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极地考察的搜寻结果,共12笔
台湾极地旅游市场蓬勃发展,赴南极旅客数已进入全球前十,HX在台湾市场表现今年更翻倍成长,不仅南极线路受欢迎,北极、冰岛与格陵兰等新目的地也快速发展。
大陆央视新闻用户端3日报导,中国大陆自然资源部组织中国大陆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不久前完成。此次考察由雪龙2号、极地号、深海一号和探索三号四船共同实施,是大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北冰洋科学考察。在此航次,首潜成功只是开始,更多「全球首次」技术难题一一克服。
据大陆央视新闻报导,目前,「雪龙2」号船正在返回中国大陆,此前,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在罗斯海进行了首次秋冬航次的探索之旅。在南极,万物有灵。最常见也最寒冷的冰,也能讲述一万年的故事,科考队员就针对海冰进行了专项研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毛寧2月14日晚,在社群媒体X平台更新贴文,发布一段名为「未来已来」(The Future Is Now)的视讯,以「探索」、「远征」、「联通」、「智能」、「巨鲸撼跃」等为子题,细数中国大陆近来实现的诸多科技飞跃。
据《科技日报》报导,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12月1日,在世界南极日之际,中国大陆南极中山国家大气本底站(以下简称南极中山本底站)正式业务运行。这是中国大陆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站,也是第9个纳入业务运行的大气本底站。经过16年科学积淀和创新探索,南极中山本底站正式「入列」中国大陆大气本底站家族,将对南极大气成分浓度变化进行连续、长期业务化观测,真实反映南极地区大气成分及其相关特性的平均状态,支撑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今年是大陆极地考察40周年,在12月1日世界南极日之际,大陆南极中山国家大气本底站(以下简称「南极中山本底站」)正式业务运行。大陆《科技日报》报导,这是大陆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站,也是第9个纳入业务运行的大气本底站。
六位华人精英获奖,传递华人荣耀!
6月28日,国窖1573“世界因你而美丽——2023-2024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将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新一届“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大奖”和“影响世界华人特别致敬大奖”的获奖者,将在多家华语媒体和现场观眾的见证下,向全球观眾分享他们的故事,传递华人荣耀。
春节前夕,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7日宣布建成启用,预计可容纳80名考察人员,在当地展开观测和科学研究,却也引发澳洲和纽西兰对情报安全的担心。对此,大陆外交部称,新站建设符合国际规则和程序,将为中国与各国南极科学考察合作提供平台。
龙年春节前夕,大陆南极秦岭站7日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华社报导,中共中央总书记、大陆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表示热烈祝贺,向广大极地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和美好的新春祝福。贺信强调,更好地认识、保护、利用极地,为造福人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陆第5个南极考察站「罗斯海新站」7日开站,建筑面积5244平方公尺,同时採用轻质高强的建筑技术与材料,可以抵抗摄氏零下60度的超低温和海岸环境的强腐蚀。全站预计可容纳80名考察人员,在当地开展大气环境、海洋基础环境、生物生态等多圈层、多学科的观测和科学研究。
大陆央视新闻用户端报导,大陆自然资源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上海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近日共同举办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启航活动,此行将新建第五座南极科学考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