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绿色廊道的搜寻结果,共51笔
从校园步道到社区景观,造桥乡建设逐步展现新风貌。造桥国小与造桥国中通学步道改善计画,获国土管理署补助2,200万元,改善学童上下学动线;另由客委会补助400万元推动丰湖国小校舍活化工程,强化校舍耐震并美化环境。乡长徐连斌表示,将串联教育与观光资源,营造幸福宜居的造桥。
台湾狐蝠为我国一级保育类野生动物,花莲、绿岛、龟山岛可见其踪迹,其中花莲的狐蝠族群相当特别,与人类生活区域高度重迭。林业及自然保育署花莲分署完成「花莲地区台湾狐蝠族群监测与栖地利用」研究,花莲狐蝠约有166只,呈稳定成长,显示花莲市区绿带环境已能提供稳定的栖息与觅食条件。
高雄市楠梓区学专路林荫大道,近日遭公部门以防灾为由大幅修剪,不少雨豆树、樟树被「断头式」截枝,造成景观严重受损,ISA国际树艺师庄杰任批评,市府违反修剪规范,恐害树木衰弱、引发病虫害及安全疑虑,呼吁立即停工并检讨政策。
继北市「中山长春」及「文山木栅」都更案后,国家住都中心今年展现动能,再推公办都更第3案-「南京龙江」案,由国家住都中心担任实施者。基地总面积约1,203坪,土地使用分区为住三(特),採权利变换方式办理,预估投资金额约35亿元,自7日公告招商,徵求出资兴建的优质团队,受理申请至114年12月8日止。
宜兰县海岸线长年受东北季风与海浪侵袭,造成沙滩流失、海岸线内移,威胁保安林与沿岸住家安全。为强化海岸防灾功能,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宜兰分署于沿海地区设置「堆砂篱」,以天然竹材搭建约1公尺高的篱笆,拦截飞砂、促进砂丘堆积稳定海岸地形,再搭配林投等原生植栽,形成兼具防灾与生态价值的绿色屏障。
宜兰海岸线长年受东北季风与海浪侵袭,沙滩流失、海岸线内移,威胁保安林与沿岸住家安全。为强化海岸防灾功能,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宜兰分署于沿海地区设置「堆砂篱」,以天然竹材搭建约一公尺高的篱笆,拦截飞砂、促进砂丘堆积,稳定海岸地形,再搭配林投等原生植栽,形成兼具防灾与生态价值的绿色屏障。
国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7日起公告招商「南京龙江」案,基地总面积为3,977.13平方公尺(约1,203坪),土地使用分区为住三(特),採权利变换方式办理,预估投资金额约35亿元,由国家住都中心担任实施者,徵求出资兴建团队,受理申请至今年12月8日止。
「2025新北溼地艺术季-种籽之旅」4日在板桥新月桥下新海二期人工溼地正式起跑,新北市长侯友宜亲自为活动揭开序幕,表达对艺术与环境永续的支持,并现场发放月饼,与大家共度中秋连假。溼地艺术季展期自即日起至11月4日,新北市高滩处邀请民眾走入溼地,亲身感受艺术与自然的美妙对话。
今年新增国定假日,有为期3天的教师节连续假期,紧接着还有10月4至6日的中秋连假,以及10月10至12日的3天国庆连假,桃园市杨梅警分局依往年经验,针对杨梅、幼狮、校前路交流道及重要道路与观光景点周边道路规划交通疏导措施,提供返乡出游的交通重点,呼吁用路人留意避免塞在车阵中。
9月22日是全球响应的「国际无车日」(World Car Free Day)。这个源自欧洲的环保运动,鼓励大家在这一天放下车钥匙,改搭大眾运输、骑自行车或用步行,为城市降点温、也替自己生活加点绿。新北市政府高滩地工程管理处响应无车日,邀请市民一同骑上单车,沿着河岸的绿色廊道慢骑,感受新北自行车道的美丽与自在。
新北市瓦磘沟曾被形容为「丑泥怪」,调查人员近期却观察到大量乌鱼现踪,这种广盐性鱼类对水质与溶氧极为敏感,竟选择栖息于过去污浊恶臭的河段,令调查人员大为惊讶。水利局表示,只要方法正确,原本的恶臭水沟也能蜕变为生态丰富的绿色廊道。
新北市中和地区瓦磘沟因飘散恶臭引发居民反弹,但在新北市水利局大力推动「瓦磘沟渠底改善计画」后摇身一变成为城市中的生态绿廊,最近台北市野鸟学会调查更在沟砾中发现大量乌鱼,证实瓦磘沟不仅水质改善、生态系统也朝向健康方向发展中。
走在营盘溪绿廊,孩子的笑声穿过风声与鸟鸣,在城市缝隙中蔓延。在日常里,城市的变化往往不过于张扬,不是突然拔地而起的地标,而是在一条溪畔重新打开、一块閒置地被重新赋予角色,抑或街区动线的调整,从微小之处累积改变的能量。
科技快速发展的现代,只需要打开手机轻轻一点,便有无数资讯弹出,偶尔在返家途中,社群、广告的讯息排山倒海袭来,手机频繁的震动让人更觉疲惫,在这般高速运转的日常里,让人想开启「勿扰模式」,隔绝喧嚣,离线找回生活节奏。选定一个閒暇之日,寻访隐藏于桃园芦竹的「补给点」,来场身心调节的能量补给之旅。
输油专用铁道活化、改建而成的嘉油铁马道已有82年歷史,2008年变身自行车道至今,因设备老旧,嘉义市政府斥资6000万元实施光环境优化工程,并导入AI智慧公厕管理、智能大声公等系统,完善嘉油铁马道游憩、运动环境,除被网友喻为「南部最美自行车道」外,还获「2025建筑园冶奖─公园绿地景观类」肯定。
嘉油铁马道是嘉义市首条自行车专用道,前身是兴建于1943年的输油专用铁道,经嘉义市政府与中油公司合作活化,2008年变身全长3.1公里自行车道,去年市府投入经费,施作光环境提升优化工程,获「2025建筑园冶奖-公园绿地景观类」肯定,更有网友称是「南部最美自行车道」。
新北市政府推动淡水金色水岸自行车道优化工程,继「关渡段」与「海堤段」工程于今年初动工,「竹围段」于6月30日开工,预计于2026年底完工,全面升级自行车道及其周边设施,强化休憩安全与骑乘舒适度,塑造1条兼具美感与功能的绿色廊道。
经济部水利署第4河川分署收回浊水溪集鹿大桥上游违规使用的河滩地,委由林保署南投分署进行生态造林,并避开野生动物繁殖期进行净溪、清除外来种植物,共计復育4.29公顷滨溪绿带,石虎、食蟹獴、穿山甲等野生动物纷纷现身,俨然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桃园市政府推动「芦竹绿具人示范计画」,芦竹区营盘溪绿廊近期完工,绿廊约1.1公里,总面积约3.2公顷,工程经费约5500万元,新增1.6公顷绿美化用地、1020公尺自行车道及新植175株乔木。市长张善政29日至现场视察,他表示,高铁桥下的空间需有效活化使用,这只是第一道「开胃菜」,未来市府将持续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