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搜尋結果,共63

  • 楊振寧告別式在京舉行 八寶山公墓外已排起數十公尺長隊

    楊振寧告別式在京舉行 八寶山公墓外已排起數十公尺長隊

    首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告別式24日上午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包含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畢業生等社會各界人士前往八寶山為其送別。

  • 楊振寧逝世 遺孀翁帆發文:他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楊振寧逝世 遺孀翁帆發文:他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楊振寧先生,因病於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

  • 物理學巨擘殞落 楊振寧畢生致力科學教育 中研院:永受世人緬懷

    物理學巨擘殞落 楊振寧畢生致力科學教育 中研院:永受世人緬懷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研院院士楊振寧因病逝世,享耆壽103歲。中研院於今(18)日表示,楊院士與台灣學術界交流頻繁,於1986年首次以院士身分參加中研院院士會議,他畢生致力科學研究與教育工作,其卓越的學術成就與治學精神,將永遠受世人緬懷,足為後人典範。

  • 中國稀土出口管制快狠準

    中國稀土出口管制快狠準

     中國商務部在10月9日連續發布〈2025第61號公布對境外相關稀土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決定稀土管制〉及〈2025第62號公布對稀土相關技術實施出口管制的決定〉兩項影響全世界重大公告。凡境外產品只要含有中國來源的稀土逾0.1%,或在海外採用中國的開採、冶煉分離、磁材製造等技術,即屬受控物項,必須先取得由中國核發的軍民兩用物項出口許可;同時將稀土相關技術納入管制,涵蓋資料、設計圖面、製程規格、製程參數、加工程序、模擬資料等。對涉及先進半導體與軍民兩用用途者將逐案審查,對全球高階製造產業造成重大衝擊。

  • 海納百川》中國稀土出口管制快狠準 長臂管轄震撼全球(廖明輝)

    海納百川》中國稀土出口管制快狠準 長臂管轄震撼全球(廖明輝)

    中國商務部在10月9日連續發布〈2025第61號公布對境外相關稀土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決定稀土管制〉及〈2025第62號公布對稀土相關技術實施出口管制的決定〉兩項影響全世界重大公告。凡境外產品只要含有中國來源的稀土逾0.1%,或在海外採用中國的開採、冶煉分離、磁材製造等技術,即屬受控物項,必須先取得由中國核發的軍民兩用物項出口許可;同時將稀土相關技術納入管制,涵蓋資料、設計圖面、製程規格、製程參數、加工程序、模擬資料等。對涉及先進半導體與軍民兩用用途者將逐案審查,對全球高階製造產業造成重大衝擊。

  • 冒充軍人招搖撞騙  陸媒合力起底  假院士、假參事雙雙落網

    冒充軍人招搖撞騙 陸媒合力起底 假院士、假參事雙雙落網

    澎湃新聞19日報導,在大陸媒體連續多日打假之後,備受關注的假院士阮少平、假國務院參事余鵬翔終於「栽了」。

  • 參加北戴河暑期休假專家學者曝光   浙大教授馮建東最年輕

    參加北戴河暑期休假專家學者曝光 浙大教授馮建東最年輕

    據澎湃新聞報導,8月1日至7日,受中共黨中央、大陸國務院邀請,60位來自高科技領域、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專家和基礎研究領域青年人才等齊聚渤海之濱,參加北戴河休假活動。本次休假活動以「建功新時代」為主題,旨在勉勵專家們感懷山河壯美、厚植家國情懷,矢志報國、埋頭苦幹,奮力攀登新高峰、續寫時代新篇章。

  • 上海AI大會 骨科手術新突破

    上海AI大會 骨科手術新突破

     在日前於上海舉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上,「智領新程 融創未來」AI融合發展論壇引發熱烈關注。台灣AI創業者王信杰,與大陸團隊共同創立的艾生智慧(北京)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發表一項針對骨科手術的AI導航創新─AISM多模態融合手術導航系統。此系統突破傳統CT建模侷限,首次能完整模擬包含軟骨的三維結構,為複雜骨科手術導航提供更高精準度,解決軟組織辨識難題。

  • 圖靈獎得主示警 AI失控風險成挑戰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正如火如荼展開,AI的數位鴻溝與潛在失控的風險,成為專家探討的重點。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26日在開幕式上表示,AI快速發展但只掌握在少數國家與公司手中,如何確保AI發展中不會出現令人擔憂的數位鴻溝問題,是很值得討論的問題。

  • 中國積累稀土戰力40年

    中國積累稀土戰力40年

     中國稀土產業的發展過程是從雜亂無章胡亂開挖的邊緣資源,到全球聚焦的戰略資源的一段歷史。匯集了政策調整、技術突破、資源管控與中美博弈的心路歷程。

  • 中美論壇社》中國積累稀土戰力40年(盛嘉麟)

    中美論壇社》中國積累稀土戰力40年(盛嘉麟)

    中國稀土產業的發展過程是從雜亂無章胡亂開挖的邊緣資源,到全球聚焦的戰略資源的一段歷史。匯集了政策調整、技術突破、資源管控與中美博弈的心路歷程。

  • AI衝擊!陸學者:AI將成小學必修課 不會使用恐遭淘汰

    AI衝擊!陸學者:AI將成小學必修課 不會使用恐遭淘汰

    澎湃新聞報導,2025上海科技節17日揭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慧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學術主任蒲慕明作主旨報告時表示,在未來數十年,將不是「AI取代人」,而是「會用AI的人」取代「不會用AI的人」。

  • 超越DeepSeek  陸「開源集團軍」正重塑全球AI生態

    超越DeepSeek 陸「開源集團軍」正重塑全球AI生態

    據觀察者網「好評」報導,中國「開源」正在形成「集團化作戰」的優勢。DeepSeek和阿里Qwen等基礎模型撐起了中國開源的上限,而更多的中小企業正在它們的基礎上,不斷推出體量更小卻能力更強的垂直模型,讓今年以來中國AI大模型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不斷帶來新的驚喜。而在美國仍以閉源為主的背景下,中國企業擁抱開源的做法充分展現了中國的技術自信,也開闢出一條技術普惠與全球共生的新路徑,持續開拓海外市場,代表著全球AI技術從「單極霸權」轉向「多極共生」。

  • 批馬斯克反科學 陸學者:恐帶來災難

    批馬斯克反科學 陸學者:恐帶來災難

     美國總統川普授權美國科技富豪馬斯克成立政府效率部(DOGE)以來,美國聯邦科研機構經歷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衝擊。前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近日接受陸媒採訪時直言,川普和馬斯克很多做法是反科學的;更批評馬斯克講話完全不像科學家,發表非常不負責的言論,如果繼續這麼下去,未來可能會給世界帶來災難。

  • 中科院士指即便AI技術發展 基礎數學訓練仍然不可或缺

    澎湃新聞15 日報導,中國科學院院士、北大講席教授,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主任田剛表示,數學注重思維訓練,人工智慧(AI)雖然能輔助解題,幫我們跳出一些重複性工作,但過度依賴AI會削弱思維能力的培養。所以,即便AI技術發展,基礎數學訓練仍然不可或缺,並且不是AI能夠替代的,人類仍需保持對數學本質的理解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 放手開車?陸特斯拉FSD軟體更新:可停紅燈、自動變道

    放手開車?陸特斯拉FSD軟體更新:可停紅燈、自動變道

    據澎湃新聞報導,特斯拉智慧駕駛軟體系統FSD入華更進一步。2月25日,特斯拉中國微信小程序顯示,特斯拉已開始分批次為客戶推送2024.45.32.12軟體更新。

  • 中國高溫超導研究重大突破!鎳基常壓超導體系誕生

    中國高溫超導研究重大突破!鎳基常壓超導體系誕生

    大陸《央視新聞》報導,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領銜的南方科技大學、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與清華大學聯合組成的研究團隊在高溫超導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他們發現使鎳基材料成為第3類常壓下實現超導的材料體系,為解決高溫超導機理的世紀科學難題提供了全新突破口。

  • DeepSeek驚豔全球…科技創新如何轉化為生產力? 解方曝光

    DeepSeek驚豔全球…科技創新如何轉化為生產力? 解方曝光

    新華社15日報導,2025年春節,中國大陸人工智慧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的大陸國產大模型以「小成本辦大事」的高性能驚豔全球。科技成果轉化是發展新質生產力要義。科技創新只有落到產業,才能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 類似清晨鳥兒齊鳴  陸科學家領銜世界首次記錄「太空合聲」

    類似清晨鳥兒齊鳴 陸科學家領銜世界首次記錄「太空合聲」

    新華社微信公眾號24日報導,地球磁力線像琴弦一樣被宇宙空間帶電粒子撥動,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中國大陸科學家領銜團隊在23日正式出版的英國學術期刊《自然》發表論文,宣布在世界上首次記錄到遙遠的「太空合聲」。

  • 頭條揭密》陸殲20總師與火箭專家遭免職 軍工企業反腐疑雲重重

    頭條揭密》陸殲20總師與火箭專家遭免職 軍工企業反腐疑雲重重

    近日大陸頂尖軍工企業中航工業公司總經理郝照平與殲-20戰機總設計師楊偉等2人名字被從中航工業網頁撤下,雖然中共官方尚未說明2人是否被調查,但各跡象顯示其遭免職的機率極高,而且可能與正在接受調查的前中航工業董事長譚瑞松有關。而此事件可能引起更大震撼,原因在於楊偉是目前共軍5代戰機主力殲-20的總設計師,一旦涉貪將嚴重打擊殲-20戰機在國內外的聲望,同時也擔憂是否有殲-20的機密外洩。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