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台独主张的搜寻结果,共188笔
沈伯洋是谁?大陆央视新闻频道8日晚间播出7分42秒的专题报导,称他的公开身份是台湾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所长、以及民进党立委,去年10月,随着大陆国台办将其纳入台独顽固分子清单,并对其实施制裁,公眾才开始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此人的真实面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程雷分析,下一步根据案件侦办的证据情况,发布通缉令以后,在国际社会,大陆也可以利用国际刑警组织等一系列的国际组织,红通等一系列追捕的措施,在全球范围内对他进行抓捕。
马英九基金会与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7日举办「马习会」10周年研讨会。国民党副主席萧旭岑表示,「马习会」5周年时大陆官方还有庆祝,10周年却只有台湾举办,凸显两岸关系的负面讯号。为回到「马习会」的两岸气氛,前陆委会主委夏立言认为,必须要回到坚持「九二共识」,在一中各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才能让两岸再度成为和平繁荣。
APEC的「川习会」未提「台湾」让各方揣测解读。相较于2023年底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旧金山,甚至亲口对美国总统拜登以「最核心、最敏感、最首要」,以及后来所有北京官方均以「红线、底线」强烈严肃地描述中美关系针对「台湾问题」的关键位置,如今中美两强人竟绝口不提台湾,原因何在?
APEC的「川习会」未提「台湾」让各方揣测解读。相较于2023年底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旧金山,甚至亲口对美国总统拜登以「最核心、最敏感、最首要」,以及后来所有北京官方均以「红线、底线」强烈严肃地描述中美关系针对「台湾问题」的关键位置,如今面对更强势鲜明的川普,中美两强人竟绝口不提台湾,原因何在?
许多人期许这次国民党党主席选举能让党内对两岸政策好好地来一场大辩论,可惜除了张亚中之外,其他候选人对这个议题没有比「遵守九二共识」更新颖或更深刻的想法,所以两岸议题在这次选举中并没有激出什么火花,当然国民党或整个社会对这个议题的理解也没有任何进步。选后,有些新世代蓝营议员提议举行两岸政策大辩论,目标是提出一个新论述,说服台湾民眾,除了民进党依美抗中的策略以外,还有其他可以维持台湾现有生活方式的方案。
台湾政坛有玩弄金句的风尚,但政治人物常常对概念掌握不精确,说出来的金句若仔细分析,常常是自己砸脚的「砖句」而不自知,还自鸣得意地不断唱诵,蓝营政治人物最为明显常见,实在可怜。
随着第二场辩论会召开,包括郝龙斌、蔡志弘在内的主要参选人都出席,国民党主席的改选正式进入深水区。候选人之间就两岸政策、国族认同和国际局势的对话与交锋,也逐步深入。在民进党多年以台独思维洗脑下,从国民党在2016年失去政权至今,国民党绝大多数的政治人物便不再提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乃至于身为中国人的国家认同,以至国民党长期失去话语权,也失去民心。
第80届联合国大会在9月上旬开议,「台湾有意义参与联合国体系」案随着总辩论在同月23日登场。但各界更注意的是,作为「非会员观察员国」的巴勒斯坦在「纽约宣言」决议案(有关实现以巴「两国方案」路线图),从193个会员国手中得到142张赞成票,以色列、美国等10国反对,另有12国弃权。
第80届联合国大会在9月上旬开议,「台湾有意义参与联合国体系」案随着总辩论在同月23日登场。
前立委蔡正元提问:如何处理2026新北市长蓝白竞争?总统提名假设有卢秀燕、韩国瑜争取提名,民眾党提名柯文哲,如何处理?另如何提出令人心服口服的不分区立委名单?
日前,民进党发起的两度大罢免,结果均遭台湾人民坚定的反击,完全失败,成为民进党建党以来最大的耻辱。然而顽固不知顺应民意的民进党政府,却不改「台独」死路,不遵守宪法规定,仍然要执意继续推动「去中国化」的教育,令人愤慨不齿。
日前,民进党发起的两度大罢免,结果均遭台湾人民坚定的反击,完全失败,成为民进党建党以来最大的耻辱。然而顽固不知顺应民意的民进党政府,却不改「台独」死路,不遵守宪法规定,仍然要执意继续推动「去中国化」的教育,令人愤慨不齿。
8月15日是中华民国八年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復80周年的纪念日,赖清德总统透过脸书表示,二战最宝贵的教训是:「团结必胜、侵略必败,在终战纪念日的这一天,大家更应该省思这段惨痛的歷史。」由于赖总统只提「终战」不提「抗战」,让人分不清台湾是属于战胜国还是战败国,连带台湾地位遭到混淆,台湾的身分与认同也发生歧异。而这正是台独主张者一贯引用的「台湾地位未定论」。
今年8月15日是中国对日抗战胜利80周年的日子,战争结束以后有关台湾地位问题,在民进党执政之下,两岸对此有不同的解读方式。台湾国史馆从8月起举办一系列「抗日战争纪念」的台湾史讲座,系列总名称为「中日战争结束与终战接收」。同一时间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也举办一场大型的「台湾光復与两岸关系」共研会,邀请两岸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光復」之后台湾定位的问题。
执政党针对在野党的大规模罢免行动,正如《外交政策》期刊所言,为成熟民主国家前所未有的先例,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辩与对抗后,选民7月26日以「24比0全数否决」的结果给出答案。国际媒体普遍解读,这不只是执政党的失败,更象徵赖总统领导能力受到质疑,「疑赖论」于国际社会扩散。
执政党针对在野党的大规模罢免行动,正如《外交政策》期刊所言,为成熟民主国家前所未有的先例,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辩与对抗后,选民7月26日以「24比0全数否决」的结果给出答案。国际媒体普遍解读,这不只是执政党的失败,更象徵赖总统领导能力受到质疑,「疑赖论」于国际社会扩散。
占据台湾政治场域大半年的「大罢免」在26日完成了第一波的罢免投票,针对24席国民党立委与新竹市长高虹安的罢免案全数失败,上任以来独断专行的赖清德遭遇重大失败。这个让民进党乃至部分国民党人士大感意外的结果实则早已埋下了败因,它本质上不过是一场「输不起」的闹剧。
726大罢免结果出炉,国民党24席区域立委与新竹市长高虹安全数过关,最终形成「25比0」的局面,罢免行动全军覆没。面对绿营士气低落,前总统陈水扁今(27日)透过社群媒体转发2004年总统大选辩论时的发言影片,画面中他以台语喊话:「擦乾眼泪,让自己更坚强,不要放弃,还有机会,再爬起来重新出发,一定会成功!」虽未明指罢免案,仍被解读为对支持者的勉励与喊话。
距离决定台湾民主运作兴衰的大罢免首波投票仅剩2天。站在解严38周年的时间点上,尤使人心情复杂。民国76年7月15日,台湾解除了长达38年的戒严,重新走回宪政常轨。此刻,恰是民主政治在台湾逐步实现,并超过了戒严长度的分水岭。怎料,如今的台湾却又要落回又一波以「更大的民主」之名,行袭夺国会权力之实,掏空普遍民意决定的歧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