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陈翊庭的搜寻结果,共25笔
香港特首李家超17日宣读2025年施政报告,表示要从股市、债市、黄金市场、大宗商品及家族办公室五大领域着手,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股票市场方面,他特别提到要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据称相关基础设施有望在今年底准备就绪,消息激励恒生指数17日大涨469.88点、涨1.78%,收报26,908.39点,创近四年高。
据《证券时报网》报导,9月5日,在「2025香港交易所未来科技峰会」上,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透露,今年前8个月,港交所新股融资总额达1345亿港元,同比增长接近6倍,其中A+H上市模式占上半年总募资额的七成,体现了大陆与香港市场的联动。
港交所最新的IPO发售与定价机制改革于4日上路。新规除了强化专业投资者在新股定价中的话语权,上市公司在新股认购的分配上也提高灵活性,降低新股陷破发窘境。
继股票型 ETF 之后,香港于29日迎来首檔伊斯兰国债 ETF —「Premia 中银香港沙特伊斯兰国债 ETF」,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该 ETF 首日上涨近 2%,收在 82.48 元港币,成交量 6,300 股,成交金额约为 51.98 万元港币。
中国电动车电池龙头寧德时代20日在港股首度挂牌表现亮眼,股价收盘劲扬16.43%,尤其是在今年1月被美国国防部列为「涉军企业」,以及中国经济放缓之际,仍成功募得46亿美元,为今年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进一步提振其他中企赴港募资的信心。寧德时代也成为中国首家在A股和H股均上市的动力电池公司。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执行长施维莫(David Schwimmer)表示,2024年在伦敦办理股票首度公开发行(IPO)量大减,并非伦敦的魅力不再,这是从美国到亚洲都遇到的全球性问题。专家认为,今年IPO市场将会復甦。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许正宇日前表示,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正在研究调整现有上市规则。香港希望为包括深圳企业在内的中国大陆公司,筹集资金提供进一步的便利。香港证监会和香港交易所今年稍后将宣布修改计画,旨在降低筹资门槛、优化市场结构及改善公司治理,以吸引更多「A+H」及国际企业上市。
第18届亚洲金融论坛13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幕,本届会议以「启动增长新引擎」为主题,邀请逾百位全球政商领袖、金融专家、知名经济学家等,探讨如何在当前全球局势中寻求增长的新引擎,阿里巴巴集团主席蔡崇信、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復都将出席并发表演讲。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26日表示,目前,沪深港通已经成为国际投资者交易和持有大陆A股的主要管道,有将近77%的外资透过这个管道持有大陆股票。
港交所23日中午公告,2024年第三季营收年增6%至港币(下同)53.72亿元,创歷年同期新高,净利年增7%至31.4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港交所前三季营收(159.93亿元)及净利(92.7亿元)为歷来第二高,仅次于2021年前三季的纪录。
针对近期港股市场波动,投资者对于资金「出入要快」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一事,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近日表示,计画2025年上半年发表白皮书,探讨把香港现货股票结算周期从目前的交易日后两个营业日(T+2),缩短至T+1的可行性,目标是先让市场展开客观及详尽讨论。
大陆家电巨头美的集团17日登陆港交所,按发行价港币54.8元,发行5.66亿股计算,IPO集资净额达港币306.68亿元,超越2021年5月上市集资港币283亿元的京东物流,成为近三年多来香港集资额第一大新股。若美的最终全数行使超额配售权,集资额将达港币358.8亿元左右,可望成为今年内全球第二大IPO。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25日出席港交所未来科技峰会致词时表示,受惠市场回暖和不断改革市场,新股市场已有復甦迹象,截至24日,正处理106起新上市申请。2024年以来香港已有40檔新股上市,数量排名全球第三。
港交所旗下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正考虑在香港设立金属交割仓库,以加强与大陆金属市场的联繫。LME行政总裁张柏廉(Matthew Chamberlain)27日表示,新仓库的选址需要考量法律、税务等合规因素,已委托第三方进行可行性研究,希望年内有新进展。
香港《明报》报导,美智库建议华府,重新检视对香港政策,对于惩罚、撤出、接触等三大选项,认为一味惩罚,只会反效果。此外,香港交易所9日透露,中沙企业在香港及沙乌地阿拉伯上市,指日可待。
2月9日这一天,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通知董事会,由于交接工作进展顺利,加快管理层接班进程符合港交所利益,因此他的任期,将提早至2月29日完结(任期原定5月结束)。随后不久,现任联席营运总监陈翊庭确定3月1日接任行政总裁,任期三年至2027年2月28日,成为港交所的首位女性行政总裁,她将如何扭转乾坤、重振昔日的港股辉煌,让人拭目以待。
港交所2月29日公布最新财报,2023年全年的净利达港币118.62亿元,年增17.7%,创下史上次高,仅次于2021年的纪录。不过2023年第四季的净利港币25.97亿元,年减12.82%逊于预期,拖累港交所港股表现,29日收跌0.82%报港币242.8元。
港交所29日公布最新业绩报告,截至2023年底止全年业绩,股东应占溢利为118.62亿港币,年增17.7%,为歷来第二高,仅次于2021年的纪录;每股基本盈利9.37港币。
14日是香港股市龙年首个交易日,受到美国通膨数据欠佳引发美股13日大跌情绪拖累,港股三大指数14日均开低逾1%。直到上午10时30分,港股发起反攻,盘初一度跌超过2%的恒生科技指数率先翻涨,国企指数、恒生指数陆续跟进止跌反弹,终场分别收涨2%、1.5%、0.84%。
农历新年假期过后,2月14日为港股首日开市,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伦在新春开市仪式上致词。被问及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罗奇(Stephen Roach)最新撰文忧虑「香港已完」说法,史美伦表示,近30年不少人都多次看淡香港,但每次香港都可以再创高峰,不同意「香港已完」的说法。她重申,香港市场基本面依然强劲,相信宏观环境改善将令投资者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