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基础研究的搜寻结果,共285

  • 诺贝尔奖得主辅大开讲 畅谈AI关键因素

    诺贝尔奖得主辅大开讲 畅谈AI关键因素

    辅仁大学今(6)日举办「从诺贝尔奖到AI-人工智慧如何影响科学与医学领域」国际论坛,邀请2013年诺贝尔生医学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James E. Rothman演讲,以时下最受关注的「AI对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疗与人文伦理的影响」,包括梵蒂冈枢机主教涂克森、中央研究院院士陈建仁、国家卫生研究院院长司徒惠康等人,对于AI运用进行多方讨论与未来可能,现场精彩对话也获得满座观眾掌声。

  • 113年全国研发经费 首破兆元

     国科会31日公布「113年全国科技动态调查」,全国研发经费及研发人力仍维持双成长,其中全国研发经费首次突破兆元,达10,493亿元,较112年成长11.9%,高于近五年平均成长率(9.7%)。研发经费占GDP比率达4.1%,近五年首次站上「4」,年增0.13个百分点,亦创新高。

  • 陆2024年创新指数出炉 亮点领域一次看

    陆2024年创新指数出炉 亮点领域一次看

    中国大陆国家统计局网站29日发布消息,根据大陆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测算,2024年中国大陆创新指数为174.2(以201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5.3%。分领域看,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和创新成效指数分别为186.0、162.6、215.8和132.4,分别比上年增长4.9%、5.1%、8.1%和1.9%。结果表明,2024年大陆创新指数保持稳步增长,大陆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产出较快增长,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为经济高品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十五五规划 发展高阶算力晶片

    十五五规划 发展高阶算力晶片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23日闭幕后宣布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稿,在美国持续对中国加强科技封锁下,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重中之重。大陆官员24日透露,该时期要推动量子科技、人工智慧、高阶算力晶片等发展,并致力在半导体、高阶仪器等全产业链进行关键技术突破,希望能在未来10年,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 十五五科技加快自主创新   力推积体电路突破  实施「人工智慧+」

    十五五科技加快自主创新 力推积体电路突破 实施「人工智慧+」

    大陆科技部部长阴和俊24日表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十五五」时期,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水准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更从4方面作出部署,包含全面实施「人工智慧+」行动。

  • 中石化勘探四川盆地新发现  亿吨级页岩油增储阵地

    中石化勘探四川盆地新发现 亿吨级页岩油增储阵地

    中国石化新闻办23日消息,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部署在重庆市綦江区的风险探井--綦陆页1井,试获日产油38.64立方米、天然气1万立方米高产页岩油气流。通过该井进行区域整体评价表明,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新发现资源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增储阵地,对大陆西南地区页岩油勘探开发具有战略意义。

  • 诺贝尔奖荣耀难掩科研隐忧 日经费停滞 陆飙升36倍

    诺贝尔奖荣耀难掩科研隐忧 日经费停滞 陆飙升36倍

    今年有两位日本人分别拿下诺贝尔生医奖与化学奖,是2015年以来,时隔10年再出现日本人同时在两个领域获奖的情况。两位得主都提到须进一步加强对年轻研究者的支持。因诺贝尔奖得奖成果,多为20-30年前的研究,这段期间日本各大学的研发经费基本上持平,但与中国等其他国家惊人的增幅相比,日本已被远远抛在后面,科学技术实力可能弱化,引发危机感。

  • 诺贝尔奖预备班 臺大物理系3位教授获奖

    美国物理学会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APS) 是诺贝尔奖的预备班,臺湾大学物理学系林敏聪、高英哲与蒋正伟等3位教授今年同时当选会士 (Fellow)。臺大14日表示,这是臺大物理学系自成立以来首次在同一年有3位教授齐获殊荣,创下歷史纪录,也彰显该系在基础与前沿物理领域的深厚实力与国际影响力。

  • 静宜大学食营系50周年庆 举办国际研讨会探讨智慧饮食未来

    静宜大学食营系50周年庆 举办国际研讨会探讨智慧饮食未来

    静宜大学食品营养学系迎来创系50周年,盛大举办「智慧饮食:结合精准营养、食品创新与高龄科技的未来」国际研讨会,并结合教育部「精准健康产业跨领域人才培育计画」推动办理。活动吸引近180位来自各校师生与产业专家热烈参与。此次研讨会不仅展现静宜推动「国际化 × AI × 永续」的办学特色,更深化跨领域合作,积极回应高龄社会的健康需求,开启智慧饮食与高龄健康的新篇章。

  • 台大物理系创纪录 3教授同年入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台大物理系创纪录 3教授同年入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台湾大学物理学系教授林敏聪、高英哲与蒋正伟同时当选2025年度美国物理学会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APS) 会士 (Fellow)。这是台大物理学系自成立以来首次在同1年有3位教授齐获殊荣,创下歷史纪录,也彰显台大物理系在基础与前沿物理领域的深厚实力与国际影响力。

  • 远东集团奖助科研 推动台湾科技岛愿景

    远东集团奖助科研 推动台湾科技岛愿景

     颁奖典礼气氛热烈,得奖者在上台领奖与发表感言时,除了感谢徐有庠基金会的肯定外,也一致表示,家人的支持是他们长期投入学术研究中最坚实的后盾。一路走来,从基础研究到技术落地与产业应用,每一项成果都歷经漫长且艰辛的歷程。

  • 为何台湾不能拿诺贝尔奖

    为何台湾不能拿诺贝尔奖

     202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包括日本的 Susumu Kitagawa(因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突破),而医学奖得主之一也落在了日本的 Shimon Sakaguchi(与美国同僚共同发现调节型 T 细胞机制、揭示免疫耐受性)。这样的发展,让人好奇为什么在亚洲,日本人在诺贝尔奖的舞台上频频出现,而像台湾这样原本学术基础不算薄弱的地方,至今仍未培育出台湾本土的得奖者?

  • 张瑞雄专栏》为何台湾不能像日本一样拿诺贝尔奖?

    张瑞雄专栏》为何台湾不能像日本一样拿诺贝尔奖?

    202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包括日本的 Susumu Kitagawa(因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突破),而医学奖得主之一也落在了日本的 Shimon Sakaguchi(与美国同僚共同发现调节型 T 细胞机制、揭示免疫耐受性)。这样的发展,再次让人好奇为什么在亚洲之中,日本人在诺贝尔奖的舞台上频频出现,而像台湾这样原本学术基础不算薄弱的地方,至今仍未培育出台湾本土的得奖者?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仅以「运气」作结,而必须回看长期的体制、文化与学术生态之间的深层互动。

  • 陆十五五GDP增速 瑞银:目标4.5%~5%

     中共第20届四中全会将于10月20~23日举行,审议自2026年起往后五年大陆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十五五」规划。瑞银8日发表报告预测,大陆将把「十五五」时期的GDP增速目标定在4.5%~5%。

  • 工商社论》铲子超人对台湾社会经济韧性的启示

    工商社论》铲子超人对台湾社会经济韧性的启示

     马太鞍溪的堰塞湖决堤酿成大灾,学界在决堤前的快速支援,全台「铲子超人」与物资全面动员,展现了台湾不同面向的无形资本,除了减灾,也让灾区更快速的復原。这是台湾经济社会韧性的展现。学术界展现的是专业模拟分析的学术资本,铲子超人与物资的动员,展现的是台湾的社会资本。或许后续确有必要完善因应复合式灾害的法制,但是面对诸多新兴挑战,如何强化台湾社会经济韧性的「无形资本」,更需要政策的关注。

  • 诺奖生医》研究所辍学却有大发现 坂口志文找到免疫系统「剎车」

    诺奖生医》研究所辍学却有大发现 坂口志文找到免疫系统「剎车」

    2025年诺贝尔生医奖桂冠得主在台湾6日傍晚5时30分于瑞典揭晓,美国学者布朗柯布朗柯(Mary E. Brunkow)、蓝斯德尔(Fred Ramsdell)与日本学者坂口志文共享殊荣,关键在于坂口30年前发现的人体「调节性T细胞」,有如「保全人员」阻止免疫细胞攻击人体。诺奖委员会揭晓结果前一一致电得主,第一时间仅联繫到坂口志文,74岁的坂口强调这是极大光荣。他原以为要等到相关研究具备更成熟的临床应用后才可能获奖,因此颇感意外。

  • 张培仁将掌工研院院长 月底交接

    张培仁将掌工研院院长 月底交接

     工研院院长刘文雄日前发出内部公开信,表示将在10月底董事会后退休,卸任长达逾七年的院长职务。经济部证实,将由曾任工研院副院长、现任台大创新设计学院D-School业务兼院长、台大应用力学研究所教授张培仁接任院长,并预定10月27日进行交接。

  • 借力使力发展美台科学园区

    借力使力发展美台科学园区

     美国川普总统上任后藉由对等关税政策,对盟友施加前所未有的压力。日、韩、欧盟面临的条件皆极为苛刻,台湾迟迟未能定案,目前得到的是20+N%的暂时性关税,但全岛陷入谈判边缘的模糊地带。这种不确定性已对台湾企业造成实质衝击,出口订单减少、供应链延迟,无薪假人数节节攀升。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