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放弃国籍的搜寻结果,共95

  • 2026陆籍可参选?卓荣泰: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属于中华民国国籍

    2026陆籍可参选?卓荣泰: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属于中华民国国籍

    立法院4日进行行政院长施政总质询,绿委皆锁定国安、中国渗透等议题质询。绿委吴思瑶提到民主介选问题,强调在野委员提出助介选恶法,包括不在籍投票、两岸人民关系条例、选罢法等,都利于中国操作台湾选举。行政院长卓荣泰表明不在籍投票恐造成秘密投票破口。另绿委李坤城则针对未来选举公报刊登候选人是否有中国籍问题质询。卓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当然不属于中华民国国籍」,若候选人具结不实,将有使公务人员登载不实的偽造文书刑事责任。

  • 王志安质疑入台解禁双标 陆委会:是猫就不能说自己是狗

    王志安质疑入台解禁双标 陆委会:是猫就不能说自己是狗

    陆委会日前替外国Youtuber公子沈等多人背书而提前解除入台禁令,同样也被限制入台的前央视记者王志安8日发布影片,质疑自己也以外国人身分申请解禁却遭到双标处理。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9日在记者会上回应,王志安个人一向表达比较独特观点,这次用外国人身分来申请入台解禁,也是要展现独树一帜见解,但对陆委会来说,拿什么护照就适用什么规则,「如果你是猫,就不能说自己是狗」,拿大陆护照就是依据两岸条例来规范。

  • 社评/赖总统两个正视弄巧成拙

    社评/赖总统两个正视弄巧成拙

     大罢免失败、内阁改组后,赖清德总统首次接受媒体专访,长篇论述其两岸主张,喊话对岸,只要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正视台湾的民意,相信很多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坦白讲,「两个正视」确实是解开两岸之结的关键,但在这个时间点抛出,却显得弄巧成拙。

  • 旺报社评》赖总统两个正视弄巧成拙

    旺报社评》赖总统两个正视弄巧成拙

     大罢免失败、内阁改组后,赖清德总统首次接受媒体专访,长篇论述其两岸主张,喊话对岸,只要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正视台湾的民意,相信很多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坦白讲,「两个正视」确实是解开两岸之结的关键,但在这个时间点抛出,却显得弄巧成拙。

  • 亦起观察》欺人太甚  刘世芳动用国籍法   成为陆配的政治陷阱

    亦起观察》欺人太甚 刘世芳动用国籍法 成为陆配的政治陷阱

    民眾党不分区立委候补李贞秀,因其陆配身分无法就任。内政部长刘世芳日前援引《国籍法》强调:「民选公职必须效忠中华民国,不允许效忠两个国家。」乍听有理,细究却是充满逻辑矛盾与政策歧视的集合体。

  • 陆委会:依宪法两岸条例处理两岸 原则不变

    陆委会:依宪法两岸条例处理两岸 原则不变

     赖政府近期对持大陆证件严加查核,并要求陆配放弃「国籍」,引发蓝营人士批偷渡「新两国论」,应废除陆委会。陆委会21日回应,政府依据《宪法增修条文》、《两岸条例》处理两岸关系;也强调针对军公教核心人员是否持有大陆身分证件的查核,和「忠诚查核」是两回事,民选公职人员没有纳入。

  • 中时社论》刘世芳违法滥权 立法院不应坐视

    中时社论》刘世芳违法滥权 立法院不应坐视

    内政部长刘世芳上任以来,专断独行、屡惹争议,数度遭点名下台。近期更为了解释《国籍法》脱口说出,「站在中华民国政府的立场,我们是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违宪言论,同时公告修正加严侨民役男缓徵条件,以及新增回復台湾身分的门槛。刘世芳变本加厉、毁宪乱政行径,无疑是在激化社会对立、干扰两岸正常往来。

  • 新闻透视》两岸扯上国籍 徒增衝突风险

    新闻透视》两岸扯上国籍 徒增衝突风险

     赖政府自今年初以来,全面收紧两岸单一户籍制度,从军公教具结、清查陆配户籍,到要求放弃户籍、甚至国籍,目的都是要打破两岸「一国两区」的宪政框架,抛弃「治权互不否认」的战略模糊,落实赖总统的「互不隶属说」。然而,一旦掀开战略模糊的「潘朵拉盒子」,恐更将台湾推向法理台独,徒增衝突风险。

  • 《一支小雨伞》的启示

    《一支小雨伞》的启示

     内政部近日预告修正相关办法,对于因领大陆护照或户籍而丧失台湾身分的台湾人,加严申请回復许可的门槛,遭质疑是要逼在大陆的台商、台生有家归不得。对比新加坡总理黄循财近日在演说中引用台语歌曲《一支小雨伞》的团结与包容,赖政府却是让台湾人的路越走越窄。

  • 崔慈悌专栏》《一支小雨伞》的启示

    崔慈悌专栏》《一支小雨伞》的启示

    内政部近日预告修正相关办法,对于因领大陆护照或户籍而丧失台湾身分的台湾人,加严申请回復许可的门槛,遭质疑是要逼在大陆的台商、台生有家归不得。对比新加坡总理黄循财近日在演说中引用台语歌曲《一支小雨伞》的团结与包容,赖政府却是让台湾人的路越走越窄。

  • 海纳百川》曲解宪法 刘世芳将成两岸千古罪人(邱媛)

    海纳百川》曲解宪法 刘世芳将成两岸千古罪人(邱媛)

    民眾党针对不分区立委「两年条款」进行讨论,其中排名不分区第15名、拥有陆配身分的李贞秀,是否将因国籍问题而无法递补立委,内政部长刘世芳于8月11日表示,按照宪法增修条文、歷届总统讲话都非常清楚,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站在中华民国政府角色上,「是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因此依照国籍法规定,若当选后必须在就职后一年内放弃其他国籍。

  • 刘世芳改口:维持现状是最大共识

    刘世芳改口:维持现状是最大共识

     陆配可否担任公职?内政部主张要依《国籍法》提供放弃国籍证明,花莲县富里乡学田村前村长邓万华因无法提供放弃大陆国籍证明而遭解职。内政部长刘世芳11日更说「站在政府角色,我们是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遭在野痛批违宪。刘世芳12日改口表示,维持现状是台湾最大的共识。行政院长卓荣泰昨日受访时强调,会以中华民国《宪法》做为两岸双边的依据。

  • 陆配村长被解职 问刘世芳何谓效忠

    陆配村长被解职 问刘世芳何谓效忠

     内政部长刘世芳指台湾公民依《国籍法》规定,服公职要对「单一国家」中华民国效忠。全台首位因陆配身分遭解职的花莲县富里乡学田村长邓万华12日批评,自己在台湾落地生根20余年,生儿育女、照顾家人及村民,像台湾人一样脚踏实地过生活,她反问刘世芳效忠的实质定义为何,不要透过意识形态霸凌外籍配偶。

  • 刘世芳提效忠  「被解职」 陆配村长怒呛:实质定义为何?

    刘世芳提效忠 「被解职」 陆配村长怒呛:实质定义为何?

    内政部长刘世芳今天表示,台湾公民依《国籍法》规定,服公职时要对「单一国家」中华民国效忠。全台首位因陆配身分遭解职的花莲富里乡学田村长邓万华气愤持相关资料回击表示,大陆不认台湾国籍,无法提出放弃国籍证明,「不是不愿提供,是根本办不到」,自己已在台湾落地生根20余年,在这块土地生儿育女、照顾村民,反问中央效忠的实质定义为何?

  •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刘世芳:维持现状是台湾最大的共识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刘世芳:维持现状是台湾最大的共识

    民眾党明年拟由陆配李贞秀递补立委,内政部长刘世芳11日提醒,根据《国籍法》,李贞秀在就职日1年内要放弃其他外国国籍,且站在中华民国政府角色,「我们是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刘世芳今(12)日受访时表示,维持现状是台湾最大的共识,昨天的说法是集中在内政部是依法行政,在处理外国人包括中国人担任台湾的公职,要放弃外国国籍。

  • 刘世芳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眾党轰:超越宪法

    刘世芳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眾党轰:超越宪法

    民眾党10日拍板将维持两年条款,代表包括民眾党主席黄国昌在内的7名白委将于明年请辞立委,而包括陆配李贞秀在内的立委将递补。但面对陆籍人士能否递补当立委,内政部长刘世芳11日称,立委就职日1年内要完成放弃其他外国国籍,且站在中华民国政府角度,「我们是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面对刘世芳言论,民眾党发言人张彤回击,《宪法》写得清清楚楚,大陆地区不是外国,现在单凭刘世芳一句话,就能超越《宪法》吗?

  • 陆配李贞秀能否递补不分区白委?  刘世芳最新回应

    陆配李贞秀能否递补不分区白委? 刘世芳最新回应

    民眾党决议维持「两年条款」,若无变数,除了今年才就任的立委刘书彬外,包括民眾党主席黄国昌在内的7名立委,都将在明年1月31日请辞,离开立法院。而排名不分区立委第15名的陆配李贞秀能否递补,引发外界关注,对此,内政部长刘世芳今(11日)回应,「按照国籍法第20条第4项规定,中华民国国民如兼具外国国籍者,应于就(到)职前办理放弃外国国籍」。

  • 蓝委斥刘世芳 封杀陆配任公职

    蓝委斥刘世芳 封杀陆配任公职

     陆配身分的花莲县富里乡学田村长邓万华遭解除职务,只因内政部主张要依照《国籍法》提供放弃国籍证明,这等于是要陆配提供他们无法提供的资料。据了解,陆配对于参政权被变相剥夺,试图与主管单位沟通,基层人员也试图厘清并解决问题,然而阻力却是来自高层,内政部长刘世芳铁腕执法,让陆配参政难有转圜空间。

  • 抗中芒果乾 柿子专挑软的吃

    抗中芒果乾 柿子专挑软的吃

     赖清德总统提出赖17条,对陆摆出强硬态度,把抗中保台情势拉到最紧绷,然而这种濒临危机的作风,既无法获得美方支持,连台湾民意也不挺,最终只有欺负在台湾势单力薄的可怜陆配,拿他们来开刀,当作抗中保台成果,实在可悲。

  • 蒋德纲快评》刘世芳们才该滚啦

    蒋德纲快评》刘世芳们才该滚啦

    花莲陆配村长邓万华因未放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被内政部依《国籍法》解职,根据《国籍法》20条的规定是当选以后,一年之内必须要放弃「外国」的国籍,争点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外国」吗?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