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溪床的搜寻结果,共121笔
花莲目前2个堰塞湖,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花莲分署今指出,太鲁阁园区燕子口堰塞湖持续降挖,为扩大引流,原2台300吨级挖土机,今再增派2台500吨级大型挖土机进场,将原深宽约2乘2公尺的深槽线扩挖为4乘5公尺,让整体通洪断面由原本的4平方公尺扩大为20平方公尺。另一马太鞍溪上游,山区降雨但低于黄色警戒值,持续密切监控堰塞湖雨下游河道水位。
花莲太鲁阁燕子口堰塞湖昨日成功引流后,今(27)日持续进行坝体降挖作业,坝顶高度由原本270公尺降至266公尺,引流水量持续增加,水位比昨日再下降19公分,明日将有大型机具进场,加速湖水排放。
花莲县立雾溪燕子口堰塞湖经过专业人员努力,三天开挖深槽线引流湖水,今(26)日成功降坝引流,水位以每小时约3公分的速率下降中,鲁丹桥溢流水痕也已退缩。林业保育署提醒,引流后立雾溪燕子口以下至出海口沿线溪床水位可能上升,民眾切勿进入立雾溪下游河道,以免发生危险。
花莲马太鞍溪堰塞湖洪灾重创光復乡1个月,行政院长卓荣泰今再度视察堤防与疏浚、堰塞湖后续等问题,目前马太鞍溪钢便道已建置中,后年底完成新桥梁,水利署正在执行「百年防洪」计画,卓提到,因堰塞湖坝体仍大,要请水利署等专家能订出1个方案,设法工把水量引流出,降低衝击威胁,也要盘点全国堰塞湖状况,「这一次这么大的一个教训,不要让歷史重演」。
南投县议员简千翔21日在议会定期会县政总质询,指猫罗溪逾10年不清淤,沿线居民饱受淹水之苦,「亏钱不疏浚,人民性命财产安全就不亏?」县府非主管机关,建议出身水利专业的副县长王瑞德向中央争取疏浚。王瑞德强调,将建议水利署用水资源作业基金整治猫罗溪,同步评估沿线设置固定式抽水站防洪减灾。
水里乡有4辆汽车躺卧水里溪床,路过民眾误以为发生车祸频频报案,知情人士急忙po脸书社群澄清,强调消防署特搜队与土耳其AKUT搜救队进行洪灾车辆受困救援演练,昨(20)日已经撤场,另有民眾忧心车辆油料泄漏污染,消防署强调车辆已卸除零件并清洁,不用担心。
南投县议员简千翔21日在议会定期会县政总质询,指猫罗溪逾10年不清淤,沿线居民饱受淹水之苦,县府非主管机关,建议出身水利专业的副县长王瑞德,向中央争取疏浚。县府强调,建议水利署用水资源作业基金整治猫罗溪,同步评估沿线设置固定式抽水站防洪减灾。
花莲县政府今(19)日傍晚针对立雾溪燕子口堰塞湖警戒公告,坝体结构呈不稳定状态,短期内有可能渗流破坏或坝顶溢流溃决,县府也公布高风险地带,提醒民眾持续撤离避难,切勿靠近立雾溪河道周边。
太鲁阁燕子口堰塞湖昨(17)日发生后,昨晚起湖水已由侧面公路漫流至靳珩隧道内再回流立雾溪。林业及自然保育署花莲分署紧急发文,目前水位距离坝顶不到5公尺,经推估堰塞湖水可能在短期内发生坝体渗流破坏或坝顶溢流溃决,呼吁下游沿线两侧住户勿进入河道及溪床活动,以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花莲马太鞍系堰塞湖溃堤,导致光復乡洪灾后,今天(17日)又在太鲁阁燕子口发现堰塞湖,位在立雾溪上游,林保署花莲分署现场勘验,初步评估湖体长度约800公尺、宽度约30至80公尺,且水位迅速上升,以每小时70公分速度上涨,因此紧急发布撤离简讯,并预警性封路。稍早林保署也公布堰塞湖最新状况,指出水已经溢流到步道。
花莲立雾溪燕子口阻成堰塞湖,赖清德总统今天表达高度关切,第一时间立即指示行政院相关部会,与花莲县政府保持密切联繫,全面启动紧急应变机制,採取即时且必要的因应措施,全力确保民眾安全。
中央灾害应变中心今(17)日下午召开马太鞍溪堰塞湖第41次工作会报,会中农业部、国家公园署也对今日上午形成的立雾溪燕子口堰塞湖状况说明,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下午2时已成立灾害应变中心,农业部林业保育署于下午2时27分发布堰塞湖红色警戒细胞广播,并陆续进行撤离。
今早(10/17)太鲁阁国家公园燕子口步道西段发生土石崩塌,堵塞立雾溪河道形成堰塞湖。崩塌范围约长100公尺、宽40公尺、深25公尺,水位以每小时约70公分速度上升,预估傍晚6时将接近步道及公路。花莲县政府急喊话,请民乐部落、民有部落及东部电厂员工尽速撤离,并呼吁游客及下游沿线两侧住户勿进入河道及溪床活动,注意台8线交通管制。
网路社群上,日前疯传一段2位女大生爬台中大坑山区步道,疑似遇到「魔神仔」迷途获救的贴文,内容惊悚引发网友讨论。不过警消听到传闻,证实这件发生在2014年的一起意外事故为真实事件,尤其是女大生获救后描述过程,让当时搜救的警消浑身发毛。
花莲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创光復乡,桃园市挖土机行老板林鸿森因救灾受伤感染不幸身亡,引发各界关注志工安全保障。中央灾害应变中心前进协调所10日宣布,受部会招募进灾区的机械及机具操作等业者优先办理保险,「铲子超人」等志工也纳入,且须到车站旁志工分配站,透过国军或花莲县政府分流派工。
台东县境内第一大的卑南溪,原以水覆盖工程抑制扬尘,但连月来受颱风豪雨冲毁,尚未抢修完毕。今(8)日入秋首波东北季风报到,溪床细沙漫天飞舞,市区陷入白茫茫的尘雾之中,民眾无奈喊「又要吃沙了!」
花莲光復洪灾发生迄今迈入第13天,赖清德总统今天二度下乡勘灾,县长徐榛蔚、立委傅昆萁期盼中央能协助重建光復市区下水道,或是重测地势高度以利建置滞洪池安顿内水,帮助光復重获新生,让赖成为花莲人永远记得的总统。赖清德也允诺会针对下水道展开系统调查,需要清淤就清淤,需要重建就重建,强调关系人命安全政府一点都不会马虎。
花莲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溢流重创下游光復市区,林业及自然保育署灾后持续监测,目前蓄水量约580万吨,为满水位时的6.4%,较昨天减少0.4%。空勤总队今天也出动直升机,搭载人员投放3个小型水位卫星观测浮标,利用无线电回传水深资料给学者专家,盼精确掌握水量以利提前预警。
前立委蔡正元今(1)日脸书贴文指出「马太鞍堰塞湖溃坝成灾,主要是犯了三大失误」,对此农业部提出严正澄清,林业保育署于7月26日发现马太鞍堰塞湖后,立即成立应变小组,除委请阳明交大防灾团队调查监测外,同时通报及拜会地方政府,说明可能的危害及寻求合作,并邀集专家积极评估开设溪床便道、坝顶降挖、坝体爆破及虹吸管抽水等可能之工程减灾方案。
花莲马太鞍溪堰塞湖后续如何处置?农业部初拟2个方案,一是沿溪床开辟便道前往清运土石,二是在中上游兴建梳子坝减缓砂石冲刷,将与专家团队讨论,尽快确定最适合的处置方式。学者认为,该坝体应会长期存在,河道疏浚为必要对策,并将「溪床便道」改为「山路产业道路」,以便长期对应也较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