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台湾循环经济的搜寻结果,共24

  • 赖总统:在台打造韧性廊道

    赖总统:在台打造韧性廊道

     总统赖清德30日指出,净零转型将全面进入「加速落实」阶段,预计最快在明年公布「2050年循环经济路径图」,未来政府会在台湾打造「韧性廊道」,因应各类型挑战。针对住商「近零碳建筑」推动,赖总统交付行政团队三项核心任务,指示从中央机关及国营事业带头示范。

  • 亚泥SBTi 1.5°C策略驱动价值链减碳

    亚泥SBTi 1.5°C策略驱动价值链减碳

     亚泥再创减碳里程碑,正式通过国际科学基础目标倡议组织(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SBTi)最严格的1.5°C近程减碳目标审查,涵盖范畴1至范畴3,成为亚洲第四家达标的水泥企业;亚泥指出,已展现企业将减碳责任从生产端扩展至完整价值链的决心。

  • 臺湾海废变身招财猫 管碧玲:臺湾韧性海洋精神 布局印太枢纽

    臺湾海废变身招财猫 管碧玲:臺湾韧性海洋精神 布局印太枢纽

    海洋委员会主委管碧玲倡议推动「印太区域海废合作平台」,今年率9家业者组成「Taiwan Ocean Circular Hub」(臺湾海洋循环枢纽)参加日本最大循环经济展。管碧玲表示,臺湾厂商站上国际舞台,不仅展现臺湾循环技术,更是一封来自臺湾的邀请信,传递我们对海洋的珍惜与承诺。

  • 共荣×成长论坛》台积电资深副总经理暨ESG委员会主席何丽梅:ESG是企业成长引擎

    共荣×成长论坛》台积电资深副总经理暨ESG委员会主席何丽梅:ESG是企业成长引擎

     编按:台积电与工商时报携手举办「共荣×成长」论坛,聚焦ESG与净零行动,邀集产官学界与国际金融圈代表,从政策、实务到投资视角,探讨企业如何兼顾环境、社会与治理。论坛除台积电资深副总暨ESG委员会主席何丽梅阐述企业愿景,并有七位专家分享观点;同时,台积电最新永续报告书也揭示生物多样性与循环经济案例,期望形成跨界合力,为台湾产业永续转型打造标竿。

  • 中原大学环境工程系讲座教授、台湾资源再生协会理事长张添晋 从三个R到制度创新:台湾循环经济的下一步

    中原大学环境工程系讲座教授、台湾资源再生协会理事长张添晋 从三个R到制度创新:台湾循环经济的下一步

     当全球进入净零碳排的关键时代,循环经济已不再只是环境议题,而是攸关企业评鑑与国家竞争力的战略目标。台湾长期以来在教育、技术与产官学合作方面具备优势,但若要真正跃升国际标竿,必须从源头思维与商业模式着手。循环经济的起点,是「三个R」──减量(Reduce)、绿色设计(Redesign)、源头管理(Rethink)。

  • 联友金属 9月上旬创新板上市

    联友金属 9月上旬创新板上市

     稀有金属钨、钴回收冶炼大厂联友金属(7610)于8月19日举办上市前业绩发表会,预计9月上旬挂牌创新板上市。

  • 《绿能环》钢联派利6元 林才翔当选新任董事长

    钢联(6581)今(27)日举行股东会,通过每股配息6元,并进行董事改选,由现任总经理林才翔当选新任董事长。林才翔表示,未来营运4大方向,包括导入AI资讯系统以利精准投料、持续节能减碳、拓展再利用项目、推动多元化经营模式,实现稳健成长与永续发展。

  • 巧新 获《远见》ESG企业永续奖

    巧新 获《远见》ESG企业永续奖

     甫获2025「台湾循环经济奖」,巧新科技日前以「巧妙驾驭铝程,新颖轮转再生,驰骋于净零永续之道」,荣获第21届《远见》ESG企业永续奖-杰出方案:低碳营运组楷模奖,再再展现巧新科技在低碳节能永续、循环经济之用心与投入。

  • 《光电股》友达循环经济策略获肯定

    友达(2409)的循环经济策略涵盖永续产品、绿色制造及绿色供应链三大面向。在永续产品领域,友达透过创新研发,将再生塑料应用于显示器产品,逐年提高再生料使用率,2024年成功导入超过250款新型显示器。绿色制造方面,透过制程减少资源浪费及促进内部循环使用,实现92%的废弃物再利用率,并与供应链合作回收包材,累计效益达10.39亿元,彰显出色的绿色供应链成效。

  • 铭福集团55周年 致力打造循环经济

    铭福集团55周年 致力打造循环经济

     铭福集团在2025年迎来创立55周年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是总裁陈福松与夫人郭秀英伉俪50周年的金婚纪念日,作为台湾循环经济的领航者,铭福以半世纪的努力,从拆船业出发,逐步发展为环保资源回收领域的重要推动者,全面实践环境保护与资源永续的目标。

  • 京冠生技咖啡渣转化 循环经济新典范

    京冠生技咖啡渣转化 循环经济新典范

     随着环境变迁与污染日益严峻,循环经济理念在全球重要性快速提升。京冠生技推出以废弃咖啡渣为原料的机能性饲料添加剂,推动畜产业朝向精准养殖与预防医学方向前进,将台湾每年十万吨废弃咖啡渣转化为40亿元产值,实现健康、安全与经济效益三赢局面。

  • 全球塑胶公约谈判没共识 彭启明:减塑、限塑立场不变

    全球塑胶公约谈判没共识 彭启明:减塑、限塑立场不变

    联合国《全球塑胶公约》第5轮谈判昨日结束,但因欧盟、产油国意见分歧,公约无法定案。环境部长彭启明2日指出,环境部减塑、限塑的立场不因此改变,明年上半年将与各界讨论、建立新的减塑里程碑,对抗传统塑胶污染。

  • 全球塑胶公约恐衝击台湾经济、产业 学者吁及早因应

    全球塑胶公约恐衝击台湾经济、产业 学者吁及早因应

    韩国正在举行联合国《全球塑胶公约》最后一轮谈判,有望成为解决塑胶污染、具法律约束力的公约,学者指出,台湾是塑胶大国,高达24%进口石油用于生产塑胶,塑胶产品8成出口到国外,需留意该公约对国内经济、产业衝击,需及早因应。业者则表示,政府制定法令前应先与业者沟通,更不要制定出比国际更严格的规范,造成产业外移。

  • 全球塑胶公约第5轮谈判 环境部成立战情中心掌握最新进度

    全球塑胶公约第5轮谈判 环境部成立战情中心掌握最新进度

    联合国《全球塑胶公约》第5轮、最后一轮谈判会议25日起在韩国登场,学者表示,预估公约架构会在本次谈判出炉,并依照未来环境、各国政府管制措施逐年加严。环境部则表示,已成立战情中心掌握最新谈判进度,后续将依全球塑胶公约内容、国际配套措施,让国内管理现况与国际接轨。

  • 全球塑胶垃圾危机迫在眉睫 国际期刊揭2050年恐增1倍

    全球塑胶垃圾危机迫在眉睫 国际期刊揭2050年恐增1倍

    联合国《全球塑胶公约》第5轮谈判会议即将于25日在韩国展开,国际期刊《科学》在会前公开一篇研究,预测在不改变任何塑胶管理作为的情况下,到2050年全球塑胶垃圾将增加1倍,达到1.21亿吨,制造塑胶与管理塑胶废弃物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增加37%。专家建议,台湾的塑胶行动计画可从淘汰替代、源头减量、加强回收与循环再生等生命周期的角度,进一步审视跟修正。

  • 扩大耕耘绿色经济 南亚、宜可可 攻宝特瓶回收再生

    扩大耕耘绿色经济 南亚、宜可可 攻宝特瓶回收再生

     南亚扩大耕耘绿色经济,宣布与台湾循环经济新创公司宜可可(ECOCO)签署产业合作备忘录,藉由ECOCO于各大通路设置的先进智慧回收机,提供更便捷的宝特瓶回收管道;其后再透过南亚先进聚酯回收技术,赋予废弃宝特瓶全新生命,建构宝特瓶回收再生网络,促进聚酯回收产业发展。

  • 《塑胶股》南亚与ECOCO签署MOU 加速智慧回收普及

    南亚(1303)与台湾循环经济新创公司宜可可(ECOCO)正式签署产业合作备忘录(MOU)。透过ECOCO在各大通路设置的先进智慧回收机,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宝特瓶回收管道,将环保回收意识融入日常生活。回收后,南亚再运用先进的聚酯回收技术,为废弃宝特瓶赋予全新生命,建立宝特瓶回收再生网络,实现资源永续循环。

  • 循环经济周 经济部展出中油「海木耳」保养产品

    循环经济周 经济部展出中油「海木耳」保养产品

    「臺湾循环经济周」今年迈入第六年里程碑,透过公私协力,展现各部会合作推动循环经济成果。其中,包括中油以LNG冷海水孕育的红藻「海木耳」推出保养产品,以及经济部邀请「钰祥企业」展示「再生型化学滤网」。

  • 优胜奈米携手东京大学 拚循环经济

    优胜奈米携手东京大学 拚循环经济

     根据联合国组织发表2024全球电子废弃物监测,显示2022年电子废弃物产量创纪录多达6,200万吨,预估2030年再增32%。由于电子废弃物增长量相当惊人,回收工作也会受到严峻挑战,导致合法收集回收率下降。

  • 云豹能源旗下炜盛 夺北市滨江水资中心98.88亿元标案

    云豹能源旗下炜盛 夺北市滨江水资中心98.88亿元标案

    云豹能源(6869)旗下水处理事业再传捷报! 24日宣布子公司炜盛环科夺下「台北市滨江水资源再生中心」标案,工程加上扩充营运代操总金额为98.88亿元,该标案预计2029年完工,2030年正式营运,可望对母公司云豹能源带来长期营收挹注。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