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工程学系的搜寻结果,共544笔
「2025臺湾数创大赏」于7日圆满落幕。本届报名队伍数刷新歷史纪录,从 181 组参赛团队中,评选出16组卓越的获奖团队。其中,东海大学团队表现卓越,荣获「企业特别奖」与「数位+组佳作」两项殊荣,成为本届大赏的焦点之一!
由数位发展部数位产业署、教育部资讯及科技教育司及中华民国资讯管理学会共同主办的「大专校院资讯应用服务创新竞赛InnoServe」已歷经第30 届,11月1日在国立臺湾大学综合体育馆举办决赛暨颁奖典礼。今年共有151校、1,964队次、9,781人次报名,创下歷年新高,最终匯聚414支国内外菁英团队角逐174个奖项,竞争相当激烈。
为因应极端气候对电网的衝击,台湾电力与能源工程协会5日携手电气工业同业公会及台电举办电网韧性研讨会,邀请工研院、台电、成功大学、中央大学等产学研专家,共同探讨电网地下化国际趋势及实务挑战,盼提升我国在气候变迁下的电网韧性。
不支持一味地下化!今年颱风电力受损,行政院长指示启动全国电缆地下化先期评估。但今天一场地下化电网研讨会,专家指出台湾电网地下化比例近5成,已高于邻近日、韩。而地下化成本是架空线路的8到12倍,且抢修难度高,建议透过微电网、虚拟电厂技术提升系统稳定性。
不到40岁的中正大学资讯工程学系副教授郭建志,凭藉对研究的热情与坚定信念,在量子网路、分散式机器学习、路径规画与流量工程等领域,展现出色研究成果,今年获「吴大猷先生纪念奖」肯定,成为资讯领域备受瞩目的新秀。
行政院7月底新提名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委员名单,包括成功大学资讯工程学系暨研究所教授蒋荣先、东吴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程明修、政治大学广播电视学系暨研究所教授黄葳威、世新大学传播管理学系助理教授罗慧雯。立法院昨党团协商,将在11月7日记名投票表决,有蓝委预告,应该会通过1人。
行政院7月底公布新提名的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委员名单,人选为蒋荣先、程明修、黄葳威及罗慧雯;今(31)日立法院党团协商做出结论,同意在11月7日行使人事同意权、记名投票表决。
今年SEMI WEST展会上,没有参展的台积电仍备受瞩目。因身为晶圆代工龙头,如何克服文化差异、与当地大学合作培育人才、让员工融入团队,都是值得有意赴美台厂借镜的贵重经验。
全台规模最大、亚洲第二大的净零与能源展今(29)日起登场。熙特尔-创(7740)以「Power Your Success」为主轴,全方位展示最新技术与国际合作成果。展出亮点包含Powered By VOLVO PENTA行动储能单元(BESS)、自主研发的GridLink表后储能EMS能源管理系统、5MWh大型液冷储能柜与国内最大储能安全检测实验室,展现熙特尔一站式储能系统应用整合服务,并举办六场高峰论坛,串联产官学界共同探讨储能最新趋势。
金门歷史民俗博物馆与国立金门大学「闽南文化与侨乡数位典藏中心」、「资讯工程学系智慧计算实验室」携手合作,以「浯洲金门寻根溯源平台」为核心技术,推动《金门聚落宗族文化、保存、传承与展示计画》,歷经多月研究与数位建置,今(28)日盛大举办《薪火相传、点灯未来:金门族谱数位典藏与科技寻根溯源》成果发表会,展现金门宗族文化跨越时空的延续与再生。
经济部27日发布人事命令,由现任经济部能源署再生与前瞻能源发展组组长陈崇宪,陞任经济部能源署副署长。经济部指出,此项人事任命,主要借重陈崇宪在能源技术与政策推动上的深厚资歷与卓越成效,持续加速国家能源转型与前瞻发展。
全球供应链重整与地缘政治剧烈变化的时代,成立于1968年、在高雄起家的华立企业,能维持稳健成长并再创高峰,背后关键在于扎实的基础与长期耕耘的企业文化。现任董事长张尊贤,承接父亲创业的志业,以稳健务实的经营理念延续企业精神,在传承中推动转型升级,带领华立迈向新一阶的成长。接班后的张尊贤,将「创新开发+成长营运」双引擎列为公司主轴,推动多元事业群并强化核心竞争力。
普匯金融科技秉持「以AI驱动普惠金融」理念,长期致力推动AI技术应用与金融教育落地。除持续提供「学生贷」等友善产品,协助大专院校学生解决就学及生活资金需求外,更积极推动跨校产学联盟,串联国立成功大学资讯工程学系、臺北大学商学院与AI金融科技协会,共同打造台湾首座融合AI教育、金融应用与青年培育的高价值「普惠金融科技平台」。
演艺圈21日再掀第3波逃兵案,也让不少男星、艺人的过往兵役问题,再度掀起讨论。在当年同样饱受「闪兵艺人」争议的王传一,也承认想透过研究所躲过兵役,结果未能顺利拿到证书,只好乖乖去当兵。
台湾大学在教育部「国家重点领域顶尖研究中心计画」的支持下,今年成立人工智慧顶尖研究中心及先进生医研究中心。台大校长陈文章表示,人工智慧与精准医学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关键领域,台大未来将透过2大中心平台,打造国际学研枢纽,提升台湾在全球科技与医疗健康发展的地位。
国立中山大学光电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兼研发长林宗贤,率团队以「液晶极化技术」开发出全球首款「行动式极化光肤质检测系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日常保养科技,居家就能进行医美等级皮肤检测,荣获国科会「2025臺湾创新技术博览会-未来科技奖」肯定。民眾只需将手机装入专属外壳,开启App一键拍摄,即能在0.1秒内取得微血管、棕斑、痘痘与细纹等肤质指标,让「医美级检测」走出诊所。
中原大学电机工程学系终身特聘教授林康平于今年10月接任「国际生物医学工程联盟」(IFMBE)理事长,成为台湾首位担任此职务的学者。林康平在就职演说中引用《礼记・大学》名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与在场嘉宾共勉,强调教育的本质及公共参与的重要,并期许扩大台湾在国际生医工程领域的影响力。
远东集团与徐有庠纪念基金会今(13)日举办「第23届有庠科技奖颁奖典礼」,本次获奖者共计5位,范围涵盖奈米科技、资通科技、光电科技、生技医药、绿色科技,基金会副总经理杨雅森指出,基金会秉持向上奖励顶尖科研、向下扎根科学教育精神,至今颁发522个奖项、2.2亿元奖金,盼让社会大眾更了解台湾顶尖科学家的努力与贡献,激发年轻世代投身科研。
配合台湾2035年累计封存600万吨二氧化碳的目标,环境部将在今年11月预告相关管理办法,拟定封存核准许可申请、封井后需监测至少20年的相关规范。学者指出,民眾常担忧造成泄漏、诱发地震,未来政府除了要邀请公眾、地方政府参与碳封存相关工作,也应在周边进行微震监测,一旦有地震疑虑,就需停止灌注、採取应变措施,消弥疑虑。
花莲堰塞湖溃坝,夺走18命,更冲出中央、地方政府灾防横向沟通、垂直整合的漏洞。卷起袖子救灾之余,更要回头检视防灾演练、法规制度破口,下一次,不能再让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