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柯斯塔的搜寻结果,共50笔
新闻提要■位于迈阿密的多勒尔市曾经是委内瑞拉家庭移民的首选,但受移民政策影响,愈来愈多的家庭选择直接弃屋,离开美国这个是非之地。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27日在吉隆坡出席第28次东协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李强表示,东亚奇蹟是进行式,中方愿与各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坚持开放合作,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他更表明,希望能深化数位经济、与电动汽车等合作。
「欧洲政治共同体」(EPC)峰会2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亲自出席,藉本次会议加强合作推动「无人机长城」计画,帮助欧洲应对持续加剧的俄罗斯威胁。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与斯洛伐克总理费佐(Robert Fico)5日在乌克兰西部城市乌日哥罗德(Uzhhorod)举行会晤,讨论双边合作与能源议题,乌军今年8月攻击德鲁兹巴输油管道(Druzhba Pipeline),该管道为俄罗斯原油输送至斯洛伐克与匈牙利的重要命脉。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玛斯在加萨走廊的战争续传惨剧,以军周一空袭位于走廊南部汗尤尼斯(Khan Younis)纳瑟医院至少20人丧生,包括5名记者。以色列总理尼坦雅胡称这场「悲剧」令他深感遗憾,欧盟执委会周二(26日)对此表示「完全无法接受」。欧洲外交圈超过200人公开信呼吁欧盟採取集体行动,否则成员国应个别或合作行动以维人权。德国总理梅尔茨缓颊之余也要求以方承诺彻查这场攻击。
(18:55更新--签署声明人数、义大利总理说法)美国总统川普与俄罗斯普丁15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安克拉治会晤,对于举世关注的乌克兰战争并无任何结论。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决定18日亲赴华府与川普商讨乌俄停火。力挺乌克兰的欧洲多国领导人16日联合声明欧洲承诺继续支持乌克兰、施压俄罗斯,「不得以武力改变国际疆界」包含欧盟在内至少8位领导人共同署名。法国总统马克宏说,支持乌克兰的「志愿者联盟」近日将为此开会。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4日在北京会见欧盟理事会主席柯斯塔(Antonio Costa)、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赖恩。习近平就中欧关系未来发展提出三点主张,强调争中欧合作大于竞争,「脱鉤断链」只会孤立自己,希望欧方克制使用限制性经贸工具。他也喊话,中欧要共护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支持透过政治手段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中欧峰会24日在北京举行,但双边关系近日急转直下,会议垄罩在经贸摩擦和地缘政治问题的阴影中。儘管如此,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Jens Eskelund)表示,欧洲企业对中国的依赖不减反增,而稀土出口限制则是急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中欧峰会24日在北京举行,外界原先预期美国对盟友加徵关税,可能促使欧盟更靠向中国,但分析人士指出,双方在稀土、电动车补贴、俄乌战争等议题上歧见扩大,川普发动的关税战并未拉近中欧距离。
中欧峰会24日登场,双方同意建立新的「出口供应机制」,以解决欧盟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担忧。会谈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行与欧盟理事会主席柯斯塔、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赖恩会晤。习近平除对中欧关系发展提出3点主张,强调中欧合作大于竞争,「脱鉤断链」只会孤立自己,希望欧方克制使用限制性经贸工具。
在川普2.0关税战压力下,中国与欧盟正分别和美国谈判之际,中欧峰会24日在北京登场,针对近期中国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对欧盟制造业及半导体产业「卡脖子」,在本次峰会获得解套。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赖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欧盟与中国达成新的「稀土出口供应机制」,纾解欧洲对北京出口限制的疑虑,这对重建双边贸易信任至关重要。
日本首相石破茂与欧盟理事会及执委会主席23日举行「日欧盟峰会」,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和平解决两岸问题,并反对片面改变现状。外交部今天表示,此举再次彰显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已是普遍共识,台湾将继续与日本及欧盟等理念相近伙伴深化合作,共同促进印太区域及国际社会的自由开放与和平繁荣。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欧盟理事会主席柯斯塔(Antonio Costa)、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赖恩。习近平表示,中欧都是国际社会中的「大个子」,国际形势越是严峻复杂,中欧就越要加强沟通,开辟中欧关系更加光明的下一个50年。
中欧峰会24日登场前夕,大陆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欧盟主管贸易事务的执委塞夫柯维奇(Maros Sefcovic)举行视讯会谈,就中欧经贸合作及其重点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讨论,并就欧盟在第18轮对俄制裁中列单两家中国金融机构进行严正交涉。
日本首相石破茂将于23日在东京会晤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赖恩及欧盟理事会主席柯斯塔,双方将讨论国安与经济合作,并预计启动新的「经济2+2对话」机制。隔天24日,范德赖恩与柯斯塔将赴中国出席第25次中欧领袖峰会。会前中欧间围绕制裁问题出现摩擦,但中方仍强调中欧合作具有广泛空间,呼吁双方以对话解决分歧、携手合作。
中欧峰会将于24日在北京登场,但中欧关系却在会议前夕急转直下,不仅传出原订两天会议缩减至一天,欧盟近日公布第18轮对俄制裁方案,其中包括7家中国、3家香港的实体,此举引发中方强烈反弹,批评是「莫须有」罪名,将採取必要措施应对。
中欧峰会24日登场前夕,北京摆出「下马威」的态势。先是大陆商务部批评欧盟制裁中企,破坏双边经贸关系,扬言採取必要措施维权;外交部同日更呛声,指称欧盟有些人刻意夸大双边经贸问题,无端指责中方,造成不必要干扰。而北京「先声夺人」的态势,一定程度也折射出中欧关系近期波澜不断的现实。
中欧峰会原定7月24、25日在北京登场,但在中国外长王毅访欧之际传出变数。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正计划取消中欧峰会部分议程,为期两天的议程将缩短为一天,第二天的安徽合肥行程被取消,这或反映出中欧间的关系趋于紧张。
在中欧峰会登场前,中国外长王毅飞赴欧盟总部布鲁塞尔,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Kaja Kallas)于2日举行第13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卡拉斯呼吁中方解除对稀土出口的限制,并警告中国企业在乌克兰战争中支持俄罗斯,对欧洲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欧盟理事会主席柯斯塔27日告诉CNBC,北约同意将其盟友的国防开支目标增加1倍以上,这将重新平衡欧洲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并促使该地区购买更多美国武器。与此同时,日本、韩国也于27日与美国展开关税谈判,韩国希望与美国达成「互利」贸易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