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唐高骏的搜寻结果,共04笔
署立宜兰医院正式改制为阳明大学附设医院新民院区,虽然是一间规模不大的老旧医院,但毕竟阳明终于有了自己的医院,首任院长是阳明医学院的第一届校友唐高骏。唐高骏将这所百废待举的署立宜兰医院成功转型为社区医院,为日后改隶为阳明附设医院打下很好的根基。这件事有多么不容易?得从署立宜兰医院的歷史说起。
前言:阳明创校时,以荣总系统作为教学医院和训练医院,也在第一年参加大专联考时以此为号召,一举就成为医科拔尖学子的第二志愿,并为臺湾偏乡医疗作出贡献。 然而,一直没有自己的附设医院,是所有阳明师生和校友心中的痛。从韩韶华校长开始便积极与臺北荣总洽谈,讨论荣总作为阳明附设医院,但是基于许多主客观因素,这个构想歷经几任校长的努力,却始终功败垂成。 吴妍华说:「臺大、成大有医院的收入,私立的医学大学所属医院,也有经费回馈大学。阳明没有附设医院,学校经营必须省吃俭用,阳明的辛苦一言难尽。」 因此,她接任校长的「政见」之一,就是要帮阳明争取附设医院,她很清楚,这是需要长期奋斗的目标,在找到附设医院之前,她先积极进行与外部医院的结盟与合作,包括效法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和波士顿地区医院的合作模式,和臺北市立联合医院结盟,签订一个全面性的教学医院合约。 为什么已有荣总作为教学医院,还要争取附设医院?吴妍华指出,创校以来,很感谢臺北荣总为阳明培养很好的临床人才,但因为北荣只是教学合作医院,也收他校医科实习生,阳明学生在荣总没有特别待遇,出路也受限;其二是,阳明是国内唯一没有附设医院的国立医学院,对实习、临床教学研究及医院领导人才培育等方面,与拥有医学中心的臺大和成大比,相对处于弱势;第三,没有附设医院,教育部就不会编列相对应的预算,阳明医科生的资源就比较少。 因此,吴妍华担任校长之后,念兹在兹的就是一定要为阳明争取到附设医院。
为整合生物医学和AI、半导体技术,阳明交通大学活化博爱校区,结合新启用的贤齐馆与兴建中的竹铭医院,改造成国内BioICT中心,并于今夏成立工程生物科学学院,7日正式揭牌,而校方的「工程生物」理念也获义大医院院长杜元坤认同,也设立奖学金盼激励表现优秀的学子。
阳明交大在2023台湾医疗科技展中,以MIT(Med. Inn. Tech Expo)概念,打造国立阳明交通大学主题馆,展出十大创新科技,可望应用在临床及居家中造福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