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鸿海子公司的搜寻结果,共14笔
台股昨受台积电(2330)、鸿海(2317)合力攻涨,收盘改写歷史新高,以27,647点作收,涨372点,其中又以鸿海大涨8%令市场惊嘆。分析师陈威良表示,不管从本益比、股净比来看,鸿海都被低估,更别提其持有工业富联一股价值就高达328元。针对市场上热门DRAM族群,他认为,南亚科(2408)、华邦电(2344)宜买黑卖红,看好DRAM模组厂威刚(3260)、十铨(4967)、宜鼎(5289),下游代理商至上(8112)、擎亚(8096)位阶则偏低。
美中再度延长关税休战90天,陆港股好high,国内陆股ETF也涨翻了,分析师股添乐发现,復华中国5G(00877)近2个月狂飙近90%,可能是今年台股最强ETF,前10大成分股近半是涨1~2倍的飙股,在上市5年后,不但重回发行价,8/29还创新高至21.27元,被套牢5年的网友不敢再玩,直接逢高落袋,也有人赚20%续抱。
日经新闻6日引述知情者的消息报导,日产正跟鸿海讨论合作生产电动车,让其计划关闭七座工厂之一的追滨工厂,能继续运作而免于关闭。鸿海则可透高追滨厂,去生产其自家品牌的电动车。这合作案若实现,能达到双赢的结果。
鸿海旗下夏普持续转型,12日传将把位于日本三重县龟山市的龟山第二工厂出售鸿海。对此,据夏普公布的中长期营运计画指出,未来将集中发展具持续竞争优势的车用、行动装置与工业用途等产品,因此,产能波动性较高的龟山第二工厂预计2026年8月前转让给鸿海。
为强化半导体布局,并协助夏普(Sharp)瘦身转型成轻资产企业,鸿海(2317)23日公告,子公司鸿元国际斥资155亿日圆(约新台币35.54亿元)取得夏普福山雷射(Sharp Fukuyama Laser, SFL)百分百股权。根据公告,鸿元国际投资以每单位价格约1,291.66万日圆,取SFL所有股权1,200股,总交易金额155亿日圆。
台湾大学资工系教授徐宏民及成功大学副校长陈鸿震,两人在学术界地位崇高,其中徐宏民2016年还获辉达执行长黄仁勋钦点成立AI人工智慧实验室,担任计画主持人;陈鸿震则是生技领域专家,曾任卫福部谘询委员、科技部司长等要职,双双被踢爆婚外情,且对象是同一人,对此,台大及成大皆表示,事件属于个人私领域范畴,没有评论,也不回应。
鸿海对美国布局进入战斗位置,该公司30日晚间公告,旗下转投资进行股权转换,并代子公司Fii Holdings USA Inc公告取得Cloud Network Technology USA Inc.等八家美国子公司股份及股权,一共斥资3.449亿美元(约新台币113.15亿元)。对此,外界认为,鸿海此举是因应川普2.0,持续深化美国布局,维持AI伺服器的竞争优势。
鸿海转投资之夏普(SHAPR)27日宣布旗下子公司SSTC持有的SSTEC持股,转让给鸿海子公司Fullertain,持续进行转型。对此,鸿海董事长刘扬伟表示,夏普目标是转型成轻资产公司,将保留、强化品牌业务,并淡出相机模组、面板、半导体等零组件事业,预期到明年3月底,也就是夏普2024财年结束前会处理的差不多。
今年首季专利排名出炉。晶圆龙头台积电专利申请数一马当先,以413件连5季登专利王。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电子代工龙头鸿海时隔近2年,吊车尾重回前10大。外国专利王则是美商应用材料以250件续登,继续在半导体及显示器设备供应技术上卡位。
民进党高市议员郭建盟今(29)日质询时指出,鸿海电动巴士ModleT沿路拍摄高雄街景,转作大数据研发自驾车,质疑市民在不知情状况下,生活数据被私人企业作为商业用途,个资恐怕被滥用,要求高市府相关单位正视。对此,高市府法制局说,要看实际运用内容后,再进一步深入了解。
AI潜力无穷,受惠股中的获利尖兵相继脱颖而出,根据内外资研究机构观点,臻鼎-KY(4958)、信骅(5274)2024年每股税后纯益(EPS)可望双双较前年度成长1倍左右,外资最新更将臻鼎-KY目标价由120元,拉升到市场最高的180元。
美系外资出具报告,臻鼎-KY(4958)受惠于集团母公司将替辉达GB200提供全机架解决方案,臻鼎-KY可望成为潜在受惠者,而自2023年底,臻鼎针对美系CSP厂交货UBB(通用基板)、交换器板,切入AI伺服器供应链,美系外资据此调高臻鼎目标价至180元,直逼欣兴(3037)的价位。
AI潜力无穷,受惠股中的获利尖兵相继脱颖而出,根据外资研究机构观点,臻鼎-KY(4958)的2024年每股税后纯益(EPS)可望较前年度成长1倍左右,外资最新更将臻鼎-KY目标价由120元,拉升到市场最高的180元。
股后信骅自结2月合併营收2.9亿元,相较1月业绩高峰3.6亿元,月减19.37%,惟对比去年同期,年增30.92%;累计前2月合併营收6.5亿元,年增47.54%,显示营运逐步摆脱高库存影响,且受惠新世代伺服器平台对远端伺服器管理晶片(BMC)需求提升,营收出现显着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