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採样返回的搜寻结果,共46笔
走进珠海太空中心,展馆最吸睛的莫过于「嫦娥六号」模型。今年六月,它完成了人类史上首次月球背面採样返回,带回1935.3克月壤,震撼全球。月背因长期背对地球,无法直接通讯,透过「鹊桥二号」中继卫星突破难关,让探测器完成十一个高难度步骤。展区以流程图完整重现这段歷程,观眾不仅看见探月的艰辛,也感受到中国航太正一次次刷新纪录。
202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中,最新组建的航天部队方队首次亮相。这个崭新的战略兵种与网路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等一起,以全新的军旗和装备接受检阅,集中展示了中国航天工业的最新成就。这些先进的航天装备不仅展现了大陆在太空领域的技术实力,更彰显了建设「航天强国」战略目标的阶段性成果。
大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画」首场记者会。大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预估,到今年为止的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量将超过35兆(人民币,下同)、经济平均增速5.5%、人均预期寿命79岁。发改委强调,事实证明,打压遏制只会加速中国科技突破。中国吸引和利用外资政策导向,一以贯之,未来将持续保障外资企业公平参与标准制定、政府採购。
大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据《中国财经报》报导,大陆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发布会上表示,前4年中国经济增速平均达到5.5%,去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岁。中国这么大的体量和增量,又经受了世纪疫情、贸易霸凌等衝击,在这么大的基数上,能保持这样的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
大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日举行「高品质完成『十四五』规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大陆国家发改委表示,事实证明,「脱鉤断链」、打压遏制只会增强我们自立自强的决心和能力,只会加速我们科技创新的进度和突破。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8日报导,飞天!「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採样返回,大陆国产大飞机C919累计交付21架,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入海!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超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出口订单不断;近年来,大陆制造强国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20年31.3兆元(人民币,下同)增长至2024年40.5兆元,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世界第一。
据大陆央视新闻报导,5月29日,「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中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採样返回之旅。「天问二号」任务设计周期10年左右,如此长的任务周期,是否拉开了太空探索新的序幕?此次任务的「双目标探测」探什么?有多难?「天问二号」的十年之约对于中国的太空人才储备意味着什么?中国太空史上最长太空任务如何接力完成?
大陆央视报导,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大陆航太日,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太日」是为了纪念1970年4月24日大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这一歷史性时刻。大陆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受访表示,大陆将加快提升进入太空的能力,今年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将再启征程,天问二号将于今年上半年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太阳探测工程也在未来计画中。
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据大陆央视新闻报导,大陆全国人大代表,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孙泽洲近日在接受记者採访时介绍,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採样返回。
澎湃新闻报导,中国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一年来,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随后,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了「稳」和「进」两方面的具体表现。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毛寧2月14日晚,在社群媒体X平台更新贴文,发布一段名为「未来已来」(The Future Is Now)的视讯,以「探索」、「远征」、「联通」、「智能」、「巨鲸撼跃」等为子题,细数中国大陆近来实现的诸多科技飞跃。
据大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导,过去一年,鹊桥二号绕月搭桥,助力嫦娥六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採样返回。随着嫦娥六号任务的圆满完成,按照计划,大陆将在2026年发射嫦娥七号月球探测器,前往月球南极寻找水冰。为什么要去月球南极寻找水冰?目前任务进展情况如何?本次任务又有哪些难点看点?
大陆央视新闻用户端报导,2024年嫦娥六号完成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採样返回壮举。今年,探月四期后续的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的研制工作也将稳步推进。其中,嫦娥七号计画于2026年发射,不但将搭载首个在月球飘动的旗帜,也将前往月球南极寻找水冰存在的证据。
大陆央视新闻用户端日报导,2024年,嫦娥六号完成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採样返回的壮举。今年,探月四期后续的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的研制工作也将稳步推进。嫦娥七号计画2026年发射,将前往月球南极寻找水冰存在的证据。
根据央视报导,11日上午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现场,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採样返回的月壤样品在展馆亮相,这是嫦娥六号取回的月背月壤样品首次亮相中国航展。
据观察者网报导,今年9月,大陆国家航天局宣布,中国「天问三号」火星採样返回任务的实施时间将提前2年,由2030年前后提前至2028年前后。此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在美国引发热议。据美国「太空」网(Space)10月31日引述美国专家直言,若中国成功领先美国进行火星採样返回,这将成为又一个「斯普特尼克时刻」(Sputnik Moment)。该网站9月曾刊文分析,中国提前两年实施任务,意味着最早可能在2031年将火星样本带回地球,这比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计画中的2040年领先足足9年之久。
中国探月工程进展再迎新突破,大陆国家航天局日前宣布,嫦娥六号任务完成后,将在2026年发射嫦娥七号,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2035年前后建设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大陆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关锋表示,嫦娥八号将考虑月球上的通信能力,月球上将会有无线网路和能源供应。
中国探月工程进展再迎新突破,大陆国家航天局24日宣布,嫦娥六号任务完成后,将在2026年发射嫦娥七号,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奠定基础。大陆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关锋表示,嫦娥八号将考虑月球上的通信能力,届时月球上将会有无线网路和能源供应。
在安徽黄山召开的第2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主论坛上,天问3号任务总设计师刘继忠指出,中国天问3号任务计划在2028年前后实施2次发射任务,实现火星採样并返回地球。
据新华社报导,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今天(9月5日)在安徽黄山召开。主论坛上,「天问三号」任务总设计师刘继忠介绍,中国「天问三号」任务计画在2028年前后实施2次发射任务,实现火星样品返回地球,比预计时间早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