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视觉化减速标线的搜寻结果,共30笔
台北市公馆圆环拆除后,北市交通局为纾解罗斯福路、基隆路口上午尖峰时段车流,自8日起于路口罗斯福路南往北内侧第2车道设置「可变车道」,每天上午7时至9时万隆往公馆方向仅供直行、禁止左转,机车则调整为两段式左转,其余时段为左转专用车道,盼藉由不同时段调整车道行驶方向,纾解上班车潮。
为提升罗斯福路与基隆路口上午尖峰时段车流纾解效率,北市交通局自8日起于该路口南往北方向将实施上午7至9时禁止左转管制,内侧第2车道规画设置「可变车道」,上午7时至9时为直行车道,南往北方向禁止左转,机车调整为两段式左转,其余时段为左转专用车道,藉由不同时段调整车道行驶方向,提升路口纾解车潮效率。
国道2号甲线桃园段圳头交流道匝道口,为衔接台61及工业区重要交流道,是许多重型大车必经路线,但该匝道为下坡路段且急转弯设计,自通车以来发生2次重大事故,引起地方强烈反应,日前地方邀集各单位讨论增设相关安全设施,期盼儘速改善,提升行车安全。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回应,已研拟增设5组标志改善、视觉化减速标线300公尺等标志标线改善。
基隆市许多道路依山而建,常是蜿蜒起伏,高速行驶的用路人威胁附近民眾与学童的安全,基隆市在危险路段设置「视觉画减速标线」,藉由在车道上画设与车道标线平行的虚线,让用路人产生「车道缩减」的感觉,进而自动降低车速,以减少交通事故的频率。
基隆市许多道路依山而建,常是蜿蜒起伏,许多民眾又习惯高速行驶,对附近的居民及学童都造成相当大的安全隐患。为提升学生通学步道的安全性,议员建议市府画设「视觉化减速标线」,透过交通工程来解决交通问题。
为加强校园周边道路安全,新北市交通局已于8月完成三峡区北大国小周边交通安全优化工程,包括增设视觉化减速标线、减速垫与人行道路缘石,以提升驾驶人警觉性并降低车速之外,后续将再增设路侧栏杆,加强实体阻隔效果。
北市府为促进交通安全,上月拆除公馆圆环并填平公车专用地下道,改为正交路口。虽然通车后首周出现壅塞问题,但根据北市交通局分析,自7日起该路段车流已回稳,与拆除圆环前相当,显示相关改善措施有效降低壅塞状况。交通局表示,将自18日起在上午7至9时调整罗斯福路北往南的内侧第3车道为左转专用车道,可左转至基隆路,进一步缓解上班塞车情形。
为提升三峡区北大国小通学环境安全,新北市政府于5月事故后立即展开检讨改善,1周内完成增设视觉化减速标线及通学区标志,并在开学前建置实体减速丘与人行道路缘阻隔设施,展现积极守护学童交通安全的决心。
走在马路上,看红绿灯、过斑马线,是大多数人习以为常的事,却是视障者每日的挑战。为了让视障生通行更安心,台中市交通局在惠明盲校周边设置「导盲行人穿越线」,3条白色实线引导白手杖前进方向,搭配蟋蟀声、鸟叫声及布谷声的「有声号志」,让看不到光的孩子也能听见前进的方向。
对很多人来说,辨识红绿灯、走在斑马线上,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对视障者而言,安全走路回家却是充满挑战。白手杖、耳朵与心,是他们最信赖的导航。台中市交通局在惠明盲校周边设置了三条白色实线的「导盲行人穿越线」,犹如为白手杖打造的专属轨道,利用蟋蟀声、布谷声、鸟叫声等有声号志,让盲生分辨方向或该前进、停等了。
新竹市大雅路邻近大鲁阁湳雅广场及大湳雅公园,但新竹市议员林彦甫指出,日前有行人走在行穿线上,差点被未停让的汽车撞飞,要求市府要在该处增设行人穿越号志,重视安全问题,以免造成伤亡;市府表示,将持续争取中央补助,并评估设号志,整体改善大雅路行人安全。
78岁余姓老翁19日下午驾车在三峡区北大国小前肇事,酿3死12伤惨剧。新北市政府立即启动会勘,并推动多项改善措施。交通局表示,现已于1周内增设完成路口的视觉化减速标线与更新通学区标志,3个月内将导入「行人优先区」概念及实体减速设施,强化学区周边的交通安全。
三峡区北大国小前19日下午发生严重交通事故,新北市政府第一时间启动会勘,并迅速推动多项改善措施。交通局表示,目前已于1周内完成路口的视觉化减速标线增设与通学区标志更新,后续将于3个月内导入「行人优先区」概念及实体减速设施,以强化学区周边的交通安全。
台中市太平区长龙路多为蜿蜒山路,长期吸引重型机车聚集,成为跑山热门路线,但因车速过快、视距受限,频频发生自摔事故。台中市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队与市政府交通局合作,本月在弯道加装LED闪烁灯及视觉化减速标线,强化警示效果,己明显降低该路段机车自摔案例。
台中市中、西区有台中火车站、勤美草悟道等热点,平假日人车潮多,中市警第一分局13日统计,中西区去年共发生239件行人交通事故,其中高龄者占73件约3成,为提升长者辨识度,警方赴台中公园等高龄者热门晨运地点发放「LED发光脚灯」,强化长者安全。
国道1号杨梅休息站昨(25日)日晚间发生电动车自撞护栏严重车祸,酿4死4伤悲剧,该休息站自2021年底启用以来发生多起事故,基层员警及网友认为是道路设计不良酿祸,高速公路局今天(26日)驳斥,认为道路标线设计并无不当。国道警方则统计,包含昨日电动车自撞事故,杨梅休息站启用至今3年多,共发生12起车祸共酿7死。
国道1号杨梅休息站昨(25日)日晚间发生电动车自撞护栏严重车祸,酿4死4伤悲剧,该休息站自2021年底启用以来发生多起事故,基层员警及网友认为是道路设计不良酿祸。高速公路局今天回应,过去该处曾发生的车祸研判多半是用路人进休息站并未减速或是车辆操作不当导致,去年10月已设置视觉化减速标线,今年会在标线上加密反光标记,增强用路人变换车道时加强提醒作用。
保障校园通行安全,台中市政府交通局针对全市153处校园推动改善计画,内容包含新设放大型行人灯、红灯倒数计时器及视觉化减速标线等,并建置「通学区标志」,提醒行经通学区的驾驶减缓车速、降低噪音,局长叶昭甫表示,「通学区标志是一个爱心,也是一个保护」,获得家长与校方肯定。
为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台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三分局依据车祸统计数据,今年7月1日起新增南区「文心南路与復兴路口」及「国光路与忠明南路口」两处科技执法设备,近半年来共举发5221件交通违规,事故发生率降近3成,警方今天宣布,也将在东、南区3处易肇事路口启用科技执法,要让科技持续守护交通安全。
车辆进出国道交流道时,在匝环道若不减速慢行,易有翻车风险,交通部高速公路局统计,2023年在匝环道的翻车事故较2022年增加近3成,今年上半年也较去年上半年增加近2成。高公局表示,已针对12处环道进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