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成鲎的搜寻结果,共06笔
因栖地遭破坏与人为滥捕而在国际列为濒危物种的三棘鲎,今(10)日成对现踪在中屯风车永安桥旁沙滩。不过,海洋生物专家指出,澎湖周边本来就有鲎,只是中屯这带族群数量可能没那么多,出现一对还谈不上少见。
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于去年首次在台湾本岛执行大规模三棘鲎标识放流,共计标放127只成鲎,初步推估本岛存有约1099只成鲎,这项计画不仅为台湾本岛的三棘鲎族群带来关键数据,也为未来復育行动奠定基础。
金门县水产试验所为配合世界海洋日及联合国永续发展海洋资源的目标,在目前两岸关系敏感的氛围下,6日上午仍无畏风雨,再度与大陆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前往金厦海域211航标附近海域,携手举办已迈入第10年的「两岸联合鱼苗放流活动」,多达569万尾鱼苗相继放流入海,其中包含被称「海中黄金」的黄鱼、鮸鱼等高经济价值鱼种,两岸官员虽不似以往热络互动,但仍相约明年扩大续办,期藉此增裕渔业资源,使金厦海域资源得以永续繁荣。
为配合世界海洋日及联合国永续发展海洋资源之目标,金门县水产试验所携手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今(6)日上午无畏风雨相约前往金厦海域211航标附近海域,共同举办已迈入第10年的「两岸联合鱼苗放流活动」,为金厦海域增殖放流多达569万尾鱼苗,其中包含吸引民眾疯狂抢钓的黄鱼、鮸鱼等高经济价值鱼种,期藉此增裕渔业资源,使金厦海域资源得以永续繁荣。
活化石「鲎」4亿多年前古生代泥盆纪就已出现在地球上,2019年被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早年族群曾遍布台湾本岛北海岸及西海岸,目前仅剩金门及澎湖有成鲎稳定上岸产卵纪录,但数量非常稀少。金门在地人士疾呼,除因人为影响外,有「溼地杀手」之称的外来种植物「互花米草」也限缩鲎群的生存空间,盼政府重视。
IUCN国际自然保育联盟将「三棘鲎」列为全亚洲濒危物种,在台湾本岛几乎绝迹,但监察院调查发现,海洋保育署未有积极保育作为,渔业署对禁限捕政策也有通盘改进必要,因此促请两单位检讨改进,而海保署应于「海洋保育法」立法完成前,提出更积极的保育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