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林业保育署的搜寻结果,共660

  • 凤凰颱风来势汹汹!屏东这些景点11日起预警性休园

    凤凰颱风来势汹汹!屏东这些景点11日起预警性休园

    中颱凤凰来势汹汹,中央气象署10日下午5时30分发布海上颱风警报,对此,林业保育署屏东分署宣布垦丁、双流等森林游乐区及自然步道从11日起预警性休园,开放日期另行公告,至于林后四林平地森林园区则配合屏东县政府停班课资讯决定是否休园。

  • 严防凤凰颱风 台东森林游乐区、林道11/10下午5时起封闭

    严防凤凰颱风 台东森林游乐区、林道11/10下午5时起封闭

    中央气象署宣布第26号颱风「凤凰」预估将于明(10)日下午发布海上颱风警报。为保障民眾安全,林业保育署台东分署宣布,所辖森林育乐场域及林道自10日下午5时起实施预警性封闭,开放日期将另行公告。

  • 台北国际旅展开跑 农业部双馆推广永续农游、山林消费

    台北国际旅展开跑 农业部双馆推广永续农游、山林消费

    【旅奇传媒/编辑部报导】2025台北国际旅展于11月7日(星期五)至11月10日(星期一)在台北南港展览馆一馆盛大登场。农业部以永续精神设立「农游馆」及「国家森林馆」,运用「土地到生活的100%永续行动」及「山林制造」策展主题,透过精彩活动体验及游程商品行销,邀请民眾体验大自然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魅力,为国民旅游旅游注入永续行动力。

  • 撞击后4秒才煞车!运安会揭台铁229次事故2大肇因

    撞击后4秒才煞车!运安会揭台铁229次事故2大肇因

    台铁229次新自强号去年6月行经花莲新和仁隧道,撞上大清水溪溢流至轨道上的土石流,3节车厢出轨造成9人受伤。国家运输安全调查委员会调查报告出炉,揭露2大肇因,该路段监视器未具AI辨识告警功能,台铁公司也未告知值班人员,致未即时发现土石流并通报,另司机员也没发现土石流,以时速118公里撞上后出轨,撞击4秒后才煞车。

  • 燕子口堰塞湖可能「溃决」 林保署紧急通报:勿入河道

    燕子口堰塞湖可能「溃决」 林保署紧急通报:勿入河道

    花莲太鲁阁燕子口堰塞湖降坝引流,今(28)日增派2台500吨级大型挖土机进场作业,傍晚林业及自然保育署紧急通报,因坝体溢流加大可能引发坝体破坏或溃决,提醒人员勿进入河道。

  • 影》燕子口堰塞湖3天成功引流!水位缓降中 林保署曝关键人物

    影》燕子口堰塞湖3天成功引流!水位缓降中 林保署曝关键人物

    花莲县立雾溪燕子口堰塞湖经过专业人员努力,三天开挖深槽线引流湖水,今(26)日成功降坝引流,水位以每小时约3公分的速率下降中,鲁丹桥溢流水痕也已退缩。林业保育署提醒,引流后立雾溪燕子口以下至出海口沿线溪床水位可能上升,民眾切勿进入立雾溪下游河道,以免发生危险。

  • 国产材打造新据点 屏东木育馆启用

    国产材打造新据点 屏东木育馆启用

     林业保育署屏东分署全新打造的「木育馆」24日正式启用,这座以超过9成国产材内装的木构空间,不仅融合木文化、森林教育与生活美学,还推出DIY课程、木材应用讲座,成为南台湾推广永续林业与木材应用的新据点。

  • 马太鞍溪新生堰塞湖已消失 下游河道恢復正常通行

    马太鞍溪新生堰塞湖已消失 下游河道恢復正常通行

    花莲马太鞍溪堰塞湖解除红色警戒,林业保育署花莲分署监测,蓄水量维持150万吨,稳定从溢流口流出;至于下游800公尺处日前新生的小型堰塞湖溢流后,湖体已消失,河道流路恢復正常。

  • 警报解除! 燕子口堰塞湖水位稳定 收容居民暂时返家

    警报解除! 燕子口堰塞湖水位稳定 收容居民暂时返家

    林业保育署花莲分署监测,立雾溪上游燕子口堰塞湖水位稳定、坝体无异常,近日也未有豪大雨发生,研判对下游居民暂无直接威胁,已未达黄、红警戒条件,下午发布解除警戒通报,另外厂商机具也已进行降挖坝体与引流工程,期降低堰塞湖蓄水量。乡公所接获解除警戒,傍晚将让收留居民暂返家,不过提醒若山区气候剧变,需立即撤退。

  • 时隔3年 绿鬣蜥再现踪绿岛

    时隔3年 绿鬣蜥再现踪绿岛

     台东绿岛再现外来种!农作物杀手「绿鬣蜥」继3年前首度现踪后,近日又被民眾在岛上目击。生态专家吕缙宇指出,目前无法确认是否为同一只绿鬣蜥,初步研判可能是遭人弃养或游客携入,暂未发现族群迹象,持续监测中;另已长期入侵绿岛的多线真棱蜥已经确认存在稳定族群。

  • 马太鞍堰塞湖投放「新型水位计」空勤特搜吊挂画面出炉

    马太鞍堰塞湖投放「新型水位计」空勤特搜吊挂画面出炉

    国立成功大学防灾研究中心携手「日本台湾交流协会」,于今天(19日)上午,在日本的慷慨捐赠下,一款名为「投入式(浮标型)水位计」的先进设备,在农业部林业保育署花莲分署的精心策划下,由内政部空中勤务总队的直升机运送,搭载了成大防灾研究中心与特种搜救队的专业人员,顺利地在马太鞍溪堰塞湖湖面上成功投放。该水位计立即开始回传珍贵的水位数据,与先前已安装的「侧岸式水位计」相互配合,将能更全面、更精确地监测堰塞湖的水位变化。

  • 3年前首现踪!绿鬣蜥再现绿岛 专家:不排除人为弃养

    3年前首现踪!绿鬣蜥再现绿岛 专家:不排除人为弃养

    农作物杀手「绿鬣蜥」继3年前首度现踪台东绿岛后,近日又被民眾在岛上目击。生态专家吕缙宇指出,目前无法确认是否为同一只个体,初步研判可能是遭人弃养或游客误放,已与相关单位启动监测。

  • 急!燕子口堰塞湖「恐短期内溃决」!水位距离坝顶不到5公尺

    急!燕子口堰塞湖「恐短期内溃决」!水位距离坝顶不到5公尺

    太鲁阁燕子口堰塞湖昨(17)日发生后,昨晚起湖水已由侧面公路漫流至靳珩隧道内再回流立雾溪。林业及自然保育署花莲分署紧急发文,目前水位距离坝顶不到5公尺,经推估堰塞湖水可能在短期内发生坝体渗流破坏或坝顶溢流溃决,呼吁下游沿线两侧住户勿进入河道及溪床活动,以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 太鲁阁燕子口堰塞湖坝体挖除 李孟谚:3天内抢通便道

    太鲁阁燕子口堰塞湖坝体挖除 李孟谚:3天内抢通便道

    太鲁阁国家公园燕子口因立雾溪边坡崩塌形成的堰塞湖,目前湖水已由台8线靳珩隧道东口溢流,经过鲁丹桥后回流到立雾溪主河道,再流回立雾溪主河道,行政院顾问李孟谚实地踏堪表示,现场剥落的土石大部分是花岗岩跟大理石,所以纵使有溢流,也大概不会造成大量的土石泥沙,已经调集怪手从旧台8线明隧道试图打通约100公尺便道,考量现场状况,需凿开山壁,仍有难度,预计3天才能靠近堰塞湖的坝体边进行后续降挖。

  • 堰塞湖威胁未除 中横台8线天祥至太鲁阁段全面封闭

    堰塞湖威胁未除 中横台8线天祥至太鲁阁段全面封闭

    台8线175.5k靳珩隧道西口附近,昨日上边坡崩塌,大量土石阻塞立雾溪形成堰塞湖,致立雾溪水位持续上涨,湖水溢淹至台8线公路路面,并经靳珩隧道向东流经鲁丹桥西侧排至立雾溪。公路局考量用路安全,昨已通知沿线风景区旅宿业者及时劝离游客外,并于中横公路台8线天祥至太鲁阁(167.7k~184.5k)路段实施交通管制,18时全面封闭。

  • 立雾溪堰塞湖拟启动降挖 农业部揭与马太鞍溪3不同

    立雾溪堰塞湖拟启动降挖 农业部揭与马太鞍溪3不同

    立雾溪燕子口堰塞湖17日形成堰塞湖,并于今天凌晨漫淹至靳珩隧道,林保署上午派人勘查,进行便道开设作业,预计从新台8线开设约30公尺便道衔接旧台8线,以抵达坝体进行后续降挖及安全评估。为何马太鞍溪堰塞湖无法降挖?农业部表示,因为坝体规模、环境与可到达性及处理困难程度不同。

  • 立雾溪堰塞湖危机 农业部:若溃坝、逾270万吨水恐1小时溃决

    立雾溪堰塞湖危机 农业部:若溃坝、逾270万吨水恐1小时溃决

    中央灾害应变中心今(17)日下午召开马太鞍溪堰塞湖第41次工作会报,会中农业部、国家公园署也对今日上午形成的立雾溪燕子口堰塞湖状况说明,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下午2时已成立灾害应变中心,农业部林业保育署于下午2时27分发布堰塞湖红色警戒细胞广播,并陆续进行撤离。

  • 花莲立雾溪堰塞湖最快晚间6点溢流!县府急喊话:赶快离开太鲁阁

    花莲立雾溪堰塞湖最快晚间6点溢流!县府急喊话:赶快离开太鲁阁

    今早(10/17)太鲁阁国家公园燕子口步道西段发生土石崩塌,堵塞立雾溪河道形成堰塞湖。崩塌范围约长100公尺、宽40公尺、深25公尺,水位以每小时约70公分速度上升,预估傍晚6时将接近步道及公路。花莲县政府急喊话,请民乐部落、民有部落及东部电厂员工尽速撤离,并呼吁游客及下游沿线两侧住户勿进入河道及溪床活动,注意台8线交通管制。

  • 防灾研习会聚焦土石流与堰塞湖 台日专家交流经验

    防灾研习会聚焦土石流与堰塞湖 台日专家交流经验

    近年极端气候与强震频繁发生,灾害规模与复杂度不断提高,为提升我国在土石流、大规模崩塌及堰塞湖等防灾应变能力,农业部林业保育署、农村水保署于16日共同举办「114年水土林土砂灾害防治技术研习会」,并邀请日本3位专家分享经验,其中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教授藤田正治强调「堰塞湖具可重复发生特性,日本甚至有存在时间长达15年的案例」,因此堰塞湖的后续整治作业,也将成为未来重点项目。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