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指标体系的搜寻结果,共28笔
为了因应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外部需求收缩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双重压力,中共在本周召开四中全会并聚焦「十五五」规划,无疑将为中国2026至2030年发展走向定调。这份规划不只是单纯五年发展计画,更是承先启后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总目标的关键五年。
新华社报导,为期两天首届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发展大会已于近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闭幕。会上首次发布由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牵头编制的《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架构指引(2025年版)》。该架构指引发布,弥补大陆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领域的研究空白,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大陆卫健委创新发展研究室主任刘志近日建议,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在此过程中要建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共同分担产品研发失败、市场推广受阻的风险。可透过保险机构对于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进行风险投保,藉此降低研发投入成本,促进研发的可持续性。
金管会公布2024年台湾普惠金融成绩单,结果显示共有8项指标数据高于全球平均,且10项预计达成目标均顺利达成,同时依据金融发展状况及2024年指标达成情形,调整2025年衡量指标与观察指标,主要针对保险商品相关目标值调整较多。
大陆《人民日报》19日报导,大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18日联合印发《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推动一批现役机组改造升级,力争全面提升新建机组指标水准,积极有序开展新一代煤电试点示范,将从4个方面开展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工作
大陆水利部、财政部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大陆江河湖泊的保护治理能力和水平将显着提升,实现「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建设目标。
澎湃新闻报导,大陆南水北调12日是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大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记者会,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在答覆「节水是跨流域调水前提,南水北调通水后受水区如何做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问表示,水利部坚持「调水、节水两手都要硬」,把节水作为受水区根本出路,全面提升受水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准。
大陆国新办12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大陆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在会上公布,截至12日止,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来已累计调水超过767亿立方公尺,改善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淮海地区的水资源条件与承载能力,惠及沿线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且受益范围正由大中城市向农村地区拓展,受益人口也是逐年增加。
据澎湃新闻报导,由中国城市规画设计研究院(简称「中规院」)主办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2024发布会」日前在深圳成功举办。会议发布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24)》,这是继2019年以来的第六次发布。
大陆证监会公布修订后的规定,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对证券公司投资股票、做市等业务的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予以优化,支持合规稳健的优质证券公司适度提升资本使用效率。
大陆证监会网站20日消息,大陆证监会为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体系,推动证券公司落实全面风险管理要求,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促进证券公司高品质发展,修订发布《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风控指标规定》),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为抢攻消费者「心占率」,土地银行携手台北东区混市集、基隆成功市场、全台商圈及夜市举办一系列主题优惠活动,用最夯的「扫」经济给消费者最实质的回馈,不仅在「土银行动银行」APP内提供「土银行动Pay」服务,民眾若绑定土银帐户或金融卡使用「台湾Pay」扫码支付还享高额优惠。
为了强化对政府债务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大陆全国人大公开一份最新调研报告,指出问题并给出了建议。
大陆《每日经济新闻》5日报导,中国大陆经济发展进入了强城时代!不久前,《中国大城强城指数(第2版)报告》出炉,深圳、上海、北京、杭州、广州位列强城前五。这份强城指数,很大程度与2023年城市GDP排名一致,印证了强者恒强。但也有一些城市表现出现异常摆动,比如天津、郑州、重庆等城市的强城排名远远低于它们的GDP排名。更意外的是,经济表现难分伯仲的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在强城指数上出现了巨大分化。
湖南为进一步激发高校及科研人员推动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正推出多项措施,包括定期公布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指数和榜单、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评价激励机制等,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Fitch Ratings)10日将大陆评级展望从「稳定」调低至「负面」,以反映大陆公共财政前景面临的风险正在增加。对此,大陆财政部10日回应,惠誉主权信用评级方法论的指标体系,未能有效前瞻性反映大陆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正面作用,强调2024年赤字率按3%安排,除有利经济稳增长,也能较好控制政府负债率,为将来可能风险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国际信评机构惠誉(Fitch Ratings)10日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等展望下调为「负面」,中国财政部表示遗憾。惠誉是继去年12月穆迪(Moody’s)之后,另一家将中国信评展望调为「负面」的国际信评机构。标准普尔尚未做出是否下调的决定,而是将中国留校察看。
综合港媒报导,国际信评机构惠誉(Fitch Ratings)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等展望下调为「负面」。惠誉是继穆迪(Moody’s)后,另一家将中国信用评等展望转为「负面」的国际评级机构。中国财政部回应称遗憾,并指惠誉的评等未能有效反映中国财政政策对推动经济成长、稳定宏观杠杆率的正面作用。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Fitch Ratings)10日将大陆评级展望从「稳定」调低至「负面」,表示下调是反映出大陆公共财政前景面临的风险正在增加。对此,大陆财政部也回应,指出惠誉主权信用评级方法论的指标体系,未能有效前瞻性反映大陆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正面作用,并说明2024年赤字率按3%安排,除有利经济稳增长,也能较好控制政府负债率,为应对将来可能风险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海南自由贸易港为大陆国家战略发展的一环,海南省长刘小明在全国「两会」人大海南团组会议上表示,随着各种优惠税收的推出,自贸港启动建设以来,外资大幅度增长。2023年海南新设的外商投资企业1,736家,年增28.4%;全年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分别增长15.3%和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