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大规模崩塌的搜寻结果,共207

  • 凤凰颱风逼近!张善政17点主持防灾会议 桃园整备防豪雨

    凤凰颱风逼近!张善政17点主持防灾会议 桃园整备防豪雨

    中度颱风凤凰来势汹汹,桃园市长张善政超前部署,预计5点亲自主持「桃园市凤凰颱风防灾整备会议」,水务局今早已抢先开设,会中确认全市权管抽水设备已于9日完成试运转,确保机具在积淹水时可即时投入,辖内43处水门也已完成防汛启闭,以降低颱风期间区域排水系统负荷,并以科技掌握土石流保全户收容避难情形,今上午10时起也开放民眾领用沙包,呼吁民眾下载「水情看桃园」APP掌握水情。

  • 撞击后4秒才煞车!运安会揭台铁229次事故2大肇因

    撞击后4秒才煞车!运安会揭台铁229次事故2大肇因

    台铁229次新自强号去年6月行经花莲新和仁隧道,撞上大清水溪溢流至轨道上的土石流,3节车厢出轨造成9人受伤。国家运输安全调查委员会调查报告出炉,揭露2大肇因,该路段监视器未具AI辨识告警功能,台铁公司也未告知值班人员,致未即时发现土石流并通报,另司机员也没发现土石流,以时速118公里撞上后出轨,撞击4秒后才煞车。

  • 淡水坪顶路大规模崩塌!双向中断 计晚间恢復单向通行

    淡水坪顶路大规模崩塌!双向中断 计晚间恢復单向通行

    受连日豪雨影响,新北市淡水区坪顶路22日上午发生大规模边坡坍方,造成护栏围篱及土石滑落,双向道路中断。所幸事故发生时无人受困或伤亡,目前相关单位已紧急封路抢修,预计晚间8时可先行抢通一车道,午夜前恢復双向通行。

  • 共伴效应发威!尖石乡发布黄色警戒 预防性撤离28人

    共伴效应发威!尖石乡发布黄色警戒 预防性撤离28人

     受到风神颱风外围环流及东北季风共伴效应影响,新竹县山区20日起大雨不断,因应中央发布尖石乡秀峦村土石流及大规模崩塌黄色警戒,县长杨文科于昨天晚间已指示成立土石流及大规模崩塌灾害应变中心二级开设,同时请尖石乡公所协助土石流潜势区居民预防性撤离,秀峦村已紧急撤离及收容安置共28人。

  • 落石不断 燕子口堰塞湖降挖困难

    落石不断 燕子口堰塞湖降挖困难

     花莲太鲁阁立雾溪17日因燕子口边坡大规模崩塌形成堰塞湖,湖水虽稳定从公路溢流及坝顶渗流,但随时都有溃堤风险,仍是不定时炸弹,林保署出动机具前进坝顶打算降挖减灾,目前距离坝顶只剩10公尺,不过边坡持续有落石滚下,为顾及人员工作安全,保守预估最快3到4天、最慢1周能降挖让湖水从坝顶溢流。

  • 新北暴雨6区收土石流警戒「准备避难」 里长电话被打爆

    新北暴雨6区收土石流警戒「准备避难」 里长电话被打爆

    受东北季风与风神颱风外围环流形成的共伴效应影响,今日(20)北部、东北部有惊人雨势,气象署已针对北北基桃等7县市发布大雨特报,台北市、新北市更达到大豪雨等级,中午12点多农业部对新北市多处发布「土石流及大规模崩塌黄色警戒」,范围遍布新店区、石碇区、汐止区、双溪区、平溪区、深坑区,灾防告警简讯写着「请作好避难准备」,让乡亲感到恐慌,有里长紧急在脸书发文,称里办公处电话已被打爆,但相关人员都有盯紧状况,请民眾不用过度紧张。

  • 燕子口堰塞湖降挖艰难 怪手每走一米就有石头掉落

    燕子口堰塞湖降挖艰难 怪手每走一米就有石头掉落

    花莲太鲁阁立雾溪17日因燕子口边坡大规模崩塌形成堰塞湖,目前蓄水量约175万吨,因湖水持续从公路溢流及坝底渗流,水位距坝顶还有4.8公尺未溢流。林业及自然保育署花莲分署表示,预计採降挖方式让水从坝顶溢流,现在机具剩下10公尺就可到达,不过因边坡持续落石,「怪手每走一公尺就有石头掉落」,为顾及人员安全,还需要一些时间,最快3到4天、最慢1周才能看到成效。

  • 太鲁阁燕子口3度形成堰塞湖 太管处:学会尊重山的脾气

    太鲁阁燕子口3度形成堰塞湖 太管处:学会尊重山的脾气

    花莲太鲁阁燕子口边坡17日大规模崩塌,立雾溪被堵住形成1座「天然坝」,不过这并非该处首次出现堰塞湖,据东华大学团队研究发现,燕子口1951年地震及1998年芭比丝颱风过后也曾出现堰塞湖,太管处也透过分享让社会大眾认识太鲁阁的持续变动的演变过程,除认识大自然的力量,也尊重山的脾气及管制措施。

  • 太鲁阁燕子口堰塞湖坝体挖除 李孟谚:3天内抢通便道

    太鲁阁燕子口堰塞湖坝体挖除 李孟谚:3天内抢通便道

    太鲁阁国家公园燕子口因立雾溪边坡崩塌形成的堰塞湖,目前湖水已由台8线靳珩隧道东口溢流,经过鲁丹桥后回流到立雾溪主河道,再流回立雾溪主河道,行政院顾问李孟谚实地踏堪表示,现场剥落的土石大部分是花岗岩跟大理石,所以纵使有溢流,也大概不会造成大量的土石泥沙,已经调集怪手从旧台8线明隧道试图打通约100公尺便道,考量现场状况,需凿开山壁,仍有难度,预计3天才能靠近堰塞湖的坝体边进行后续降挖。

  • 太鲁阁燕子口堰塞湖溢流  刘世芳强调与马太鞍溪不一样

    太鲁阁燕子口堰塞湖溢流 刘世芳强调与马太鞍溪不一样

    太鲁阁国家公园燕子口一带因大规模崩塌形成的堰塞湖,内政部长刘世芳18日时回应,太鲁阁立雾溪燕子口堰塞湖开始溢流,她指出已疏散948人,同时强调太鲁阁堰塞湖坝体土沙量为40万立方公尺,与马太鞍溪的2亿立方公尺不太一样。

  • 太鲁阁堰塞湖水溢流 专家:风神颱风雨势是变数

    太鲁阁堰塞湖水溢流 专家:风神颱风雨势是变数

    太鲁阁国家公园燕子口一带因大规模崩塌形成的堰塞湖,经持续监测,目前湖水已从台8线靳珩隧道东口溢流,回流至立雾溪主河道,虽水量略增,但整体流势平稳,堰塞湖对下游风险降低,不过,林保署花莲分署长黄群策表示,仍要评估颱风来时雨势以及堰塞湖土沙含量,现场新台8线正评估如何开设约30公尺便道衔接旧台8线,抵达坝体边,进行后续降挖降低威胁。

  • 花莲燕子口堰塞湖形成! 花莲林务分署启动紧急应变

    花莲燕子口堰塞湖形成! 花莲林务分署启动紧急应变

    林业及自然保育署花莲分署17日上午接获通报,太鲁阁国家公园燕子口步道一带因土石大量崩落,导致立雾溪河道受阻形成堰塞湖。由于现场水位持续上升、恐影响台8线公路及下游安全,花莲分署已依据「堰塞湖紧急应变处理程序」启动应变机制,并通报相关单位全力防范灾害扩大。目前已实施道路封闭,吁请民眾千万别进入此危险区域。

  • 防灾研习会聚焦土石流与堰塞湖 台日专家交流经验

    防灾研习会聚焦土石流与堰塞湖 台日专家交流经验

    近年极端气候与强震频繁发生,灾害规模与复杂度不断提高,为提升我国在土石流、大规模崩塌及堰塞湖等防灾应变能力,农业部林业保育署、农村水保署于16日共同举办「114年水土林土砂灾害防治技术研习会」,并邀请日本3位专家分享经验,其中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教授藤田正治强调「堰塞湖具可重复发生特性,日本甚至有存在时间长达15年的案例」,因此堰塞湖的后续整治作业,也将成为未来重点项目。

  • 新北石碇区大崙山将划入特定水土保持区

    新北石碇区大崙山将划入特定水土保持区

    每年10月13日是联合国所订定的「国际减灾日」,新北市政府致力于减灾与维护民眾之生命财产安全,考量石碇区大崙山之边坡有滑动的疑虑,预计2025年11月将其划入特定水土保持区,后续该区将配合农村发展及水土保持署之监测资料进行治理工程,农业局并持续推动社区自主防灾,在颱风豪雨红黄警戒发布时,办理疏散撤离,维护民眾安全。

  • 石碇大崙山 将画入特定水保区

    石碇大崙山 将画入特定水保区

     联合国订定每年10月13日为「国际减灾日」。新北市政府致力于减灾与维护民眾安全,考量石碇区大崙山的边坡有滑动疑虑,预计2025年11月将其画入特定水土保持区,后续该区将配合农村发展及水土保持署的监测资料执行治理工程,此外,农业局推动社区自主防灾,在颱风豪雨红黄警戒发布时,办理疏散撤离,维护民眾安全。

  • 石碇区大崙山划入特定水土保持区 防崩塌更安全

    石碇区大崙山划入特定水土保持区 防崩塌更安全

    每年10月13日是联合国所订定的「国际减灾日」,新北市政府致力于减灾与维护民眾的生命财产安全,考量石碇区大崙山之边坡有滑动的疑虑,预计今年11月将其划入特定水土保持区,后续该区将配合农村发展及水土保持署的监测资料进行治理工程,农业局并持续推动社区自主防灾,在颱风豪雨红黄警戒发布时,办理疏散撤离,维护民眾安全。

  • 洪灾究责 傅昆萁呛没政府 与卓揆激烈舌战

    洪灾究责 傅昆萁呛没政府 与卓揆激烈舌战

     国民党团总召傅昆萁与行政院长卓荣泰7日在总质询时,为花莲堰塞湖灾难责任归属唇枪舌战。傅批评卓竟然让人民来救灾,痛批中华民国是没有中央政府吗?卓揆则反呛「是没有花莲县府」;当傅喊话中央接管灾区,卓也立刻追问「你现在是正式要中央接管花莲县府吗?」

  • 与傅昆萁又爆激烈舌战   卓荣泰:要中央接管花莲县府?

    与傅昆萁又爆激烈舌战 卓荣泰:要中央接管花莲县府?

    国民党团总召傅昆萁与行政院长卓荣泰今7日在总质询时,为花莲堰塞湖灾难责任归属唇枪舌战。傅昆萁批评卓竟然说是让人民来救灾,中华民国是没有中央政府吗?卓反呛「是没有花莲县府」;傅喊话中央接管灾区,卓还追问「你现在是正式要中央接管花莲县府吗?」

  • 马太鞍溪堰塞湖「山头灰白」如末日!最新空拍画面震撼全台

    马太鞍溪堰塞湖「山头灰白」如末日!最新空拍画面震撼全台

    花莲光復乡马太鞍溪上游因地震与豪雨引发大规模崩塌,形成堰塞湖,地处偏远且没有既有道路,加上山势险峻、地形不稳,让现地探勘成为艰鉅任务。林业及自然保护署花莲分署为掌握最新状况,9月30日派出两支深山特遣队徒步进入,歷经多日跋涉后,第一组人员于4日成功抵达堰塞湖周边,拍下大片灰白、烟尘瀰漫的现场影像,震撼不少网友直呼「像末日场景」。

  • 马太鞍溪堤防重建明年4月完工 水利署打造「双层防护」防再灾

    马太鞍溪堤防重建明年4月完工 水利署打造「双层防护」防再灾

    花莲马太鞍溪下游堤防23日遭大水冲毁,受损长度长达2860公尺,经水利署投入大量机具与人力抢修,4日已完成临时土堤构筑,可防范中央气象署订定的豪雨等级水量,也同步展开堤防永久復健工程,以混凝土强化堤防坚固性,预计明年4月完工;河道部分淤积深度高达5米,水利单位将藉向下挖掘深沟让水流顺流至下游,并把高出的淤泥作为保护堤防,两层保护避免洪水再度溢流进市区。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