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欧洲议会议员的搜寻结果,共94笔
前总统蔡英文卸任后3度启动访欧行程,10日应邀到德国出席首届「柏林自由会议」发表演说。蔡英文强调,面对威权挑战,韧性是民主存续关键,民主国家须加深安全合作,建立沟通与资讯共享机制,唯有团结一致,民主阵线才不易被击破;台湾准备好与全世界分享经验,捍卫民主与区域和平稳定。
前总统蔡英文卸任后三度启动访欧行程,10日应邀到德国出席首届「柏林自由会议」发表演说。蔡英文强调,威权政体在欧洲与亚洲使用的手段很相似,现在正是民主国家彼此连结、调整策略的重要时刻,交战的规则已改变,「面对威权挑战,韧性是民主存续的关键」,而今天是台湾站在民主防线的第一线,明天可能是任何一个国家,台湾准备好与全世界分享经验,来捍卫民主与区域和平稳定。
副总统萧美琴7日在「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年度大会于欧洲议会发表演说,IPAC形容萧美琴这场演说是台湾资深官员在欧洲议会登场首例,其行程更是保密到家,直到抵达欧洲议会前不久才公开。外媒指出,副总统层级的官员出访非常罕见,萧美琴本次出访是台湾扩张对欧洲关系日益大胆的一步,不过也让地主国面临遭到大陆报復的风险。
海底电缆是近年日趋重视的无形海底战场,为强化这些「连结」的安全,台湾与欧洲合作举办「2025台欧海底电缆安全合作论坛」,外交部长林佳龙也在开幕致词强调,电缆如今成为混合战与地缘政治竞逐的一部分,而台湾则位于许多国际海缆穿越或靠近的枢纽;我们希望透过论坛倡议4大目标:风险缓解、资讯共享、系统改革与知识建构。
欧洲议会在周三投票通过,禁止使用「素食汉堡」(veggie-burger)一词,并且限制了对食物的描述,例如对牛排、炸肉排(escalope)和香肠等食品名称的描述,仅限制在包含有肉品的食物中。欧盟希望透过该法律来保护农民。
外交部长林佳龙出访欧洲,首站前往捷克。欧洲议会议员柯安杰(Ondřej Kolář)13日在社群平台X发文,分享林佳龙与其父亲、捷克总统外交政策顾问Petr Kolář会晤的照片,提到双方就创新、AI、社会韧性与伙伴关系等议题进行交流。Petr Kolář 也表示,「台湾是我们的盟友,这真是太好了」。
上海合作组织(SCO)本周于天津召开会议,义大利学者5日专文分析,若从上合组织30年歷史放,它并非对抗西方的政治阴谋,而是欧亚大陆「再定位」(ReOrient)巨大浪潮的一环,与「全球南方崛起」并行,SCO会员国中国、俄罗斯、印度、伊朗、土耳其及中亚诸国,构成一条从东亚延伸至地中海的陆上走廊,有如古代丝绸之路的再现,宣布大航海时代以来的西方海洋霸权结束。
大陆外交部部长助理洪磊今天(28日)表示,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26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要将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其中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丁,北韩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洪磊说,参加今年纪念活动的外方嘉宾有三方面特点:级别高、代表性强、参与面广。
南非智库「布伦特赫斯特基金会」前主任米尔斯近日发表评论,批评南非政府在迫台代表处迁馆一事上「拱手让出主权」,盲目迎合北京立场,并牺牲与台湾长年稳固的经贸与合作关系。他对南非执政当局的外交决策与国际立场提出强烈质疑,并以捷克为例,呼吁南非应依据自身国家利益与价值观,重新定义属于自己的「一中政策」。
德国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AfD)的议员克拉(Maximilian Krah),其前助理周涉嫌为中国大陆收集人事情报,在星期二于德勒斯登(Dresden)地方法院接受审判。
随着中欧峰会登场,北京似乎也在逐渐松绑过往制裁的欧方人员。《南华早报》报导,4年前因新疆人权议题遭制裁的德国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总裁胡谧空(Mikko Huotari)日前访问中国,这也凸显北京对该机构的旅游限制正在松动。
欧洲议会第三大的「欧洲爱国者党团」日前由党鞭韦安德(Anders Vistisen)率团来台,外交部次长吴志中表示,中国经常将经济工具政治化,台商近年已大幅降低对中国的投资比例,从10年前的84%降至去年的仅约7%。访团副主席谭吉尔则批评中国相关作为日益强势且独断,支持台湾人民依自身意志决定未来。
欧盟领袖科斯塔与范德赖恩今天与中国领导人在北京举行峰会。据法国广播电台报导,峰会主要涉及双方贸易摩擦以及乌克兰战争等敏感问题,但目前看不出会有很大的突破。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IFRI)亚洲中心主任马克·朱利安(Marc Julienne)告诉法新社,此次会议的紧张程度在两个大国之间「可能是前所未有的」。
赖清德总统今(22日)接见欧洲议会「欧洲民主之盾(EUDS)特别委员会」正式代表团,感谢该委员会首次出访亚洲就选择来到台湾,彰显台欧紧密关系。赖总统并提到,台湾站在世界民主防线最前缘,有决心致力维护全球民主、和平与繁荣,也希望与欧洲分享经验,一起打造更加韧性的社会。
歷经多年的政治起伏与商界歷练,69岁的梅尔茨(Friedrich Merz),终于在2025年站上德国政坛最高峰,成为新任总理。提倡亲商、重国防与支持紧缩移民的梅尔茨崛起,象徵德国政治风向已从梅克尔时代的稳健协调,转向讲求硬实力与国家主权意识的强势领导人物。
欧美正在进行关税谈判,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赖恩准备对美国採取关税反制措施,以协助争取更好的协议,《金融时报》24日报导,范德赖恩的幕僚长赛伯特,希望欧盟成员国支持对价值95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徵收一篮子关税的方案,并指出欧盟同时在准备针对服务业的措施,包括对美国科技公司徵税,以及限制美国企业获得公共採购合约。
高铁已经是大陆民眾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近日德国欧洲议会议员索内伯恩(Martin Sonneborn)特别分享了他在大陆乘坐高铁的经歷,除了描述车上的舒适体验,还感嘆欧洲人对于大陆的认知显然已经与现实脱节。
援助团体「自由船队联盟」(Freedom Flotilla Coalition)7日证实,旗下船只「玛德林号」(Madleen)日前已自义大利启航,正载运人道救援物资,前往中东,盼能穿越以色列封锁线,协助缓解加萨粮食危机。
川普宣布对全球的对等关税进入90天的协商期以来,全球经贸进入到一个更为不确定的态势。在中美将长期对抗的前提下,大陆当局一方面强调对美要坚持底线思维,一方面透过多元反制、扩大内需、产业升级、市场多元化等策略因应。值得注意的是,为促进市场多元化加速区域经济整合的各种作为,会为全球经贸体系带来怎样的改变。
赖清德总统今天接见欧洲议会议员访台团,期待未来臺欧盟关系更密切,合作领域更多元。他说,欧盟与臺湾在半导体、人工智慧及绿能等领域高度互补,透过携手合作,将能打造更具韧性民主供应链,也期待来访议员发挥影响力,支持臺欧盟签署「经济伙伴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