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中國學的搜尋結果,共263

  • 《國際經濟》芬太尼關稅砍半!「川習會」協議出爐 沒談台灣

    周四在南韓召開的「川習會」落幕,美國總統川普周四在返回華府的空軍一號上表示,他已經與中國就稀土和關鍵礦產達成一項為期一年的協議,根據協議,美國也將把對中國加徵的「芬太尼關稅」稅率大砍一半。

  • 《國際經濟》突發!降中國關稅 川普:兩國關係好極了

    在歷時約1小時40分的閉門會議,「川習會」在剛剛落幕,兩人沒有舉行聯合記者會,在步出會場後即握手告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隨即上車離開,而美國總統川普也已經搭上空軍一號返回華盛頓。

  • 兩個美國vs一個中國?

    兩個美國vs一個中國?

     10月20日《新華社》報導,中國大陸的貿易談判代表兼商務部副部長李成鋼,被免去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特命全權大使等職務;另外《紐約時報》10月16日報導「中國對川普亮出最強底牌,妙招還是昏招?」,文章中引述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大陸祭出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不僅是為了加強掌控全球關鍵礦產,也藉此要求美國川普總統不要放任對中鷹派官員。這很有意思,什麼是「對中鷹派」官員?多數觀察者都同意,美國對中立場除了川普總統還有點「鴿」之外,官員幾乎都是「鷹」。

  • 不去了!德國外長臨時取消訪陸 執政夥伴急了

    不去了!德國外長臨時取消訪陸 執政夥伴急了

    德國外長瓦德富爾臨時取消訪華行程後,執政夥伴有些急了。據觀察者網引述路透10月25日報導,德國執政聯盟中的社會民主黨外交事務發言人阿迪斯·阿赫梅托維奇直言這並非「好兆頭」,他呼籲德國應重新思考對華戰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種積極的、戰略性的外交政策。

  • 國戰會論壇》側寫美中貿易戰:兩個美國vs.一個中國?(羅慶生)

    國戰會論壇》側寫美中貿易戰:兩個美國vs.一個中國?(羅慶生)

    一般分析美中貿易戰多從公告與相關官員的評論等文獻切入,本文則試圖從側面解讀。文獻分析是正規途徑但有限制,因為美中競爭激烈,許多「官方說法」其實是基於競爭策略的話術,未必真實,逕行分析容易被誤導。因此以側寫方式釐清雙方操作的背後因素,可以彌補文獻分析的不足。

  • 政策不友善 亞洲赴美留學生驟減

    政策不友善 亞洲赴美留學生驟減

     受到川普政府嚴管留學生影響,根據美國官方最新公布的數據,中國和印度留學生簽證急遽下降,導致今年8月自亞洲赴美的留學生人數,較去年同期減少近24%,為新冠疫情以來的最低點。

  • 螞蟻、京東在港發穩定幣 喊停

    螞蟻、京東在港發穩定幣 喊停

     外媒引述知情人士指出,因中國監管部門對私營企業控制數位貨幣的擔憂,螞蟻集團和京東集團皆暫停了在香港發行穩定幣的計畫。目前兩間企業均未對此回應,香港金管局則表示不對市場傳言發表評論。

  • 大陸升級貿易戰 港口費是關鍵

    大陸升級貿易戰 港口費是關鍵

     日前大陸突然宣布多項貿易反制措施,包括10月9日對稀土、鋰電池、石墨、超硬材料的出口管制,及10日對美國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等。9日美國反應還不大,10日川普總統終於坐不住了,嚴詞批評北京,並宣布將對中國進一步徵收100%關稅。

  • 國戰會論壇》大陸升級貿易戰 關鍵不是稀土 是港口費(羅慶生)

    國戰會論壇》大陸升級貿易戰 關鍵不是稀土 是港口費(羅慶生)

    不久前中國大陸突然宣布多項貿易反制措施;包括10月9日對稀土、鋰電池、石墨、超硬材料的出口管制,以及10日對美國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等。9日美國反應還不大,10日川普總統終於坐不住了,嚴詞批評北京的「敵對貿易行為」,並宣布將自11月1日起對中國進一步徵收100%關稅。

  • 川普關稅戰 諾獎得主批自取滅亡

    川普關稅戰 諾獎得主批自取滅亡

     美國總統川普自豪新的關稅政策,讓美國再次偉大,不過,3位新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不約而同炮轟川普上任以來對內及對外政策,包括打響關稅戰使美國陷入保護主義與政府瘦身計畫等;3人認為,去全球化及關稅壁壘是成長的阻礙,貿易戰只會降低市場規模,川普政策堪稱是史上最大自傷,形同自取滅亡。

  • 新科諾獎得主轟川普關稅、打壓學術 「史上最大自傷」將自取滅亡

    新科諾獎得主轟川普關稅、打壓學術 「史上最大自傷」將自取滅亡

    昨(13)日才剛誕生的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3位得主,得知獲獎後都不約而同砲轟美國總統川普發動貿易戰、打壓學術的行為,堪稱是史上最大自傷,形同自取滅亡。

  • 諾貝爾經濟學獎 兩得主批評川普貿易戰

    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表彰三位學者莫基爾(Joel Mokyr)、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豪伊特(Peter Howitt),發現了創新是如何推動經濟持續成長。面對世界當前時局勢,後兩位學者也點名批評美國總統川普實施的貿易戰。

  • 大陸特高壓電網「一條抵美國全國」 外媒驚呼:技術登頂全球

    大陸特高壓電網「一條抵美國全國」 外媒驚呼:技術登頂全球

    據觀察者網報導,中國大陸清潔能源技術的飛速崛起已讓外界驚嘆不已,最近外媒又注意到,中國在清潔能源的「血脈」綠色電力輸送上已「碾壓美國」。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經濟學家伊斯梅爾·阿西尼加斯·魯埃達(Ismael Arciniegas Rueda)感慨道,雖然特高壓技術不是中國發明的,但中國將其「提升到全新的高度,並不斷突破極限」。

  • 川普說了不准!美國務院證實 外交官與陸女戀愛丟飯碗

    川普說了不准!美國務院證實 外交官與陸女戀愛丟飯碗

    美國國務院8日證實已解雇一名美國外交官,理由是此人承認自己與一名與中國共產黨有關連的中國女性談戀愛。據悉這是前朝拜登政府去年底提出相關禁令以來,美國國務院首度有外交人員因違反此令而丟了飯碗。

  • 日本學者:高市採務實行動 避免外交對抗

    日本學者:高市採務實行動 避免外交對抗

     高市早苗成為新任日本自民黨總裁,預訂於10月15日的國會臨時會正式接任首相。她向來以強硬保守立場著稱,是否將使中日關係再度陷入緊張?多位日本學者指出,高市上台後可能在強硬言辭與務實行動之間尋求平衡,避免外交對抗。

  • 陸如何用15年讓8成留學生「海歸」法媒曝關鍵

    陸如何用15年讓8成留學生「海歸」法媒曝關鍵

    據法國廣播電台報導,正當法國諮詢公司Syntec聯盟警告人才流失至海外時,與歐洲和法國情況不同的是,中國卻成功說服其前僑民回國,因為吸引人才的競爭愈演愈烈。中國如何用15年多時間成功吸引約八成的留學生人才回國,海龜人才蜂擁國門,引發法媒關注。

  • 前美國駐北京武官稱共軍飛彈恐懲罰性襲台

    前美國駐北京武官稱共軍飛彈恐懲罰性襲台

     隨著中共更頻繁大規模環台軍演,多方示警解放軍行動不只是訓練,更是侵台的預演,然而是否能在美台皆無預警下大規模犯台?前美國駐北京武官卜思高(Dennis Blasko)認為,任何大規模侵台行為都牽涉大量部隊、艦艇等集結,「幾乎不可能」讓台灣沒有足夠準備時間,但火箭軍的確有可能利用鄰近發射平台進行懲罰性空襲。

  • AI獵殺網 潛艦能躲多久?

    AI獵殺網 潛艦能躲多久?

     近日多家國際媒體報導,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工程師孟浩及其合作團隊,先後在兩篇研究中提出,一方面利用〈目標概略航向與航速數據,優化反艦飛彈瞄準點與攻擊方向〉,另一方面則發展〈艦載直升機智能搜潛輔助決策技術,透過人工智慧提升反潛搜索效率〉。這些研究雖屬前瞻的技術性,但其戰略意涵卻直指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AI是否正在終結「隱形潛艇時代」?中國是否將AI運用在軍事科技上已獲得突破?還是這是一場心理戰的運用?

  • 國戰會論壇》深海不再沉默:AI捕捉 潛艦能躲多久?(蔡裕明)

    國戰會論壇》深海不再沉默:AI捕捉 潛艦能躲多久?(蔡裕明)

    在國際戰略環境中,潛艦向來作為維繫核武嚇阻穩定的「隱形支柱」。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SSBN)之所以被視為核三位一體中最具生存性的要素,正因為它能在浩瀚海洋中躲避偵測,確保能夠進行第二次打擊。

  • 時論廣場》兩岸關係撞牆 民進黨回頭是岸(李正修)

    時論廣場》兩岸關係撞牆 民進黨回頭是岸(李正修)

    大罷免大失敗不僅重挫民進黨的支持度,更衝擊賴清德的施政滿意度。而最新民調更顯示,賴總統的兩岸政策負面評價激增,所有面向幾乎全面崩盤,這也是他之前「團結國家十講」無以為繼的癥結所在。但可笑的是,面對低迷民調,執政黨的回應不是反省施政是否符合民意,而是不理性地將一切問題都推給中共,完全無視現實。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