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秘密立储制的搜寻结果,共05

  • 大清12帝无一昏君 背后靠「4字关键」撑起300年盛世

    大清12帝无一昏君 背后靠「4字关键」撑起300年盛世

    清朝国祚近300年,12位皇帝虽各有其歷史定位,却没有一位是歷史认定的昏君,这在歷代王朝中极为罕见。事实上,清代能长时间维持政局稳定,关键在于「秘密立储」制度,背后蕴藏着帝位传承的智慧与政治稳定的因素,既能防止宫廷争斗,又提升储君素质,是清朝避免昏君出现的根本原因。

  • 康熙刚断气 60年心腹就遭雍正清算 暗黑心计曝

    康熙刚断气 60年心腹就遭雍正清算 暗黑心计曝

    清圣祖康熙皇帝驾崩后,政局暗潮汹涌,身为皇四子的胤禛,在「九子夺嫡」中脱颖而出,顺利登基为雍正帝,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康熙的贴身侍从、服侍长达60年的心腹太监赵昌,随即被雍正下令处决。外界质疑,此举背后动机并不单纯,从时间点与人选来看,雍正皇位尚未坐稳,就急着铲除潜在威胁,背后权谋意味浓厚。

  • 清朝为何秘密立储?专家揭一事 嫡长子制玩完

    清朝为何秘密立储?专家揭一事 嫡长子制玩完

    古代封建社会,皇位继承一直是中原王朝统治阶层斗争的焦点,「嫡长子」则是继承的第一人选,且「嫡出」比「庶出」的地位还要高,然而到了清朝却开始了「秘密立储」制度,皇位继承人选全凭皇帝的个人喜好。对此,大陆歷史学者毛立平指出,背后与康熙朝晚年的「九子夺嫡」事件有关。

  • 清代立储密诏藏正大光明匾 2原因不怕被窜改造假

    清代立储密诏藏正大光明匾 2原因不怕被窜改造假

    古代封建社会,皇位继承一直是中原王朝统治阶层斗争的焦点,儘管「嫡长子继承制」是歷代统治者决定继承人的核心标准,但此举不仅没有平息皇位的争夺战,反而越演越烈,尤其清代康熙几次废太子,导致「九子夺嫡」的惨况发生,因此雍正即位后便开启了「秘密立储制」,将传位遗诏藏在正大光明匾后,并祭出2招严防有心人士窜改掉包。

  • 清诏书写汉满2文字 雍正不可能偷改篡位 却因2点仍遭怀疑

    清诏书写汉满2文字 雍正不可能偷改篡位 却因2点仍遭怀疑

    传言清朝康熙帝原本想传位第十四子胤祯,身为四子的雍正设计偷改,将诏书中的「十」字改成「于」,不过歷史专家表示,清朝诏书使用满、汉两种语言书写,偷改机率极低,但雍正继位诏书内容过于丰富,字体顏色并非皇帝专用的朱砂红,因而被怀疑得位不正。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