,今天中午过后雷声大作,山区及近山地区率先出现大雨。前中央气象局长郑明典警告,大台北盆地会有很强烈的午后对流发生;中央气象署不仅发布大雨特报,也针对台北市、新北市发布大雷雨讯息!
台北文化小旅行达成100处文化点,北市文化局30日发表成果,台北市长蒋万安表示,透过文化小旅行概念,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me time,若有2小时空檔,最想从政治大学后山步道走到樟山寺眺望台北盆地、看一下夜景,文化局长蔡诗萍透露,计画将100个景点集结成书,在明年国际书展发表。
台北市政府捷运工程局2025年7月23日表示,备受瞩目的信义线东延段工程已进入通车前的最后阶段,首列电联车已于7月23日凌晨成功自象山站驶入广慈/奉天宫站,象徵全线进入列车主线动态测试与全系统整合测试阶段,离正式通车再近一步。
【旅游经 洪书瑱报导】
台湾附近一大片低压带酝酿,随时长出一个颱风「就在家门口」,会是颱风季的真实写照。气象专家贾新兴指出,综合各国模式预测,整个大环境有利颱风生成,要特别观察菲律宾东方海域一热带系统发展及移动趋势,预估周末前后影响;下星期又有一个热带系统,不确定因素大。
想在暑假来一趟疗癒放空的一日小旅行吗?臺北市观光传播局推出的「走静猫空 踏青一日游」勇夺人气游程奖!路线从臺北市立动物园出发,搭乘猫空缆车穿越绿意盎然的山林,最后漫步在充满宗教文化气息的指南宫,是今夏最热门的都市近郊一日旅程首选!
受太平洋高压影响,今(2)日各地大多为晴到多云、高温炎热,高温普遍可达32至36度,中南部近山区或河谷有局部36度以上高温,北部地区甚至有局部39度以上的高温,中午前后紫外线偏强。气象署指出,今日至周五(2日至4日)受大环境偏东风沉降效应的影响,北部地区高温显着,热的时间也长。前气象局长郑明典今日一早也警告,「北部有点焚风特徵!」。
近日热浪席卷北半球,台湾也受到影响,未来一周北部高温都在36、37度,其他地区也在33至35度之间,前气象局长郑明典表示,清晨应该是温度较低的时间,但台北市今(1)日清晨5点多的温度竟高达30度,让他担忧喊「这不是好现象」。
各地天气炎热,台北市因盆地地形及热岛效应易蓄热,多日出现36度高温,中央气象署6月30日发布北市为高温橙色灯号,北市府也发布今年首次热浪通报,并启动预警机制,指示10局处执行高温应变措施,减轻高温对市民影响,北市交通局将于7至8月缩短号志红灯秒数,减少行人与机车骑士曝晒时间。
近日各地气温炎热,台北市因台北盆地中央因地形下凹,导致容易蓄热,多日出现高温36度,中央气象署30日发布高温资讯,台北市为橙色灯号,北市府也因应发布今年首次热浪通报,并启动热浪预警机制,指示10局处执行高温应变措施,以减轻市民受到高温的负面影响,并提醒民眾应注意室外防晒与室内通风,避免受到热伤害。此外,北市交通局也将于7至8月缩短号志红灯秒数,减少行人与机车骑士曝晒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