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城砖的搜寻结果,共10笔
台南的南山公墓见证台湾400年来歷史兴衰与人文演变。为守护南山公墓珍贵歷史人文与自然生态价值,筹备多时的「南山国家墓葬歷史生态园区促进会」2日成立,重量级公民团体及学者纷纷响应加入,期望透过民间力量与政府合作,推动南山公墓转型为兼具歷史意义与环境教育价值的「国家级歷史生态园区」。
在大同这片承载着两千年烽火记忆的土地上,长城遗址如同不朽的史书,记录着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大同的长城分布在浑源、广灵、灵丘、天镇、阳高、左云和新荣区等县区,几乎涵盖整个大同。本刊记者也实地走访李二口长城,深入探寻这座塞上古都的军事防御体系,解读为何在这片方圆百里的土地上,竟有如此密集的长城遗迹。
在收到公司通知支援南京厂岁修的那一天,南京对我而言,仍只是一个出现在课本里的名字。它与歷史课上的长江天堑、六朝古都、民国首府并列,是地图上的一颗星,隔着海峡,隔着想像,遥远又模糊。
台南市立博物馆正展出《上府城-啥物拢伫遮》特展,呼应今年为府城建城300年,从城外视角检视300年来,人们进入府城多是为了读书、告官、当兵、买卖;科举考试为其一要事,现场展出清朝科举小抄,只见一张名片大小的手册写满密密麻麻的字,一旁也提供放大镜,不少人拿放大镜也看得很吃力,佩服古代人好眼力。
大陆南京城墙博物馆内有一块着名的「刘德华城砖」,来自650年前的南京明城墙,这并非恶搞,而是650年前真的有一名叫做刘德华的烧砖工人,且截至目前为止,相关工作人员已经在这座明朝城墙上,找到16块写有「刘德华」的城砖。
南京为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建国,至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迁都北京前的明朝都城。有陆媒近日报导,南京城墙博物馆中1块有着650年歷史的砖头,上面刻着的造砖人名字竟和香港天王刘德华相同。
大陆南京市栖霞区一间废弃厂房进行围墙拆除作业,清理出大量明朝南京的城墙砖,多达2万多块,是近几年发现数量最多的一次,城砖长40公分、宽20公分、厚10公分,上面铭文清晰可见,记载制砖工匠、监制等人的姓名,之后城砖将用于展览与研究。
穿越了?大陆南京考古团队在明代南京城墙的城砖中,发现2块由「刘德华」经手烧制的城砖,南京城墙博物馆指出,这并不是恶搞,而是在600年前真的有一名叫做刘德华的造砖工匠,他的名字被刻在城砖上,体现了当时的责任与追究制度。
高雄市立美术馆与学学文化创意基金会共同合作推动「艺起来学学计画」,邀请艺术家庄普创作「感动龙」素坯原型,并邀请高雄市、屏东县、嘉义县、台南市、台东县、澎湖县共40所南台湾国中小学校教师,带领学生由社区踏查与色彩採集,找寻家乡的文化色彩并进行「小感动龙」彩绘创作。其中,特别邀请美国原住民中学 Zane Middle School共同参与,带领大家用文化色彩进行跨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