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米尔斯的搜寻结果,共85笔
英国《每日电讯报》(The Telegraph)4日报导,乌克兰第35独立海军陆战队旅士兵上周六(1日)在大后方举办的授勋典礼中,遭到俄罗斯伊斯坎德尔飞弹(Iskander-M)袭击,造成多人死伤,乌克兰官方已展开调查,厘清是否有人在空袭警报期间疏忽防护措施。
(5日23时更新)美国芝加哥大学着名国际政治学者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近日分析指出,北约近期对俄罗斯採取越来越强硬的态度,外界质疑这是否真能结束战争,或反而适得其反,北约的强硬言辞其实反映出虚弱与焦虑。欧洲无法真正重整军备,也难以长期对抗;而川普正逐步抽离,美国不再主导这场战争。最终,俄罗斯可能赢得战争,而北约现行策略将成为一场徒劳且自我伤害的冒进。
在现代物理学发展贡献卓着、学术地位与影响力跨越一个世纪、婚姻故事也为世人关注讨论,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寧,日前辞世,享嵩寿103岁。
美国学者高德斯坦再度发文,表示近期与民进党人士交流,认为对方对两岸情势认知脱离现实,令其想起当年的乌克兰政府。我国学者认为,这些内容并非危言耸听,而且也不只一位国际学者说过类似言论,当建议越来越多,民进党政府更应重视,赖清德总统若无法降低两岸紧张情势,恐无法让美国总统川普满意,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在白宫两度遭川普斥责已是前车之鑑。
当代物理科学巨擘杨振寧,10月18日以103岁嵩寿辞世,引发社会相当热烈的追思。杨振寧成为近代科学史上的典范人物,不只于他曾经获得普世尊崇的诺贝尔奖,更缘于他的物理科学工作展现出一种非凡的美感风格,为人类宇宙认知开创了全新格局,赢得当代物理科学界的普遍钦仰,加上他作为科学家所展现的一种社会风范,在在塑成他如此一个跨出科学界线,受到社会普遍瞩目的公眾形象。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寧18日辞世,享嵩寿103岁。身为首位获颁诺贝尔奖的华人,195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第2届院士的杨振寧,与台湾学术界渊源深厚,并多次来台参加院士会议。中研院也透过声明表达对杨振寧的追念,强调他毕生致力科学研究与教育工作,卓越的学术成就与治学精神,将永远受世人缅怀,足为后人典范。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研院院士杨振寧因病逝世,享耆寿103岁。中研院于今(18)日表示,杨院士与台湾学术界交流频繁,于1986年首次以院士身分参加中研院院士会议,他毕生致力科学研究与教育工作,其卓越的学术成就与治学精神,将永远受世人缅怀,足为后人典范。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寧,于今(18)日因病在北京辞世,享嵩寿103岁。根据《新华社》18日的报导指出,杨振寧一生致力于理论物理研究,对现代物理学发展贡献卓着,其学术地位与影响力跨越一个世纪。
美中贸易紧张情势持续升温之际,北京坚称「不怕」打贸易战,而白宫则出现语调转变。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在 Truth Social 上发文表示,「美国想帮助中国,而不是伤害它!!!」这番话让市场情绪暂时稳定。不过,分析师警告,投资人对中国稀土出口威胁的淡定反应,恐怕并非明智之举。
上周美中贸易战一夕升温造成美股崩盘后,双方态度软化激励美股在13日衝高,但分析师提醒投资人不要高兴得太早,因为美中达成贸易协议前恐怕会反覆上演战争先升级再降级的「懦夫赛局」,让股市再陷动盪。
民主党眾议员欧马尔 (Ilhan Omar),对被杀的保守派评论员柯克 (Charlie Kirk) 提到一些负面评论,引发眾议院共和党提案谴责,但是4名共和党眾议员投下反对票,他们认为就算不同意其言论,也属言论自由范围。此举使他们面临党内与极右派的强烈反对。
南非智库「布伦特赫斯特基金会」前主任米尔斯近日发表评论,批评南非政府在迫台代表处迁馆一事上「拱手让出主权」,盲目迎合北京立场,并牺牲与台湾长年稳固的经贸与合作关系。他对南非执政当局的外交决策与国际立场提出强烈质疑,并以捷克为例,呼吁南非应依据自身国家利益与价值观,重新定义属于自己的「一中政策」。
据新闻报导,川普从少年时代就以霸凌异性为乐。2016年大选时,电视疯传他早年自吹自擂的视频,夸口他可以强吻和强摸女性敏感部位而不会遭到反抗。可以这么说,川普似乎对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有非常深刻的瞭解。
根据专家的说法,男人获取女人芳心有三策。一是把女人放在高处,向她献花献金,当女神一般伺候;二是平等对待,互相尊重,心心相印,志趣相投;三是粗暴虐待,彻底毁灭她的自尊心,使她死心塌地听从使唤。第三种被称作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现今世界的国际格局正处于剧烈的变动之中,许多人将中美之间的对立视为新旧霸权之取代,认为这是新兴强权挑战现存强权的「修昔底德陷阱」。然而,我们从宏观的歷史视角来观察,这场衝突其实更深层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更迭:从以资本主义为核心驱动力的全球秩序,逐渐过渡到更重视和平协商、互助共赢、多元共生的新型国际关系模式。
现今世界的国际格局正处于剧烈的变动之中,许多人将中美之间的对立视为新旧霸权之取代,认为这是新兴强权挑战现存强权的「修昔底德陷阱」。然而,如果我们从更宏观的歷史视角来观察,这场衝突其实更深层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更迭:从以资本主义为核心驱动力的全球秩序,逐渐过渡到一种更加重视和平协商、互助共赢、多元共生的新型国际关系模式。
在新加坡召开的香格里拉安全对话期间,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代表川普政府发表演说,强调印太地区是美国「优先战区」(priority theater),并重申「和平透过实力」(priority theater)的战略理路。
一名刚从高中毕业,毕业服还没脱去就赶去打工地点支援的美国少年,敬业精神感动无数网友,一位女性客人偷偷录下这一幕,还私下帮这名少年建立募资(GoFundMe),不仅替这名少年募集超过19万美元(约台币620万元),更获得汉堡王基金会(Burger King Foundation)颁发1万美元(约新台币30万元)奖学金,助他实现大学梦。
日前立院国民党团提案要求政院就「国防军备预算提高为GDP10%对我国可能造成之影响」进行专案报告,现已径付二读。对此,行政院长卓荣泰表达「目前」台湾没有能力编列2.6兆多元的国防经费;立委沈伯洋批评国民党的提案就是谎言、制造假象,政策从以前到现在的讨论就是GDP3%;立委陈冠廷则说台湾本就应该逐步提高国防预算,至于是否要到10%,应先逐步逐年的递增。观诸绿营人士说法,表面是抵死不认现阶段有暴增到10%一事,然而话中皆语带保留,未将逐步增加到10%的可能说死,颇为可议。
美国加州中部棕榈泉(Palm Springs)一家生殖中心外,昨(17)日上午发生汽车爆炸事件,酿成1人死亡、至少4人受伤,当局初步认为这是一起「蓄意的暴力行为」、「恐怖主义行为」,初判生殖中心遭「锁定」,美媒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当局正以疑似为汽车炸弹爆炸调查这起事件,这起爆炸事件也酿成生殖中心部分建筑被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