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材料科学的搜寻结果,共213笔
大陆神舟21号载人太空梭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升空,执行飞行任务的太空人为张陆、武飞、张洪章组成;其中现年32岁的武飞,写下最年轻太空人的纪录。此外,这次任务也将挑选两雌两雄四只小老鼠,随太空梭升空,并进行在轨饲养等科学实验。
鸿海(2317)旗下鸿海研究院(HHRI)宣布,与量子运算软体领导者QunaSys合作研究的论文,已获得国际期刊Physical Review Research接受刊登,双方未来将持续强化合作,加速量子技术落地与普及,推动全球量子产业生态系发展。
据观察者网报导,北京时间11月1日4时58分,中国太空完成史上第7次「太空会师」——神舟二十一号太空员乘组顺利入驻「天宫」,又双叒叕一张太空全家福新鲜出炉。採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此次对接仅耗时3.5小时。这一速度让美联社直言惊嘆,「比以往任务缩短3小时,这创下了中国自主太空史上最快对接纪录。」
台湾人越来越爱逛博物馆!
大陆「神舟二十一号」将于明(31)日23时44分发射,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今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发言人也公开宣布,此次飞行任务太空人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组成。让人留意的是,担任指令长的张陆,曾执行过「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出生于1993年、年仅32岁的武飞,则写下大陆最年轻航天员的纪录。
大陆「神舟21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30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国载人航太工程新闻发言人张静波在会上表示,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神舟21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太空人乘组由航太驾驶员张陆、飞行工程师武飞、载荷专家张洪章组成,并由张陆担任指令长。张静波会上更表示,锚定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不动摇。
AMD与美国能源部(DOE)共同宣布,将于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部署两套新一代超级电脑系统LuxAI与Discovery,目标是进一步巩固美国在人工智慧(AI)与高效能运算(HPC)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两套系统将成为能源部旗舰级超级电脑,推动科学、能源及国家安全领域的创新突破,并直接支援美国AI行动计画,打造安全、具主权且基于开放标准的AI基础设施。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当地时间28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中美科学合作中,由中国籍研究人员担任团队领导人的占比,在2023年已大幅升至45%,凸显中国在制定全球研究议程方面日益增加的影响力。若此一趋势持续下去,中国将在2027年或2028年与美国齐平,届时双方将各领衔一半的联合研究。
鋐耀精工成立于2021年8月,由台耀科技分割而成,集结一群专业且富有热忱的技术团队,秉持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理念,并以提升技术水准及产品品质为目标,致力于金属粉末射出成型(MIM)及高密度、高性能粉末冶金技术的研发与制造。
在NVIDIA的市值触及天文数字、AI新创估值屡创新高的当下,金融市场的核心焦虑只有一个:我们是否正身处一场非理性的泡沫之中?当批评者将其与17世纪的「郁金香狂热」相提并论时,亚马逊创办人Jeff Bezos 却提出了一个更具启发性的观点。他将AI比喻为一场「良性泡沫」,其歷史定位更接近19世纪的铁路热潮,他认为,这是一场最终会重塑世界,并将投机资本永久转化为生产性基础设施的革命。
谷歌去年底发表的量子运算晶片「Willow」出现重大突破,成功执行一个新的量子演算法,运行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电脑高出约1.3万倍,首次实现「可验证量子优势」。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化学家北川进、澳洲化学家罗布森与美国科学家亚基,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架」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让学者能打造出像微型建筑一样、内部能容纳分子的结构。
瑞典皇家科学院8日宣布,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化学家北川进、英国化学家罗布森(Richard Robson)与美国科学家亚基(Omar M. Yaghi),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架」(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MOF)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让学者能打造出像微型建筑一样、内部能容纳分子的结构。
2025诺贝尔化学奖今(8)日公布,由日本学者北川进、英国裔澳洲学者罗伯森(Richard Robson)、约旦裔美国学者亚基(Omar M. Yaghi)共享殊荣,三人的贡献为能源、环境、材料科学带来全新应用前景,台湾学者们一致认为获奖属「实至名归」,并且此次获奖者与台湾关系深厚,北川进曾多次来台学术交流,亚基也曾获唐奬并与学生对谈交流,对台湾学界有深远影响。
诺贝尔化学奖8日公布得主,由唐奖第六届「永续发展奖」得主奥马尔.亚基(Omar M. Yaghi)与京都大学北川进(Susumu Kitagawa)、墨尔本大学理查.罗布森(Richard Robson)三人共同获奖,表彰其在金属有机框架(MOFs)领域的开创性贡献。
2025 年诺贝尔化学奖于台湾时间下午5时45分揭晓,由日本学者北川进、英国裔澳洲学者罗布森(Richard Robson)与约旦裔美国学者奥马尔.亚基(Omar M. Yaghi)共同获得殊荣,三人因开发出具革命性的「金属有机骨架」(MOFs)而获奖,象徵化学研究从分子设计迈向实际应用的新时代。这项看似抽象的材料科学突破,已在全球能源转型、环境治理与工业技术中展现惊人潜力。
(20:30更新--委员会以《哈利波特》比喻)2025诺贝尔化学奖于中欧时间8日上午11时45分(台湾时间下午5时45分)揭晓,由日本学者北川进、英国裔澳洲学者罗伯森(Richard Robson)、约旦裔美国学者亚基(Omar M. Yaghi)共享殊荣。诺贝尔奖委员会指出,三人在金属有机骨架研究成果应获表彰,他们创造了大量微小空间分子结构,并发现气体和其他化学物质可在其中流动,为能源、环境与材料科学带来全新应用前景。奖金瑞典克朗1100万元由3人均分。
(18:17更新--获奖研究、三人简介)2025诺贝尔物理奖于中欧时间7日上午11时45分(台湾时间下午5时45分)揭晓,由英国学者克拉克(John Clarke)、法裔美籍学者德沃雷(Michel Devoret)、美国学者马蒂尼斯(John Martinis)共享殊荣,以表彰他们在「发现电路中宏观量子力学穿隧效应与能量量子化」方面的重大贡献,催生新一代的半导体工业、穿隧二极体、场电子发射的发展,为量子电脑、量子通讯、量子感测器、量子加密技术提供应用基础。奖金1100万瑞典克朗由3人均分。
全球领先的科学与科技公司默克,于2025 SEMICON Taiwan国际半导体展期间,以「Materials Intelligence Solutions材料智慧解决方案」引领AI时代的材料创新。随着运算需求不断攀升,半导体产业正面临制程突破、材料极限与供应链韧性等挑战。
文物不语,却能娓娓诉说歷史;艺术美感之外,文物还承载了什么?歷史博物馆正在展出的《文物默默.歷史MURMUR—典藏臺湾美术作品修护展》(即日起至十一月九日止),呈现史博馆近年执行文化部「重建臺湾艺术史」计画的成果,年代横跨臺湾清领时期、日治时期与二次大战后的艺术创作,透过「艺术史拼图」、「保存与科学之钥」、「修护师的处方笺」三单元,呈现艺术脉络的丰富多样性及海内外美术展览、文化交流的重要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