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苏纳克的搜寻结果,共182笔
英国财政部长里希.苏纳克(Rishi Sunak)于二○二○年三月十七日公开承诺,会「不惜一切代价」(whatever it takes)帮助英国度过危机。苏纳克发表声明道:「我们支持就业、我们支持收入、我们支持企业、我们会帮助你保护所爱的人。为了做到这些事,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在这次发言当中,他重复说了六遍「不惜一切代价」,这是他在疫情期间的招牌口号,简直像是某种咒语。英国这个拥有国民健康服务并谨慎分配医疗资源的国家,通常只愿意支付每生活品质调整后存活年低于三万英镑的医疗干预行为,现在它竟然准备不惜一切代价,去支持能遏阻疫情的非医疗干预行为。
英国和印度在周二达成一项自由贸易协定(FTA)。此为相当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定,代表在英国脱欧之后,达成最重要的贸易协定,特别是在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的关税战阴影下完成。
英国工党政府去(2024)年7月上台以来,外交重点政策之一是修復英中关系。去年12月外媒报导,英国能源大臣米勒班(Ed Miliband)可能在今年第1季访中。路透社28日引述3名消息人士说法独家报导,米勒班预计3月17日至19日到访北京,重启能源合作谈判并会见中方投资人士。他将是工党政府第3位访中的内阁首长。
英国广播公司(BBC)最新研究显示,当前市场上领先的人工智慧(AI)工具在回应时事问题时,经常出现错误资讯、扭曲事实及误导性内容,可能对公眾的新闻信任度构成威胁。
为期2天的人工智慧行动高峰会(AI Action Summit)11日于法国巴黎落幕,会后包括法国、中国、印度等61国发布共同宣言,承诺以透明、安全和道德的方式推动AI技术发展,主办国法国政府表示还可能有更多国家参与。英美两国则拒绝签署。
中英关系传回温,继中英元首11月时隔六年破冰再会后,首位女性财政大臣里夫斯(Rachel Reeves)计画2025年1月访问中国,此行拟重启每年一度的中英高层经济和金融会谈,相关对话机制自2019年来冻结至今。
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Rachel Reeves)计画明年1月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推动重启自2019年以来一直处于冻结状态的双边高层经济和金融会谈。
2024年即将进入尾声,今年全球经歷了超级选举年,从元月台湾总统与立法委员选举开启序幕,一直到11月5日美国总统大选,期间亚洲主要国家有印尼、印度、韩国、日本,欧洲有法国、英国、欧洲议会进行了改选,每一场选举都有高潮迭起,让专家满地找破碎眼镜的意外结局。
英国保守党今年7月初大选败给工党,担任党魁的苏纳克交出执政权,结束保守党14年执政。保守党党魁选举最后一轮投票周六(2日)结果揭晓,44岁曾任贸易大臣的巴登诺克(Kemi Badenoch)击败42岁曾任住房、移民事务大臣的詹里克(Robert Jenrick),成为前途艰困的保守党最新一任领导人,也是英国大型政党歷来第一位非裔女性党魁。她誓言要让保守党回归创党之初的重要原则,赢回7月大选并未支持保守党的诸多选民。
英国外相拉米据报将于本周访问中国,这将是工党政府上台后访华的最高级别官员。自由亚洲电台报导,他此行背负为工党政府寻求和中国和解、修补英中关系的责任。然而在英国国内,议会内外都有强烈声音,要求他在人权问题上和中方交涉。
路透社周三(9日)引述消息人士说法报导,英国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预计下个星期访问中国大陆,知情人士还说,英国财相也有意访中。这代表英国新上台的工党政府设法减少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的对抗程度,并恢復中英之间的贸易与投资谈判。
在今年7月4日大选中落败的英国保守党召开年度会议,欲选出新任党魁,并就党的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激烈争论。这也是保守党自2009年以来,首次召开反对党会议。
据观察者网引述香港《南华早报》26日报导,英国工党资深政治家、英首相施凯尔(Keir Starmer)的「亲密顾问」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表示,过去十年英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对华态度急转,「这是不理智的,也是不现实的」。
Samba鞋近年来相当热门,除了深受不少欧美明星喜欢,英国前首相苏纳克(Rishi Sunak)也被人拍到脚穿该鞋款,在网路上的讨论度也相当高。然而近期不少网友表示,穿着该鞋走远路脚不太舒服;甚至有网友分享,他去韩国旅游一天后,脚后跟就破皮了。此外,还有网友笑称,这就是时髦的代价。
英国首相施凯尔(Keir Starmer)7日到访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并与爱尔兰总理哈里斯(Simon Harris)举行会谈。这是5年来英国领导人首次访爱。英国在前保守党政府执政期间推进「脱欧」进程,与爱尔兰的关系出现摩擦,如今双方关系已回温。
英国《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8月31日报导,英国各大教育工会强烈呼吁政府取消小学4年级的乘法表考试,并简化6年级统一测验(SATs)的文法题型。教育工会称,现行考试制度令学童有不必要的学业压力,且可能引发高度焦虑。
最新曝光的英国政府秘密文件显示,英国首相施凯尔领导的工党政府正在规画祭出一项户外禁菸令,将禁止英国人在酒吧花园、足球场附近,甚至夜店外吸菸,而大学和医院附近的人行道也有望成为无菸区。
据观察者网引述英国《经济学人》即将于31日发售的周刊,关注英国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态度。文章提到,与正在威胁要对中国车企挥舞「关税大棒」的美欧相比,英国施凯尔政府当前的表态截然不同,他们「明智地选择了尽可能与这种保护主义行径保持距离」。
7月4日是英国大选日,总体来说,却是沉静地不像有竞选活动在进行。日前许多香港新住民的「首投族」,已表达他们的惊讶与不解。我也没收到选举公报,只好上网查看我选区的候选人,首要的是其所代表的政党和其宣言(Manifesto),而个人政见却寥寥无几,英国投票主要是投给政党。日前,我问邻居去投票吗?他回说:「不知道耶…一点也不鼓舞人!」(No idea … not inspiring at al!)他反问:「妳呢?」(Are you?)投票当日,我告诉他:「我将与一位BBC记者,共同撰写一篇文章,关于英国与台湾选举和民主的比较。我已经投完票,今晚参加一个通宵计票的观察派对(Watch Party)。台湾年初1月13日大选的投票率,约为71.86%。不知这次英国会有多少?」不久后,就收到邻居的讯息,说他刚刚投了。我想是台湾的投票率,激励了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