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大理街的搜寻结果,共10笔
台北市政府自2015年起推动老旧公寓增设电梯补助,纾解长者上下楼不方便窘境。万华区大理街「华强社区」公寓屋龄40年,总户数达230户,居民多属年长者。在地方争取下,9号基地2座外挂电梯25日动工,预计明年农历年后共3座装设完成。北市都更处指出,去年放宽补助条件后,今年已有20多件申请案,盼能解决「人宅双老」困境。
台北市政府自2015年起推动老旧公寓增设电梯补助,纾解长者上下楼不方便的窘境。万华区大理街「华强社区」公寓屋龄40年,总户数达230户,住着许多80、90岁长者,在地方争取下,将陆续兴建20座外挂电梯,25日开工,预计3座于明年农历年后装设完成。都更处指出,于去年放宽补助条件后,今年已有20多件申请案,件数显着增加。
勇气需要一股衝劲--启蒙写作〈卖血人〉
万华火车站曾经是台北最大的货运站之一,因应货运需求与工业的交通区位影响下,孕育了非常多台北轻工业的发展,像是台湾最早的玻璃产业就来自万华,站前第一排古蹟建筑的「金义和行」陈家,就投资了第一家玻璃工厂,开启了台湾的玻璃产业,另外像肥皂、木材等,目前还能见到火车站前有许多的服装行,也是在如此的脉络之下,跟着一批从彰化洪家村上来打拚的人们,以销售布料发展到一家一家「前店后厂」的服饰店,发展出比五分埔还要老、台北最具歷史的艋舺服饰商圈。
记不清是哪一年认识桑品载先生的,只记得民国七十年底,我刚进自由日报和廖风德先生一起主编民意论坛版,经常看到副刊组有人在高谈阔论,后来才知道他叫桑品载,印象中跟他有几次对话,但都是简短的问候,没有深刻的对谈,只知道他是个作家,忘了他当时是副刊主编还是回娘家来探望同事。过了十几年之后,我在中时晚报,中时晚报二版有一个专栏,每篇只有600字左右,因为他常投稿给主笔室,我在这个专栏看到他的文章,因我在编辑台,所以还是没有互动。
大陆社群平台微博近日疯传一段影片,多名年轻人坐在云南大理街头「集体乞讨」,这些人拿出写着「要饭」的纸板,并在地上席地而坐,离谱行为瞬间引起争议。对此,大理市古城保护管理局表示,已成立劝导队,同时联合城管局将劝导常态化;文化旅游局则说,将加强文明旅游宣传。
「艋舺青山宫灵安尊王圣诞庆典遶境活动」将在11月20日至22日举办3天,警方为维护周边车流及队伍交通秩序,将分时段规划行进动线及局部交通管制,吁请用路人及参与活动民眾,配合疏导以维交通顺畅安全。
看好台北双星与万华双子星两座台北重大地标建设,近年来如同两大新经济引擎般,推升区域发展,龙邦国际9月中旬将在台北巿万华区西园路、莒光路口推出总销25亿的「龙邦丰馥」,这也是当地罕见预售新案。
受少子化衝击影响,台湾捐血人口下滑,用血量却年年增加,为使医疗用血使用无虞,多家饭店业者推出捐血优惠活动,鼓励民眾能够挽起袖子做公益,捐血给需要帮助的人。
台北凯达大饭店-百宴自助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