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冠肺炎疫情蔓延

氧氣供應不足,年長病患在家孤獨地奄奄一息,醫院拚命為新患者找病床,這些都是過去16個月來,從美國,義大利到印度上演的新冠肺炎大流行劇情。

然而,《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1日指出,如今這也在曾為世界防控新冠模範的台灣上演。分析指出,當新冠肺炎最初在中國大陸發現時,台灣準備得幾乎比任何國家都好,審慎實施自從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爆發以來,就一直存在的邊境管制,隔離檢疫和追踪接觸者等措施。

然而,如今傳染病專家說,衛生當局浪費了從其他國家爆發疫情的經驗中汲取教訓的機會。Sars流行時期的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說,最近1年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並未體認到,有必要事先有所準備。

分析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台灣錯在沒有進行普篩。在疫情流行期間,衛福部長陳時中一直拒絕大規模快篩,而始終堅持,要使用檢驗結果較準確,但比較花時間的核酸檢測(PCR)。此外,他也阻止研究巿面上不同快篩試劑的功效,並加以儲備。而這不但造成疫情爆發後試劑短缺,各地也因為使用的試劑不同,而使檢測準確率有很大的差異。

直到上星期,衛生當局才下令,要國家實驗室針對不同的試劑進行實驗,看哪種最準確。而在過去1年間,相關資訊輕而易舉地就能從其他國家獲得。結果這麼一做,就導致堆積大量檢體。這也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無法確切即時地掌握,新冠病毒多快地在哪裡,以甚麼方式傳播,而這些資訊對防控疫情十分重要。

此外,醫學專家指出,在本土疫情爆發前,台北將輕症病患安置在設備最好的病房內,以致如今醫院無法迅速收治大批的重症病患。分析說,另一個問題在於,陳時中防控新冠疫情的紀錄優異,以致其他公共衛生專家都不敢挑戰他的權威。一有人批評他,就被說成「逆時中」。蘇益仁說,大家了解到,「逆時中」不會有好下場,所以地方官員也不太敢那麼做。

文章來源:Taiwan needs to switch gears to fight first major Covid outbreak
#新冠肺炎 #台灣 #疫苗 #快篩 #陳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