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大陆外交官的搜寻结果,共16笔
台湾副总统萧美琴去年3月在总统大选胜选后就任之前应欧洲智库邀请赴欧访问捷克、波澜、立陶宛等国,去年4月传出萧美琴访问捷克期间车队于首都布拉格遭中方外交人员驾车紧追且险酿车祸。捷克媒体26日报导,捷克军情局证实透过监控得知中方情报单位曾企图针对受保护人士进行破坏行动,甚至计画碰撞萧美琴座车,另计画人身接触与恐吓。军情局已向捷克外交部通报此事。
面对美国总统川普来势汹汹的关税战,路透引述4位知情人士透露,北京的文官已「进入备战」,外交与商务部门官员取消休假,手机24小时开机,与美国相关的部门也扩编。中方还展开外交攻势,鼓励其他国家对川普的关税措施作出反制。同时大陆官员在社群媒体发布中共已故领导人毛泽东态度强硬的演说片段,强调中国人,不怕挑衅、不会退缩。
立陶宛新政府将在下周走马上任,虽然新总理帕鲁克斯(Gintautas Paluckas)先前表态,将寻求与中国大陆恢復正常外交关系,但新政府的施政草案提及,会进一步发展与台湾的经济和文化关系,并指中国正成为立陶宛外交和安全政策「日益严峻的挑战」。
外媒报导,大陆外交官因敦促巴拉圭外交转向,遭巴国驱逐出境,赖清德总统6日表示,中国经常威胁利诱我国友邦,「有些成功,有些没成功,关键在这些国家对民主是否坚持」;大陆外交部则重申「一个中国原则」,称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光明正大,不存在所谓「干涉内政」问题。
立陶宛11月底以违反外交公约为由,突然要求3名中国大陆驻当地外交官限期离境,立陶宛新任国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莫图扎斯(Remigijus Motuzas)昨(2)日表示,3名外交官因为身分认证过期遭到驱逐,强调立国已经「非常宽容」、「别无选择」。
路透29日独家引述2名美国官员报导,2023年11月在旧金山举行的「拜习会」上,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敦促美国总统拜登在谈论对台湾独立的立场时,将官方措辞从现行「不支持」(does not support)台湾独立改为「反对」(oppose)台湾独立,但遭到美方拒绝。国内学者分析,在美国大选前夕,外媒有此报导,可能是华府刻意传达讯号,拜登政府包括副总统贺锦丽,在两岸议题上,并未因北京期待或施压,而有所妥协。
路透社今(29)日引述2名美国官员指出,中国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北京官员敦促美方在谈论台湾独立立场时改变措辞,从现行的「不支持」台湾独立改为「反对台湾独立」,不过遭到美国拒绝。
日本自民党与公明党合组的执政联盟在眾议院大选中惨败,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石破茂仍表明继续执政意愿,他能否继续执政充满变数。目前美媒已开始担忧日本政局不稳恐拖累美日安保合作,美国政府人士担忧日本再重现每年更换首相的情况;美国之音选前也曾分析,日本大选后的对陆关系走向。
美国媒体《政客》(POLITICO)6日指出,台湾深耕美国政坛多年,在最佳外交官萧美琴的带领下,如今开花结果,儘管不被承认为一个国家,但在华盛顿的大部分地方,它拥有几乎是官方盟友的地位,远远抛开大陆外交官在华府所进行的有限外交工作。文中也建议欧洲在美国总统大选结果的不确定下,可以借镜台湾的策略。
一般人,甚至包括部分自称的中国研究专家,多以为中共外交只是充满左派意识形态的口号,听来高亢、激进却脱离国际社会的现实,好像除了「内宣」没有真正的外交效果。比如建政初期的「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大跃进与文革时期的「东风压倒西风」、「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世界乡村包围世界城市」、「大打、早打核大战」等等,还将这些印象连结到新冠疫情时期大陆外交官与西方进行的所谓「战狼式」辩论。上面这种看法的严重缺陷,是预设中国外交的听眾都位处习惯于且获益于个人主义市场经济的已开发国家,特别是西方多元主义政治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公眾。而这部分的听眾,不仅因其媒体认知架构所限,且在日益不平等的全球化世界社会中,其实占比并不高。
准总统赖清德520即将宣誓就职,外交部长吴钊燮15日透露,目前外国庆贺团超过40团、逾400人将来台,包含8个国家正副元首。他说,过去中国外交人员均给予我方庞大压力,但最近这段时间,这种直接压力似乎是在减轻,外宾邀请没感受到来自对岸的压力,参与人数踊跃。
准总统赖清德520即将宣誓就职,外交部长吴钊燮今天透露,目前外国庆贺团有超过40团、人数有逾400人将来台,包含8位国家正副元首。中国外交人员过去的确会给予我方压力,但最近这段时间,这种直接压力似乎是在减轻当中。
马英九二度登陆,虽受到许多欢迎与肯定,但仍然引起一些批评,绿营批他「亲中」,对岸网民认为没必要礼遇他,从中可以嗅出两岸部分民眾相互仇视的情绪。同样2月金厦翻船事件,大陆网民对台办处理方式不满,呼吁北京派军警强硬以对。民粹若成为两岸执政者需要面对的难题,两岸矛盾将更加复杂难解。
马英九二度登陆,虽受到许多欢迎与肯定,但仍然引起一些批评,绿营批他「亲中」,对岸网民认为没必要礼遇他,从中可以嗅出两岸部分民眾相互仇视的情绪。同样2月金厦翻船事件,大陆网民对台办处理方式不满,呼吁北京派军警强硬以对。民粹若成为两岸执政者需要面对的难题,两岸矛盾将更加复杂难解。
这次总统大选的竞选主轴就是和平与战争的选择,去年九合一地方选举,由于俄乌战争日炽,「台湾不应成为乌克兰第二」,「票投民进党,青年上战场」发酵,民进党遭致大败。因此,这次三党总统候选人也不约而同打出和平牌,强调当选后将维持台海现状,走和平路线。但选民该厘清的是,谁的现状,才是「高标准」的维持现状,也就是至少要能帮助两岸重回马政府时代的互信。
中央选举委员会择定明年1月13日也就是故总统经国先生逝世纪念日为总统与立委二合一选举的投票日,这一天台湾选民将决定是否让民进党再赢一次,创纪录给予民进党连续执政12年或是维持2千年以来8年就换一次总统的不成文规则,重新政党轮替,改变现状,开创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