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不擴散的搜尋結果,共89筆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下令重啟核武試驗,引起國際社會關注。他接受專訪時指出,俄羅斯和大陸等國家祕密進行地下核試驗,因此美國也會跟進。大陸外交部3日對此回應稱,大陸恪守暫停核子試爆的承諾,希望美方也能切實遵守《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CTBT)的義務和暫停核子試爆的承諾。
美國總統川普在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前夕,於社群媒體發文宣布,已指示戰爭部立即啟動核武測試程序,國會朝野反應兩極。《紐約時報》10月30日報導稱,中國正同步重啟新疆羅布泊核試驗場建設,包括新掘地下隧道,似在對外釋放「對等回應」訊號。
非洲豬瘟疫情經歷首個五天後,行政院長卓榮泰26日宣布,啟動第二階段五大防疫作戰計畫,延長禁運時間10天、啟動第二波疫調,並全面檢查廚餘養豬場甚至考慮未來修法,以杜絕問題。
因應台中市出現全台首例非洲豬瘟疫情,農業部於10月22日公告全國自當日中午12時起至27日中午12時止,實施為期5天的「全國禁運豬隻、停止屠宰及搬運豬屠體(含內臟)」防疫措施。新北市政府隨即召開專案會議,警察局與動保處全面啟動防疫勤務,要求各單位於禁令期間加強稽查、通報與防堵,確保疫情不擴散。
台灣航商黃旺根等人把近3000公噸石油賣給北韓,被判處1年徒刑確定,其中搧客劉姓男子以月薪人民幣8000元、每公噸引介出售給5元人民幣的佣金,協助身分不詳「梁總」聯繫北韓船舶,在東窗事發後逃亡被通緝多年,在今(2025)年被抓,被新北地檢署依資恐防制法起訴。
在各家AI新創公司及科技大廠爭相訓練AI模型之際,Google前執行長施密特(Eric Schmidt)警告,目前AI模型的防護機制還相當脆弱,易受駭客入侵,還可能因此學會如何殺人。
北美最大的AI產業會議「2025 Ai4」落幕了,在諸多探討企業應用和倫理框架的議程中,當屬兩位AI巨擘,傑佛瑞.辛頓(Geoffrey Hinton)與李飛飛發表的主題演講,最具視野高度。
朝鮮27日痛斥,韓國總統李在明在訪美時,對朝鮮半島無核化所發表的看法。同時,李在明也被朝鮮形容成是個無核化偏執狂(denuclearization paranoia)的偽君子。
癌症是國人頭號殺手。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很多癌症患者以為療程結束就能康復,最新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流感等看似一般感冒的病毒,可能讓沉睡的癌細胞甦醒,以乳癌患者為例,在確診新冠肺炎後,癌細胞肺轉移的風險提高了44%。「病毒感染,不只是肺炎或發燒,更可能是癌症復發的導火線。」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當地時間7月23日在安理會中東問題公開辯論會上發言,強調中東不穩則天下難安,直言中東不能永遠處於衝突的陰影下,地區人民也不能持續生活在戰爭的不安中;政治解決是唯一途徑。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當地時間23日在安理會中東問題公開辯論會上發言,強調中東不穩則天下難安,直言中東不能永遠處於衝突的陰影下,地區人民也不能持續生活在戰爭的不安中;政治解決是唯一途徑。
當地時間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巴黎和法國外長巴羅共同會見記者並現場回答提問。針對記者問及中方對伊朗核問題,王毅痛批,「美國悍然轟炸一個主權國家的核設施,更是開創了惡劣先例。如果引發核災難,全世界將為此埋單。」王毅強調,通往和平的道路就在我們的腳下,歷史將拷問各方的誠意。
據中國外交部官網消息,當地時間2025年7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巴黎同法國外長巴羅共同會見記者並現場回答提問。針對記者問及中方對伊朗核問題,王毅痛批,「美國悍然轟炸一個主權國家的核設施,更是開創了惡劣先例。如果引發核災難,全世界將為此埋單。」王毅也拋出一連串質問,「所謂『先有實力後有和平』的說法是強權邏輯。如果僅由實力來判斷對錯,規則何在?公理何在?實力帶不來真正的和平,很可能會打開潘多拉的盒子。缺乏實力的國家尤其是中小國家如何自處?難道它們只能被端上餐桌,任人宰割?」
伊朗外交部長阿拉奇(Abbas Araqchi)週四(3日)表示,雖然德黑蘭日前通過新法,暫停與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的合作,伊朗仍致力遵守《禁止核子擴散條約》(NPT)及其保障協議。
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當地時間7月2日在布魯塞爾舉行,歐洲聯盟在對話中呼籲中國結束稀土出口限制。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主動致電給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敦促他與烏克蘭儘速進行停火談判,這是兩國領導人自 2022 年以來,再次舉行會談。
伊朗外交高層持續透過外交與媒體發聲,譴責美國、以色列聯手侵略,並警告聯合國若不作為,將嚴重損及國際法秩序。副外長塔赫特拉凡奇接受BBC專訪時表示,美國若有意與伊朗恢復談判,首先必須排除進一步軍事打擊的可能性。以色列外交部長薩爾6月30日說,以色列有意與鄰國黎巴嫩和敘利亞建立正常外交關係。
美國打擊伊朗核設施後,《外交政策》期刊警告,冷戰以來,核武擴散速度遠低於預期,主要歸功於美國長期主導的外交與技術策略。然而,這套制度如今面臨多重威脅與信任危機,國際社會應重新審視長達80年的核不擴散努力,讓制度免於崩潰。
聯合國安理會當地時間24日召開會議討論伊朗核問題。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表示,美國才是伊核危機的始作俑者。伊朗解決伊核問題的誠意應該得到重視,各方應推動伊核問題重返政治解決軌道。傅聰並提出3點建議,包括停火止戰、政治解決與對話談判。
如許多人所料,在美國總統川普週二早晨正式宣布停火後,三方幾乎不約而同地宣稱勝利,但長期來看,究竟誰會是贏家或輸家?對此,有專家認為,這個問題可能需要更多時間才能知道答案,不過,最大輸家可能會是那些被伊朗政權壓迫的爭取自由抗議人士。而美國動武的後果,就是讓伊朗保留了幾枚核彈所需的高濃縮鈾(HEU),而這些材料如今不受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監管,處於失控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