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信房屋的搜尋結果,共258筆
據六都地政局公布建物買賣移轉棟數資料,六都10月買賣移轉棟數約1萬6,989棟,年減13.5%、月增6%,是2018年以來同期最低,其中台北市、台南市皆創2018年以來同期最低、高雄市則是2016年來最低。今年全年度移轉恐怕陷入26萬棟保衛戰,不過近月市場交易狀況與移轉棟數都未再持續下探,頗有築底跡象,長期還是看政策是否放寬。
六都今年10月的買賣移轉棟數揭曉,分別為台北1758棟,月減1%、年減22%;新北4204棟,月增14.2%、年減3.6%;桃園3240棟,月減0.7%、年減11.4%;台中3766棟,月增4.6%,年減8.3%;台南1527棟,月增2.7%,年減33.2%;高雄2494棟,月增9.9%,年減16.2%,總計六都共16989棟,月增5.7%,年減13.5%。
即使股市高檔,房市依舊不振,市場漸吹起降價風,買氣微幅自谷底回升,各大房仲10月門市交易量普遍較9月成長1成,不過與去年房市自高點走下坡的同期相較,交易量相仿,房仲業者認為,價格修正的速度,將是交易量能否回升的關鍵。
近年來,在科技題材的帶動下,中台灣房市能見度大幅提升,中信房屋研展室彙整實價登錄資料發現,近3年,在中部五縣市中,以苗栗縣的平均房價漲幅最快,高達27.2%、接近3成,其次分別為彰化縣(18.3%)、南投縣(13%)、雲林縣(10.7%)、台中市(10.4%)。對此,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中台灣過去以傳統產業為主,近年來隨著政府積極推動產業升級,加上大型建設項目的進駐,也給區域房市增添了不少想像空間,交易量能自然水漲船高。
近年來,在科技題材的帶動下,中台灣房市能見度大幅提升,中信房屋研展室彙整實價登錄資料發現,近3年,在中部五縣市中,以苗栗縣的平均房價漲幅最快,高達27.2%、接近3成,其次分別為彰化縣18.3%、南投縣13%、雲林縣10.7%、台中市10.4%。對此,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中台灣過去以傳統產業為主,近年來隨著政府積極推動產業升級,加上大型建設項目的進駐,也給區域房市增添了不少想像空間,交易量能自然水漲船高。
許多人買房選地段,會考慮周邊是否有捷運、公園或超市,但有網友發現,家中長輩對傳統市場附近的建案特別有興趣,讓他好奇未來若想幫長輩換電梯房,是否該以附近有無傳統市場作為考量。不少網友認為,長輩喜歡買東西順便聊天,且享受比價、殺價的樂趣,靠近傳統市場的物件是不錯的選擇;房產專家則指出,鄰近市場的住宅物件,在生活機能上具備一定優勢。
許多人買房選地段,會考慮周邊是否有捷運、公園或超市,但有網友發現,家中長輩對傳統市場附近的建案特別有興趣,讓他好奇未來若想幫長輩換電梯房,是否該以附近有無傳統市場作為考量。不少網友認為,長輩喜歡買東西順便聊天,且享受比價、殺價的樂趣,靠近傳統市場的物件是不錯的選擇;房產專家則指出,鄰近市場的住宅物件,在生活機能上具備一定優勢。
據六都地政局公布建物買賣移轉棟數資料,9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1.6萬棟,年減幅度達30%且月減4%,反映7、8月房市淡季且買氣平淡,第三季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僅5.2萬棟,年減幅度也達3成,在政策引導下今年房市相較去年同期出現大幅度降溫,由於新青安政策9月開放,後續效應還要觀察。
中央銀行第七波信用管制滿一年,加風災干擾,房市買氣持續低迷,9月各大房仲旗下門市交易量普遍延續8月低迷,房仲門市交易量普遍年減逾2成。由於去年此時房市景氣已開始轉折向下,基期較低,加上部分屋主願意降價促成交,已有部分房仲9月業績年增率轉正。
今日各家房仲發布9月內部成交行情,台灣房屋集團各縣市買氣表現皆較上月疲弱,整體月減3.8%,年減20.4%,其中桃園逆勢上揚,月增逾8.7%,和去年同期交易量持平,表現均為七大都會區中最佳。
國內四大品牌房仲9月成績單出爐,受風災、錢荒干擾,大部分交易量都呈現年減的情形。目前房市的觀望氣氛仍存,並未出現爆量的交易榮景,但相較去年,整體氛圍相對穩定許多。
去年9月19日,中央銀行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重挫房市信心,因此也被市場稱為「919房市事變」。一年過去,現在市面上的投資客群幾乎銷聲匿跡,成交量更接近腰斬。在此背景下,民眾對房價走勢的看法也出現明顯轉變。根據中信房屋第三季宅調查結果顯示,有56.7%的民眾認為房價將持平,23%的民眾認為可能下跌,僅20.3%預期房價上漲,對比去年第四季的宅調查數據,當時僅 11.5% 看跌、29.1% 看漲,顯見民眾對房價的看漲預期已有所降溫。
房市交易低迷,據內政部統計顯示,今年前八月全台建物買賣移轉棟數17.5萬棟,年減幅高達27%,房仲業者推估,今年全年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可能在27萬棟左右,年減幅達23%,恐創近26年以來最大減幅。
去年919央行推出第七波信用管制,一年過去,投資客群幾乎銷聲匿跡,成交量更接近腰斬,據中信房屋第三季宅調查結果顯示,有56.7%的民眾認為房價將持平,23%的民眾認為可能下跌,僅20.3%預期房價上漲,對比去年第四季的宅調查數據,當時僅11.5%看跌、29.1%看漲,民眾對房價看漲預期已有所降溫,「房價只漲不跌」迷思被打破。
中央銀行今(18日)召開理監事會議決議,此次不升息、不升準,且未鬆綁房市信用管制措施。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此次央行仍按兵不動,主因是自疫情後多次打房,已令全台買氣跌入谷底,惟價格仍未明顯修正,若貿然鬆綁恐再助長熱度,因此先將其列入「留校察看」名單;此外,目前全球局勢仍不穩,因此央行先站穩腳步,以減緩未來黑天鵝衝擊。
年輕首購族受限於總價預算考量,通常只能在都會外圍新屋、與市區老舊公寓或小坪數空間之間作出選擇,雖然精華地段被認為是傳統購屋不敗守則,但在都會擴張、交通路網更綿密下,不少具潛力的新興重劃區長期仍處房價增值的階段,以通勤時間換合理房價、宜居環境,仍是高房價下購屋主要策略。
房市在限貸令後買氣降至冰點,買房成為「勇者遊戲」,首購族撐起一片天。據統計,目前購屋族中就有三分之一是「90後」世代,顯示仍有不少年輕族群勇於進場,業者觀察,這批「進場派」多具有收入穩定、剛性需求、穩健理財特質,善用政策房貸、趁市場議價空間擴大找尋價格合理、符合需求房屋。
行政院會於9月4日通過「新青安」貸款新變革,自今年9月1日起,新撥款案件將不再計入《銀行法》第72條之2的放款總額。這項調整旨在協助更多無自用住宅的青年,同時也能解決公股銀行因額度受限而難以核貸的困境。
房市交易冰凍近一年,包括代銷及房仲等不動產經紀業家數反轉萎縮,今年8月底,全台不動產經紀業備查家數為9,294家,較7月底的9,301家減少7家,這是自2023年1月以來,連續31個月增長首見減少,房仲業者指出,若市場買氣遲遲沒有回升,房仲業勢必將加速進入汰弱留強的階段。
過去幾年,房價持續攀升,市場交易熱絡,不動產經紀業也隨之迅速擴張。然而,近一年來市場明顯降溫,房仲業的展店步伐也逐步放緩。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不動產經紀業備查家數為9,294家,較7月底的9,301家減少7家,雖然幅度不大,卻也終結了自2023年1月以來連續31個月的增長趨勢。對此,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雖然單月下滑幅度不大,但具指標意義,代表過去房市過熱的氛圍已經消退。若市場買氣遲遲沒有回升,房仲業勢必將加速進入汰弱留強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