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港股通的搜寻结果,共55笔
受惠于港股估值偏低、房市气氛回暖等因素,香港市场正成为陆资竞逐的焦点。香港特首李家超近日预估,未来几年,香港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跨境财富管理中心。「跨境理财通2.0」优化措施自2024年2月启动后,大陆投资香港的财富产品帐户从2.5万个,增至11万个。
大陆持续推动开放市场和资本流动,于7月将「南向债券通」范围进一步扩大,允许更多境外债务投资,投资者亦受到新的市场自由化措施推动,正大举买入香港股票资产,使大陆7月的资本外流创下歷史新高。
大陆ETF规模上看人民币(下同)4.6兆元,百亿级ETF突破90檔。2025年以来,科技、红利、创新药等主题投资产品受市场追捧,助力产品规模快速增长。分析认为,随着近期市场赚钱效应增加,看好下半年A股的结构性布局机会。
外媒报导,大陆投资者在过去两个月持续减持腾讯,据开源证券数据,截至23日,大陆投资者持有腾讯的比例降至不足11%。
儘管贸易战阴影笼罩全球,但今年香港股市领跑全球。截至6月11日,恒生指数年内累计上涨24.2%,涨幅在全球主要指数中仅次于德国DAX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也达到22.0%,迈入技术性牛市。因市况火热,代表陆资的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港股超过人民币(下同)6,000亿元。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7日上午表示,要维护中国企业在境外市场的正当利益,支持优质中概股回归陆港市场。中国金监总局则力推八项增量政策,包括涉及保险资金入市,以及将股票投资风险因数调降10%,藉以活化A股市场流动性。
在人行降息降准,以及美中贸易谈判的激励下,港股高开507点,但是全日逐渐缩小涨幅。
大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5月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创造条件支持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大陆和香港股市。
在关税担忧下,美股周二全面收黑。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交易火爆,其中,代表陆资动态的南向资金净流入金额已超过港币6,000亿元,达到2024全年净流入金额港币8,078.69亿的逾7成,资金重点流入科技、消费与金融业。
全球晶圆代工霸主台积电正遭遇大陆网路巨擘腾讯的强劲挑战,亚洲市值王宝座岌岌可危。随着投资人关注腾讯在人工智慧(AI)领域的布局,两家公司市值差距已缩减至1090亿美元(约台币3.59兆元),创下2023年底以来最小差距。
台股近期外资重新回补半导体与伺服器相关个股,台股中的台积电、三阳半导体等企业均受到资金青睐。不过,个股走势分歧,如南亚科表现疲弱,联发科也遭遇压力。投信资金流向也呈现变化,显示市场对不同产业的信心仍有落差;本周投组选入中信中国50正2(00753L)、和大(1536),再选入高锋(4510)、国巨(2327)、联发科(2454)。
大陆人工智慧DeepSeek问世,引爆科技股发威,来自大陆的南向资金透过港股通,18日净买入港股规模达港币(下同)224亿元,创下四年来最大单日购买量,且为有史以来第四大单日资金流入,带动恒生科技指数单日大涨2.5%。与此同时,香港金管局紧急投放55亿元流动性。
代表陆资动态的南向资金在2025年开局强劲,大举买进港股的力道惊人。截至2月10日,2025年开年以来,陆资透过港股通净买入近港币(下同)1,500亿元,即便面临较早的春节假期、交易日缩减,买盘力道仍是2024年同期的7倍多,展现惊人气势。
大陆市场信心持续不振,摩根士丹利公布报告显示,外资基金2025年1月份继续流出中资股,规模上看24亿美元,但较2024年12月流出的35亿美元有所放缓,收窄31.4%。以股份计,外资大手减持阿里巴巴、小米及工行,增持人保、华住集团。
外电引述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今年1月外资继续流出大陆股市,被动资金流出7亿美元,主动资金流出17亿美元,合计24亿美元(约台币787亿元)。
外资依旧对中概股持审慎态度,根据投行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指出,2024年12月外资基金流出大陆股市规模达35亿美元,但较11月75亿美元的流出速度放缓。其中被动基金流出11亿美元,月减76%,主动基金流出24亿美元,月减17%。
回顾2024年,在五项对港合作措施作用下,港股在4月底开始第一次较大幅度的上涨;9月下旬,大陆官方推出一系列政策,加上美国联准会超预期降息50个基本点,港股创下年内新高。儘管年末震盪,纵观全年恒指仍有超过15%的涨幅。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26日表示,目前,沪深港通已经成为国际投资者交易和持有大陆A股的主要管道,有将近77%的外资透过这个管道持有大陆股票。
大陆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迎来10周年。香港交易所近日发布的《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十周年白皮书》指出,过去10年互联互通已经成功将股票、债券、ETF等产品纳入合资格标的范围。未来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将符合资格ETF标的的底层资产,从股票拓展至更多资产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