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台政策的搜寻结果,共1,062

  • 两岸和平推演系列六》事态有变 台湾更应主动出击(施威全)

    两岸和平推演系列六》事态有变 台湾更应主动出击(施威全)

    过去第一线与中共交手时,我常把一个问题放在心上,反覆思考以理解个别对手的思考模式:北京的内部政治如何左右了对台政策的执行?这次参与「和平推演」,依循此思考习惯试图寻求北京出招的理路,却也发现我过去经验窘迫之处:容易见树不见林。

  • 国战会论坛》G2:川普的政治词典,究竟有无新意?(周忠菲)

    国战会论坛》G2:川普的政治词典,究竟有无新意?(周忠菲)

    川普2.0执政已10个多月。「川普现象」最近出现一个动向:一方面,「川普作风,表现异常」,两党较量,越演越烈。美国政府已经停摆36天以上,超过歷史纪录。亚太地区的美国盟国,对美国地区战略的不稳定性,表现出不安。另一方面,川普在结束韩国釜山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面后,再次提出G2,表达美国与中国的关系。

  • 中时社论》台湾没事 别成日本对中棋子

    中时社论》台湾没事 别成日本对中棋子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眾议院回答立宪民主党议员、前外相冈田克也就有关「台湾有事」的质询时表示,「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在日本现行安全保障法制下,可行使集体自卫权。高市认为,「台湾有事」处于严峻状况,日本须想定最糟的事态。

  • 海纳百川》郑丽文统帅国民党 和平曙光耀两岸(邢云超)

    海纳百川》郑丽文统帅国民党 和平曙光耀两岸(邢云超)

    在文明民主时代,任何一个政党,不论是执政还是在野,党派组阁抑或党首更迭,皆属再平常不过之事。然而,在台湾,国民党本次选举郑丽文任主席,媒体舆论排山倒海,两岸同胞情绪拉满。台湾问题的特殊歷史背景注定其命运多舛。兴衰成败和前途命运,不仅影响台海两岸,而且涉及大国关系,波及地区安全。郑丽文11月1日就职期间向2300万台湾民眾承诺「国民党绝对会是开创百年两岸和平、带领台湾的重要政党」。全球局势动荡不安,地区矛盾迭加质变,台湾民眾论战色变,前途命运,生死攸关。

  • 社论/统或不统 谁能给台湾人更好未来

    社论/统或不统 谁能给台湾人更好未来

     10月底到现在,赖清德总统的两岸论述,悄然加进了6个字:「反对推进统一」,并置于「反併吞、反侵略」之后。这个新表述,显然是直接针对中共四中全会提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以及台湾光復80周年纪念日大陆政协主席王沪寧喊话「统一后会更好」等政治讯号而来。国民党主席选举期间蓝营出现「反红统」声音,相信也给了赖总统一些底气。

  • 马习会10周年 马吁赖让两岸和解

    马习会10周年 马吁赖让两岸和解

     今年正逢「马习会」10周年,前总统马英九7日在脸书发文,表示10年前与习近平在新加坡见面,为两岸搭起和平大桥,但如今总统赖清德的台独路线,遭美国学者批评为「鲁莽领导人」。他呼吁赖清德悬崖勒马,回到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与「马习会」基础,强调台湾主流民意已不再接受「抗中保台」,希望两岸和解、两岸和平,政府专心处理基本民生与经贸问题。

  • 中时社论》统或不统 谁能给台湾人更好未来

    中时社论》统或不统 谁能给台湾人更好未来

     10月底到现在,赖清德总统的两岸论述,悄然加进了6个字:「反对推进统一」,并置于「反併吞、反侵略」之后。这个新表述,显然是直接针对中共四中全会提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以及台湾光復80周年纪念日大陆政协主席王沪寧喊话「统一后会更好」等政治讯号而来。国民党主席选举期间蓝营出现「反红统」声音,相信也给了赖总统一些底气。

  • 马习会10周年 陆国台办:两岸有能力智慧解决国家民族内部问题

    马习会10周年 陆国台办:两岸有能力智慧解决国家民族内部问题

    今天是「马习会」歷史性会晤十周年。前总统马英九在脸书发文阐述会晤的重要意义和对两岸关系的深远影响,呼吁民进党当局悬崖勒马,改变不符合台湾人民利益、不被主流民意接受的「抗中保台」政策,回到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上。马英九基金会、国民党大陆事务部等有关政党、团体也在台北举行纪念研讨会,中国国民党主席郑丽文出席并讲话,表示国民党会坚定方向路线走下去,扭转台海兵凶战危的局势。大陆今天虽然没有举行相关研讨活动,但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晚间发布答记者问,肯定2015年的「马习会」巩固了「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的关键地位和作用,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国家、民族内部的问题。

  • 陆频出招 绿没招

    陆频出招 绿没招

     大陆这几天连续推出促进台湾居民到大陆走走的措施,加上国台办记者会每周一次,新增两位发言人,可以看到,大陆对台政策正开始调整,对台更有自信、持续单方促进融合,未来预计还会有更多新政策出炉。

  • 美中博弈 健康发展

    美中博弈 健康发展

     在吉隆坡中美经贸第五轮谈判提前一天结束的背景下,中美双方领导人10月30日在韩国釜山见了面。这是川普2.0治下与中方领导人习近平的首次面对面会谈,但从川普1.0溯源,这也是他与中国领导人的再见面,可谓「梅开二度」。

  • 青鸟竟呛蓝白「民进党发的1万」好意思领?双标嘴脸现形

    青鸟竟呛蓝白「民进党发的1万」好意思领?双标嘴脸现形

    蓝白共推的普发现金1万元措施5日起开放登记,起初绿营曾大力反对,指责违宪、穷台、政策买票等,如今却纷纷发文收割称是「民进党政绩」。普发1万实际的拒领表态率奇低,连曾坚持反对普发的青鸟都转变态度,还有人呛「民进党发的一万,蓝白好意思领喔?不要脸!」引全网侧目。

  • 中时社论》和平推演 建构两岸融合发展机制

    中时社论》和平推演 建构两岸融合发展机制

    从《经济学人》在2021年提出台湾是地球最危险地区,到今年《时代》专栏点名台湾是全球最危险引爆点,台海危机早已从黑天鹅变成灰犀牛,执政者却视而不见,偏执地将交流视为卖台,把和平抹成投降,走在抗衡与扈从的钢索上,构成国家生存的最大风险。台湾若要长治久安,有必要尽速跳脱现实主义的短暂和平,反向从多赢的思维进行「和平推演」,才是符合国家利益的当务之急。

  • 时评》陆频出招 绿没招

    时评》陆频出招 绿没招

     大陆这几天连续推出促进台湾居民到大陆走走的措施,加上国台办记者会每周一次,新增两位发言人,可以看到,大陆对台政策正开始调整,对台更有自信、持续单方促进融合,未来预计还会有更多新政策出炉。

  • 社评/烟火外交对台湾安全有害无益

    社评/烟火外交对台湾安全有害无益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宣示该国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湾独立,我外交部强烈反弹,抗议星方擅自对我国主权地位发表评论。台星关系一向紧密,黄循财的表态对台星关系与我对外工作必然产生衝击。

  • 坚信美必挺台时代已不復返

    坚信美必挺台时代已不復返

     三度获得普立兹奖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5日警告,「坚信美国必定挺台的时代,已一去不復返」,他坦言「我都不确定川普会保护纽约,遑论台湾」。佛里曼建议台湾在动盪下保持节制、强化经济与科技优势,以「低调且不可或缺」的姿态在大国竞逐间守住空间。

  • 旺报社评》烟火外交对台湾安全有害无益

    旺报社评》烟火外交对台湾安全有害无益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宣示该国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湾独立,我外交部强烈反弹,抗议星方擅自对我国主权地位发表评论。台星关系一向紧密,黄循财的表态对台星关系与我对外工作必然产生衝击。

  • 苏起谈两岸变局:如不和以自救  变局将成残局

    苏起谈两岸变局:如不和以自救 变局将成残局

    前国安会秘书长苏起5日参加远见高峰会,谈台湾各党应共同面对「百年未见的变局」,呼吁国内各党实应少想2026或2028,认真讨论如何共同面对「百年未见的变局」 ,协力开展与北京对话,才能安然过渡到2028。对台湾而言,两岸对话结果一定比美中交易更好,也更有尊严。如不「和」以自救, 「变局」即将成为「残局」 ,静等自己被两强收拾。

  • 陆对台举措连发是打组合拳? 国台办:有责任增进两岸同胞福祉

    陆对台举措连发是打组合拳? 国台办:有责任增进两岸同胞福祉

    大陆方面近期推出一系列对台举措,包括设立台湾光復纪念日、公布便利台胞入境新政、举办联合国成立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台办增加新闻发布会举办频率、新华社播发三篇「钟台文」署名文章、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台独顽固分子沈伯洋等。有舆论认为,这是大陆在打「组合拳」,象徵大陆对台政策进入新阶段。大陆国台办发言人张晗回应,大陆有责任为两岸同胞谋利造福,增进两岸同胞福祉。

  • 外长亲自策画 派员密访北约总部

    外长亲自策画 派员密访北约总部

     外媒《Intelligence Online》3日透露,外交部长林佳龙9月访欧期间,国安会谘询委员徐斯俭同步造访北约总部,向欧盟官员介绍涵盖半导体、AI与国防的「SCADS」合作战略,意图将防务议题重新纳入台欧关系。我外交人士分析,本次行程是台湾外交政策转向的一环,由林佳龙本人亲自策画,意在推动台湾靠拢欧洲。

  • 川习会后 台湾问题才开始

    川习会后 台湾问题才开始

     日前「川习会」结束,没有论及台湾问题,民进党与赖政府随即表态,或谓「乐见任何有助于区域安全稳定的交流与沟通」,或谓台美双方连繫「非常顺畅」,甚至认为「台湾已被出卖的说法不攻自破」,一副天下本无事的作态,似乎完全忘了川习会前那种忧心忡忡的样子。殊不知,未论及台湾议题是因为问题根本还没开始。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