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我们的海洋的搜寻结果,共14笔
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即将于6月28日至8月31日推出暑期限定活动「夏日海洋季-福尔摩『鲨』之旅」,结合25周年馆庆特别策划,全新主题展以鲨鱼生命歷程为核心,带领游客深入探索从卵鞘孵化到诞生的自然奇观。
基隆市政府3月31日宣布,将自4月1日起,重新开放基隆市潮境保育区及基隆屿登岛。其中,潮境保育区依然实施总量与单一出入口管制方案,邀请有意探索海洋保育及自然景观的民眾,来到基隆亲身体验。
大型海藻除了提供人类丰富营养之外,也用于疾病治疗:甚至还能应用在生活中,作为保养产品。因此农业部水产试验所澎湖渔业生物研究中心,在澎湖深入社区举办「澎湖海藻资源宝藏 守护海洋环境永续利用」成果推广会,希望在四面环海的澎湖,创造绿色就业机会。
基隆协和电厂第四天然气接收站环评会将于17日召开,台电为强度关山,近来动作频频,环团守护外木山行动小组与多个公民团体,13日上午赴基隆市政府,要求基隆市长谢国梁及立法委员林沛祥,17日当天应全程出席环评会,兑现选前的承诺。环团也重提2008年的往事,要谢国梁不要忘记当年担任立委时的初衷,继续守护基隆的海洋生态。
韩国驻台代表李殷镐一行人于18日拜会海洋委员会,海委会主委管碧玲接见。双方在海洋事务的合作与发展深入交流,管碧玲说,台韩在学术、文化、科技等多元层面有密切交流,盼未来在海洋保育、科技创新及永续发展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谱写区域海洋事务互助互惠的典范。
新北市野柳国小于28日举行海龟野放活动,携手新北市动物保护处、新北海洋保育站、桃园市海龟保育教育暨救伤中心、中华鲸豚协会及野柳地质公园,共同将经过救护復健的海龟放归自然。活动结合海洋与生命教育,吸引大量志工、学生与环保团体参与,透过实际行动,呼吁社会大眾重视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
资深制作人兼导演李景白以《沈睡的水下巨人》入围第59届金钟奖的自然科学纪实节目奖、节目类节目创新奖,也与施翔筑共同入围节目类摄影奖等3个奖项。他今(4日)出席LINE台湾、LINE TV媒体茶叙,笑言:「这次我最想说、也说了好多次的,就是我好想拿摄影奖,对一位制作人来说,这是非常高的荣耀。」
福岛核灾后,导致东京电力公司要把核污水排放至海洋内,24日是排放满一周年,绿色公民行动联盟表示,此举代表福岛核灾仍是进行式,只是日本将核灾的代价转移给太平洋居民。
新北市推动「山海造林计画」,今(20)日在新北市贡寮区海洋资源復育园区举办放流活动,放流6000颗紫海胆,新北市长侯友宜说,海洋维护单靠政府不够,因此新北结合产学力量,推动山海造林计画,「我们的海洋一定会愈来愈好」。
俗称龙王鲷的苏眉鱼是2类保育动物,根据台湾珊瑚礁协会过去20多年调查显示,在台湾周边海域总数量不到30尾。被称为「石斑大王」的戴坤财与屏科大产学合作,12日宣布人工繁殖成功孵化近3000条苏眉鱼苗。保育界乐观其成,但预估未来要到放流復育至少还要3至5年。
苗栗县政府为响应6月8日「国家海洋日」,16日在苗栗县大伦国中分校风雨篮球场办理「113年国家海洋日,小小航海王~定向寻宝活动」,透过创意定向活动,让学童藉由寻宝打卡方式瞭解海洋保育的重要性,副县长邓桂菊期许大小朋友们都能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伙伴,共同参与海洋环境保护,一起爱护苗栗的海洋。
拥有全球最大浮动式风电开发容量的西班牙离岸风电开发商贝富新能源(BlueFloat Energy)于 25 日(六)协办「新竹市推广海洋资源保育-2024 年鱼苗放流活动」(下简称『鱼苗放流』),活动由新竹区渔会主办,南寮南海观音亭、贝富新能源协办,新竹市政府及农业部渔业署指导,于新竹市南寮渔港盛大举行。共计约 350 位渔友及民眾共襄盛举,放流约 9 万尾黄锡鲷鱼苗,新竹市副市长邱臣远亦蒞临现场,与沿海市民共度极具教育及保育意义的周末。贝富新能源盼能透过与在地伙伴携手举办本次活动,进一步促进地方社群共荣,并再次宣示深耕新竹及今(2024)年下半年参与浮动式离岸风电示范计画选商的决心。
第9届「我们的海洋大会」(Our Ocean Conference, OOC)于15日至17日在希腊雅典举行,外交部发布新闻稿指出,我国由海洋委员会国家海洋研究院长陈建宏率团,并邀集各界代表组团与会,台湾代表团也于参与场内周边会谈等,与会成果丰硕。另外,帛琉总统惠恕仁(Surangel S. Whipps, Jr)等友邦代表也于场内会议为我国执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