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规模7以上的搜寻结果,共44笔
今年初0121大埔地震造成台南楠西、玉井山区建物受损严重,凸显老房子禁不起地震袭击。国家实验研究院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举办「2025抗震杯」国际赛首度移师台南,参赛队伍制作塔型结构物经振动台模拟地震侵袭,挺过规模7以上地震才具排名资格,盼藉此落实科普扎根。
宜兰近海27日发生规模6.0地震,北部地区最大震度4级,吓坏不少民眾,也是8月里11个显着有感地震中,第2起规模6.0以上的地震。气象署地震测报中心主任吴健富指出,从断层破裂长度预估,台湾未来50年发生规模6.5以上地震的机率高达99%,大于规模7.0的地震机率则有5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今(30)日于台湾时间上午7时25分发生规模8.8强震,北千岛市出现4公尺高海啸,俄罗斯与日本已发布海啸警报,台湾中央气象署也预估,地震引发的海啸将于下午1时18分抵达台湾沿岸,前中央气象局地震预报主任郭铠纹指出,此次强震符合多项预警迹象,释放能量惊人,约相当于8000颗原子弹,未来发生规模8以上地震的机率可能提升,呼吁民眾提高警觉,做好防灾准备。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东部外海在台湾时间上午7时25分发生规模8.8强震,气象署地震中心表示,已针对台湾东南部及西南部沿海地区发布海啸警讯,若后续有需要,将发布海啸警报。
美国阿拉斯加州近海于台湾时间17日凌晨4时37分发生规模7.3强震,美国相关单位立即发布海啸警报, ,前中央气象局地震预报中心主任郭铠纹指出,这起强震是否为更大地震的前兆,值得关注,因规模7地震后的2周内,常伴随规模8强震,未来几周是关键观察期;他预估,若有规模8的大地震,最可能出现在阿留申海沟、千岛海沟、日本海沟等地,台湾受影响虽然较小,但仍应提高警觉。
一本漫画书正在造成日本人心惶惶,某漫画提到2025年7月5日可能是日本的末日,随后联想到是如311那样的特大地震,于是「南海海槽特大地震百年周期」的假说再次被提出,担心地震周期再次到来。除了南海海槽以外,濑户内海据说又发现了一道长度达到60公里的活动断层,如果发生错动,可能引发规模7以上的地震。
花莲外海昨(5)日18时09分发生芮氏规模5.5地震,前中央气象局地震预报主任郭铠纹表示,全球只要发生规模7以上地震后,地球会进入「震动模式」,可能导致后续规模5地震变多,他研判昨晚的地震与近日南极德雷克海峡的规模7.4地震有关,提醒未来几周内台湾仍可能发生规模5以上地震,应提高警觉。
以往台湾或日本发生地震,台湾的地科学者经常出来评论,成了网红与名嘴。这回缅甸大地震之后当然也少不了他们的科普服务,但这次让大眾耳目一新的是有几位青壮代的年轻学者冒出头来,雏凤清于老凤声,很值得我们倾听。
缅甸3月28日下午发生强震,造成严重伤亡,地震专家郭铠纹提醒,要观察未来2周是否触发台湾规模6以上地震。郭铠纹表示,从3月21日至30日,10天内在全球已发生10起规模6以上地震,是平均值的3倍;不过台湾从3月28日至今天(4月1日)中午12点,完全没有活动,连小区域地震都没有,相当罕见。郭铠纹说有2种可能,第一是真的没有能量释放,处在平静期;或是能量「卡住」了,要小心接下来可能发生较大地震。
大洋洲东加群岛在30日20时19分发生规模7.1地震,气象署则在20:30发布海啸资讯,引发民眾热议。针对此事,地震测报中心主任吴健富详细解释了海啸资讯用途,以及此次地震是否会对台湾造成影响,强调「民眾无需过度担忧」。另气象署稍早也公布,太平洋地区的海啸威胁已解除。
缅甸28日下午发生芮氏规模8.2强震,震源深度仅10公里属极浅层地震,接壤缅甸的东南亚国家、大陆云南省等地也超有感!此次地牛翻身,据缅甸官媒报导,已至少144人死亡、732人受伤。泰国首都曼谷一栋30层高楼也因地震倒塌,总共酿9死、50名工人仅7人逃脱,截稿前至少仍117人失踪。
近年地震频繁,去年0403花莲大地震、今年0121南部大地震,地震险理赔条件严苛,民眾用不到导致覆盖率低、灾民也无法受到保障。金管会主委彭金隆表示,今年7月1日先针对临时住宿所需费用小幅度改革,未来考虑参考日本分损方式,适时反映民眾风险所需。若地震险效仿日本分损制度,业者认为,与原先定位不同,费率重新计算后恐提高!
今(10)日凌晨1时39分嘉义县大埔乡发生芮氏规模4.4的极浅层地震,最大震度4级,前中央气象局地震测报中心主任郭铠纹观察,这次的地震震央位在曾文水库旁边,「对水库寿命一定有影响」。郭铠纹说,以规模4的地震来说,破裂面大小相当于台湾大学公馆校区,应特别留意。郭并根据地震间距分析,预测未来1个月内全球恐发生规模7以上地震,机率很高!
日本宫崎县日向滩13日晚间发生规模6.9地震,虽然日本气象厅调查后认为本次地震并未增加大地震发生的风险,但地震专家警告,绝不可掉以轻心,并指出新舄县、静冈县、千叶县都有发生大地震的前兆,其中新舄县有发生规模8的大地震的潜在可能性。
今年地震数量暴增,至今已逾500起,是每年平均值130个的近4倍,地震专家、前中央气象局地震测报中心主任郭铠纹根据过去1万天的资料计算,台湾每天遇到规模6以上地震的机率是1%,最近一次较大地震发生在8月16日规模6.3,至今已133天,接下来强震机率是否提高值得观察。
美国加州5日发生规模7地震,全球将面临规模8强震周期?昨(7日)为日本昭和东南海地震80周年,前中央气象局地震预报主任郭铠纹表示,南海道大地震平均每近100年会发生1次,且都引起大海啸侵袭静冈、和歌山、三重、高知4地,未来30年规模8以上地震高达7至8成机率,呼吁民眾可以避免前往上述地区。
美国北加州近海在当地时间昨天(5日)上午发生规模7.0大地震,一度发布海啸警报,地震专家、前中央气象局地震测报中心主任郭铠纹表示,这起地震相当于16颗原子弹释放量,该地区地震活跃,未来不排除发生更大地震。他提到,今年全球已发生9起规模7以上强震,其中包含花莲403地震;另外今年南嘉地区群震不断,民眾也要留意。
房屋更新的脚步似乎永远追不上住宅老化的速度。内政部统计,目前全国约有925万宅,其中346万住宅屋龄已超过40年,更有每7.5户中就有1户是50年以上的老屋。以目前每年更新6,000到1万户的执行能量来看,恐怕需要超过300到40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全台老屋重建。
东部海域及花莲寿丰乡今(7日)凌晨1时19分起连续发生规模5.5、4.1、3.5共3起地震,全台有感,中央气象署研判皆属于花莲403强震的余震,截至11月4日余震已有1731起,地震测报中心主任吴健富表示,今年规模5以上的地震明显较多,中部地震也变比较多,不排除进入地震好发期,持续观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