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国家安全战略的搜寻结果,共176

  • 十五五规划-求「稳」或求「进」? 透视大陆经济政策思维

    十五五规划-求「稳」或求「进」? 透视大陆经济政策思维

     虽然各界无不关注人事问题,但中共强调此次四中全会聚焦「十五五」。事实上,2023年底中共即启动了「十五五」的研究,今年9月政治局会议已提出「十五五」规划建议;此次的四中全会只是审议政治局会议的报告,「十五五」规划建议定稿依惯例10月底才发布;更详细的「十五五」规划内容,则到明年3月才会公布。然而,分析既有资料,已可确知「十五五」时期大陆经济政策思维,将紧扣「转型重于增速、安全重于发展」两大原则。

  • 童子贤:产业外移并没有掏空台湾

    童子贤:产业外移并没有掏空台湾

     台厂积极赴美设厂,引发外界关注是否导致半导体产业空洞化。和硕董事长童子贤表示,目前大家都还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标准答案,但以鸿海、广达、和硕ODM、OEM业者为例,海外设厂已有多年,外移并没有掏空台湾,反而带给台湾更大影响力。半导体和科技业是台湾发展优势,希望这优势可以维持长长久久。

  • 中共十五五的战略探析

    中共十五五的战略探析

     为了因应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外部需求收缩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双重压力,中共在本周召开四中全会并聚焦「十五五」规划,无疑将为中国2026至2030年发展走向定调。这份规划不只是单纯五年发展计画,更是承先启后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总目标的关键五年。

  • 海纳百川》中共「十五五」的战略探析(廖明辉)

    海纳百川》中共「十五五」的战略探析(廖明辉)

    为了因应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外部需求收缩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双重压力,中共在本周召开四中全会并聚焦「十五五」规划,无疑将为中国2026至2030年发展走向定调。这份规划不只是单纯五年发展计画,更是承先启后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总目标的关键五年。

  • 中时社论》赖清德与诺贝尔和平奖的距离

    中时社论》赖清德与诺贝尔和平奖的距离

    诺贝尔和平奖10月10日揭晓,得主是委内瑞拉反对派领袖马查多,而不是舆论热议的美国总统川普,但她非常「善解人意」,在得奖后致电川普,称殊荣是他的,自己只是代他领奖,此举让川普龙心大悦。反观,诺奖揭晓前3天,赖清德总统也透过美国媒体专访,有意壮大川普夺奖声势,却换得白宫冷回「川普值得多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赖清德和马查多的「捧川话术」,高下立判。

  • 日本迎来「鹰派」女首相 陆专家:加剧中日关系挑战

    日本迎来「鹰派」女首相 陆专家:加剧中日关系挑战

    日本昨天举行自民党总裁选举,高市早苗在第二轮投票中以185票战胜小泉进次郎(156票),当选日本自民党下一任总裁。如果不出意外,高市早苗将在15日召开的国会临时会获得指名成为新一任日本首相,也是日本首位女性首相。据观察者网报导,由于高市对中立场鹰派,中国大陆专家学者咸认,这将加剧中日关系挑战。

  • 潘华生专栏》对美投资「台湾模式」 艰难的险棋

    潘华生专栏》对美投资「台湾模式」 艰难的险棋

    行政院副院长郑丽君刚结束台美第5轮实体磋商返国,针对美国商务部长抛出的「晶片五五分」震撼弹,明确宣示「台湾不会答应」。此言看似对美「说不」的风骨,为焦虑的台湾社会注入强心针,然而,细究2日郑丽君在记者会中所说扩大对美投资的「台湾模式」内涵,便会发现这句响亮的「不」,实则包裹着一个更复杂、更具风险的「是」,是一场在地缘政治夹缝中,因不敢真正说不而走出的险棋。

  • 庆州APEC峰会 习将与美韩元首会谈

    庆州APEC峰会 习将与美韩元首会谈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了出席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韩国庆州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峰会,将在韩国进行3天2夜的访问。预计习近平将与韩国总统李在明、美国总统川普举行韩中与美中领袖会谈。如果习近平如期访问韩国,将是2014年前总统朴槿惠执政以来时隔11年再次访韩。

  • 美媒富比世喊「买中国货有利国安」:谁会跟最大客户过不去?

    美媒富比世喊「买中国货有利国安」:谁会跟最大客户过不去?

    据观察者网报导,美国政府屡屡打着「国安」的旗号封杀中国无人机等产品,不少美媒也跟着警告「中国威胁论」。不过,「富比世」杂志网站9月12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发现这事儿不太对,认为进口中国产品,反而有利于国安。

  • 从朱德到习近平 回顾76年16次阅兵背后的政军密码

    从朱德到习近平 回顾76年16次阅兵背后的政军密码

    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将会在9月3日举行,这次阅兵是中国自1949年以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第17次阅兵,也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执政以来的第3次天安门阅兵。港媒《香港01》回顾中共76年来数次阅兵,深入分析梳理中国政治制度演变、军事现代化进程,以及国家战略思维的重大转变,从阅兵首长制度变迁、武器装备发展轨迹,以及今年阅兵的战略意义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 社评/不要过度解读维克的访问

    社评/不要过度解读维克的访问

     受川普关税战影响,台湾「疑美论」飙升,民眾对美国的不信任度创78.5%新高,不但对一向密切的台美关系造成影响,若结合印度、日本、韩国对中关系的微妙变化,甚至美国印太战略都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成为台海形势的潜在变数。

  • 旺报社评》不要过度解读维克的访问

    旺报社评》不要过度解读维克的访问

     受川普关税战影响,台湾「疑美论」飙升,民眾对美国的不信任度创78.5%新高,不但对一向密切的台美关系造成影响,若结合印度、日本、韩国对中关系的微妙变化,甚至美国印太战略都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成为台海形势的潜在变数。

  • 产业分析-无人机产业展望:信任为界、分化为势的供应链重塑

    产业分析-无人机产业展望:信任为界、分化为势的供应链重塑

     2025年全球无人机商业化应用全面加速,市场正由「概念驱动」转向「应用驱动」的新一轮成长周期,预期无人机投资金额将自2024年约8亿美元低点,逐步重返成长轨道。復甦的核心动能来自无人机应用价值的实质扩张,逐步导入至厂商、政府乃至军事体系的运作架构中,并展现可衡量的经济与战略效益。

  • 工商社论》中国大陆或将成为美国关税战的赢家

    工商社论》中国大陆或将成为美国关税战的赢家

     美国川普总统发动关税战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剑指中国而来,藉以改善不公平贸易行为,缩减贸易逆差,并重塑全球供应链,促进产业回流美国,抑制中国产业发展。惟川普近期态度丕变,调降对等关税,又松绑科技管制,刚举行的斯德哥尔摩会谈,有可能持续放宽对中国紧箍咒,并在谈判大限届至之际,考虑单独为中国延长90日,最终让中国成为本轮关税战的赢家。

  • 英国做好台海衝突投入战斗准备   外交部:欢迎与肯定

    英国做好台海衝突投入战斗准备 外交部:欢迎与肯定

    英国国防大臣希利(John Healey)7月27日在澳洲强调,如果台湾海峡爆发衝突,英国已经做好在太平洋地区投入战斗的准备,外交部今天强调,针对英国政府公开表达与其盟邦共同维护印太区域和平与稳定的决心,外交部表示欢迎与肯定。

  • 向在野递橄榄枝  吴思瑶盼政院搁置政治议题  多做民生议案

    向在野递橄榄枝 吴思瑶盼政院搁置政治议题 多做民生议案

    726首波蓝委及新竹市长高虹安罢免案结果不如民进党预期,使内部出现检讨声浪,包括行政院长卓荣泰是否该率内阁总辞,以及下令全力协助罢团的民进党秘书长林右昌、自称大罢免发起者的民进党立院党团总召柯建铭成为箭靶。民进党立院党团干事长吴思瑶28日表示,希望行政部门要多端出政策好球、具有高度社会正当性的民生议案,搁置政治议题,愿向在野党递出橄榄枝,甚至在立院能种满橄榄树。

  • 《电讯报》:英国「准备为台湾而战」国防大臣强硬表态

    《电讯报》:英国「准备为台湾而战」国防大臣强硬表态

    英国政府过去一向避免评论若台海爆发衝突,是否会进行军事介入,随着台海紧张局势升高,英国国防大臣希利接受英国《电讯报》访问时表明,若台海爆发衝突,英国已准备好在太平洋地区参战。

  • 罢团晚会神秘嘉宾现身  沈伯洋:台人追求自由从未认输

    罢团晚会神秘嘉宾现身 沈伯洋:台人追求自由从未认输

    距离第一波罢免投票只剩2天,罢团连两天将举办晚会持续催票,今(24)日晚间台北市凯达格兰大道举办「迎向成功」凯道晚会,并邀请各界人士上台宣讲,而晚会尾声的特别嘉宾,则邀请近日丁母忧的民进党立委沈伯洋现身宣讲;沈伯洋强调,台湾人在追求自由的路上从来没有认输过,盼7月26日以及8月23日两天让台湾人的声音可以响彻云霄。

  • 海纳百川》从三国计策观台湾的战略布局(鲁云湘)

    海纳百川》从三国计策观台湾的战略布局(鲁云湘)

    东汉末年时期,有3个着名的计策,不仅长期为后世所称道,亦影响江东孙氏与刘备集团的发展,即《江都对》、《榻上策》与《隆中对》。同时期的曹操阵营,虽无同名策略典籍,却有荀彧、毛玠等人提出一套稳固北方、再图南征的完整战略。然而,我们能否经古籍经典并从中借镜,探讨在国家治理与安全布局上,如何夹缝中求生,以因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区域情势。

  • 民进党:蓝白联手推法案   删预算  已不是单纯政策之争

    民进党:蓝白联手推法案 删预算 已不是单纯政策之争

    大罢免投票进入倒数,民进党中国部今点出蓝白联手推动多项法案、删减国安预算,事情早已不只是单纯的政策之争,而是对台湾国家安全、民主制度与社会韧性带来直接衝击。并强调,大罢免是唯一解方。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