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限制中国的搜寻结果,共422笔
外媒报导,欧盟执委会正研究迫使欧盟成员国逐步在电信网路中,移除中企华为和中兴通讯的设备的方法。
据观察者网报导,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凭藉先进的技术和实惠的价格席卷国际市场。据英国《金融时报》11月9日报导,全球最大的滚装船运营商华伦威尔森表示,中国企业已进入创新和扩张的新阶段,竞争力不足的欧洲汽车制造商正迅速失去全球市场份额。
川普政府6日将10种矿产列入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矿产清单,其中包括对电动车、电网和资料中心至关重要的铜,还包括用于制造炼钢焦炭的冶金煤。
美国总统川普明确表态,辉达最先进的AI晶片Blackwell将不会出售给中国大陆,凸显美方仍持续加强对华晶片出口管制,企图限制中国科技发展。但辉达执行长黄仁勋近日接受美国媒体访问时坦言,中国已具备生产数百万颗AI晶片的能力,并指出「中国现在不再依赖美国技术」。
美国为防堵资安漏洞,联邦通讯委员会(FCC)28日一致通过新规,扩大限制中国制电信与监控设备流入美国市场。新措施将堵住既有法规漏洞,进一步防止华为、海康威视等中资企业的旧型号设备,继续进口或在美国销售。分析称,此举被视为美国加强科技与资通安全防线,持续对北京施压的最新动作。
习川会今登场,中美双方皆释出善意。有消息指出,中国国有企业中粮集团(COFCO)已购买三批美国大豆,这是美国今年收成以来、中国首次购买美国大豆。一名交易员表示,中粮集团预订的货量不算大,目前只有3艘船。但市场乐观预期在习川会后、中国有望恢復採购美国大豆,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本周跃升至15个月以来最高。
消息人士透露,美国记忆体大厂美光(Micron)计划停止向中国资料中心供应伺服器晶片。中国是全球第二大伺服器记忆体市场,中国禁止使用美光产品,意味该公司将错过中国资料中心的扩张商机。而美光的退出,将让三星电子、SK海力士,以及中国政府支持的本土厂商长江存储与长鑫存储等竞争对手受益。
《华尔街日报》15日发表评论,称北京正以极其类似华府的手法,运用稀土管制作为地缘战略工具,反制美国长年利用半导体优势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行径。文中形容,中国此举几乎是「逐页照搬」美方战略,堪称在现代付诸实践「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古训。
在近期全球地缘政治紧张之际,中国股票值得投资人重新审视。儘管面临贸易压力与经济挑战,中国股市似乎正展现韧性。截至9月25日,MSCI中国指数(以美元计)年初至今上涨31.7%,MSCI新兴市场指数(其中中国占比约29%)同期也上扬28.1%。
美国科技巨头辉达(Nvidia)是全球领先的人工智慧晶片制造商,但随着美中贸易战升温,该公司正被卷入两强角力核心。
据观察者网引述路透当地时间10月9日报导,川普政府当天威胁要禁止中国航空公司在执飞往返美国的航班时飞越俄罗斯领空,美方宣称,过去的政策使美国航空公司处于「不利地位」。
据法国广播电台报导,美国国会一份跨党派调查报告指出,儘管美国及其盟国试图限制中国发展先进运算晶片能力,但由于各国管制标准不一致,中国企业在2023年仍成功购买近400亿美元的尖端晶片制造设备。报告还特别点名三家被认为与华为关系密切、值得警惕的中国晶片制造商。
美国眾议院昨(7)日公布报告指出,美国与盟友抑制中国大陆制造先进晶片的努力出现漏洞,原因在于各国的法律规范有落差,让中国企业去(2024)年仍能合法採购将近400亿美元的晶片制造设备,5大西方半导体设备供应商也因此赚饱荷包。
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BIS)近日公布新规,扩大受出口限制约束的企业范围。美国最大半导体设备大厂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表示,川普政府对输中国商品推出的新限制措施,或将衝击公司新财年营收。
据观察者网报导,近年来,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晶片出口限制,企图打压中国晶片产业发展。但美国科技企业发现,美国的围堵打压并不能阻止中国科技的进步,中国企业正在努力绕开美国。
9月22日,中国大陆官煤首度公开歼-15T、歼-35与空警-600三型舰载战机在福建舰航母弹射起飞与拦索降落的影片,引起各方关注。如果说93阅兵直播是给美国川普总统等外行人看热闹的典礼现场,这段8分多钟的影片就是给美国「战争部」与印太司令部专家们仔细检视的纪录片。画面直击细节,包括升降机的起降、放飞小组的手势、空警-600折迭机翼的展开、可推测数量的战机编号特写、可推测拦截索效率的降落时海上远景,甚至还有不同角度的重播。想让观眾看清楚的程度,已经到了「贴心」等级。
自美国2024年底扩大出口管制,限制中国取得高频宽记忆体(HBM)后,中企急于提升先进晶片制造能力。外媒25日报导,中国NAND Flash大厂长江存储正计画跨足DRAM晶片制造领域,其中包括用于打造AI晶片组的HBM。
美国总统川普重返白宫后力推制造业回流,但《经济学人》却撰文直指,中国制造已占全球总量3成以上,川普无力阻止中国崛起成为制造业超级大国。但观察中国境内市场,产品价格连年下滑,制造商纷纷转往外销,即便国内需求上升,但生产速度过快,只能再由出口消化过多的产量,加上他国政客无意抑制中国制造产品倾销,中国制造势不可挡。
中方的工业实力难以单纯用数字概括,它在全球制造业的占比超过30%,超越美、德、日和南韩的总和。然而,这数字仍低估了中国制造在外国竞争对手和各国政府中所引发与日俱增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