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經院的搜尋結果,共365筆
本著經濟學者靠實力、低調作風,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葉俊顯2個月前轉換跑道,接任國發會主任委員,成為AI行動創新內閣2.0的一員。曾有過政策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借調六年的經驗,葉俊顯對產經政策及建言研究並不全然陌生,這是政院團隊會找上他的原因之一;他不熟悉的是AI內閣1.0已勾勒的政策框架,及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卓榮泰的人脈關係。
衛福部提出補充保費改革,行政院6日緊急喊卡。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表示,導入結算制,在公平性上可以平衡些,起徵點應自2萬元適度往上拉,對股民的影響就會小很多,不過行政的成本就會增加。至於改革措施的門檻,他認為要重新試算,才會知道會影響的明確數字,這在行政方面要花力氣來處理。
衛福部規劃修法,讓社會中相對優勢者多繳補充保費,幫助弱勢族群,政院6日在股票族反彈聲浪下緊急喊卡,但經濟學者、醫界大老7日卻紛紛表達肯定,台大院長余忠仁直言,「當然還是支持執行」;中經院長連賢明說,「從股民身上吸取保費」是誤解,股利所得是補充保費的重要來源,結算制有助達到公平性。
補充保費改革喊卡,引發醫界熱議。今除了醫院協會理事長、中經院長都對衛福部改革方向給予肯定外,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也開口表態,「當然還是支持執行」。他指出,工作人口在減少,保費一定下來,若要支應高齡化的支出,錢從哪裡來?
在股民的反彈下,補充保費改革緊急喊卡。中經院長連賢明今(7日)表態,健保是最重要的公共建設,大家覺得重要,但在收費上又不太願意投入資源。部長拋出意見進行改革,他希望多給部長一點肯定。有人批評這是「從股民身上吸取保費」,這是誤解,股利所得就是所得的一部分,在二代健保中,是補充性保費的重要來源。導入結算制,在公平性上面就會平衡,但若能將2萬塊的起徵點適度往上拉,影響就會小很多。
健保補充保費制度將全面翻修,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宣布,未來利息、股利、租金三大項目將改採「年度結算制」,只要利息、股利等收入1年內累計逾2萬,就需收取2.11%的補充保費。事件引發外界關注,行政院6日晚間則宣布暫緩,不過,中經院院長連賢明感慨表示,台灣對於健保財務改革「已經很久不面對」,他也點出此次改革的兩點評論。
中華經濟研究院3日公布台灣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50.3,站上50榮枯線,結束連四個月的緊縮,重回擴張。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表示,製造業活動在第三季盤整後出現復甦的跡象,與主計總處公布的出口成長趨勢一致,但廠商對未來半年仍持保守態度,景氣走向需審慎觀察。
「川習會」沒有提到台灣問題,各界有不同解讀。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吳致瑟認為,這是一種「策略沉默」,是有意識、暫時的談判節奏控制,而非是單純忽略。北京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巫永平則表示,美國對大陸打「台灣牌」的態度出現變化,大陸應運用制度優勢與話語引導,讓美國相信兩岸統一不會損害美國利益,推動兩岸朝和平統一方向前進。
勞動基金運用局今(3)日公布9月最新勞動基金績效,繼8月獲利後,9月再賺近2167億元。今年至9月底,整體勞動基金規模為7兆4399億元,收益數為5588.4億元,收益率為8.14%。
台灣缺人才,不僅是服務、科技產業的困擾,連財團法人學術機構要聘雇高學歷研究員都快找不到!立法院預算中心根據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民國114年度預算評估報告示警,今年研究人力遠低計畫聘用者,恐有人才斷層或流失之慮,且這個問題還存在已久,因為近8年來都有這樣的現象,宜研謀善策,逐步調整組織及人力之配置,積極培育更多編制內研究人力,才有利國家智庫永續發展。
台美關稅談判關鍵時刻,央行總裁楊金龍23日赴立法院業務報告時坦言,台灣今年對美貿易順差規模可能逼近翻倍,擴大至1200億美元,現在還要當心被美方認定為匯率操縱國,若被抓到把柄,「將是非常嚴重的事件」,央行將更注意匯率情勢,全力避免踩到美國財政部的紅線。
AI與半導體帶動下,台灣第三季經濟數據表現強勁,主計總處主計長陳淑姿22日在立法院表示,鑑於第三季狀況依然很好,並未有原本預估關稅衝擊等狀況出現,今年經濟成長率至少可達5%。
國發會主委葉俊顯20日在立院指出,AI發展將從雲端落實到終端,也有很多新創正在開發各種AI應用,而且AI產業的財務操作不像網路業的槓桿倍數那麼高,判斷應不會像網路一樣產生泡沫化。
中華經濟研究院17日發布今(2025)年第四季台灣經濟預測,大幅上修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至5.45%,不僅較第三季時估測的3.05%,大增2.4個百分點,最新數據高於主計總處、中央銀行的預測,更是國內主要經濟機構的最高估值。今年成長模式亦調整為「內外皆溫」情勢,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走勢開高走低,預估年增率1.81%。
美中談判和台美談判仍在持續,副總統蕭美琴接受加拿大媒體專訪首度證實,我們已承諾在美國進行投資,不僅是台積電,還包括整個生態系其他部分,從供應商到設計商,乃至其他晶片製造公司,我們也與英特爾(Intel)等美國公司合作,提升其生產力;許多台灣企業也正考慮在美投資計畫。
中華經濟研究院17日發布今(2025)年第4季臺灣經濟預測,一如預期,大幅上修今年全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至5.45%,不僅較第3季期間估測3.05%,增加2.4個百分點,更高於主計總處、中央銀行的預測值,更是國內主要經濟機構的估值。
政府鬆綁新青安不納入《銀行法》第72-2條管制、放寬換屋貸款限制至今滿月,房市依舊冷吱吱,部分個案1、2個月成交不到1戶,許多民眾仍貸不到款,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陳勝宏直言,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造成建商資金斷鏈,已有中南部業者因此倒閉,更衍生許多購屋糾紛,若房地產崩盤,金融業將首當其衝。他向政府提出兩大建言,首先去年9月19日推出的信用管制不溯及既往,第二,爭取適度放寬房貸成數。
金管會積極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公股金融機構扮演關鍵角色,身為公股龍頭的兆豐金控,旗下子公司兆豐銀行、兆豐證券,均已進駐高雄資產管理專區。兆豐銀行高資產客戶資產管理規模(AUM),在國銀中名列前茅,兆豐證券為首家進駐專區的公股券商,兆豐金透過集團內部資源共享,搶攻高資產理財市場,展現深耕高資產金融服務的決心。
時序已進入第四季,多項最新經濟數據顯示,和上半年、甚或第三季時的估測「很不一樣」。總統賴清德在國慶演說中,引用亞洲開發銀行最新報告,台灣今(2025)年經濟成長率由3.3%大幅上調到5.1%,是亞洲四小龍之首。17日將發布今年第四季台灣經濟預測的中華經濟研究院,7月間發布第三季估測時,全年成長率仍是3.05%左右,此次肯定大幅上修相關數值,除了經濟成長率之外,還有民間消費、民間投資、商品與服務進出口,甚至今年經濟成長模式的「上熱下冷」都會加以調整。
國發會AI新十大建設中,前瞻部署AI新科技應該積極開發矽光子共同封裝(CPO)等技術、超高速及低功耗矽光子傳輸技術,以滿足AI高速運算需求,方能維繫台灣永遠是封裝測試第一大國。中華經濟研究院指出,目前討論矽光子,多聚焦「先進封裝」、「共同封裝光學CPO」、「資料中心與HPC」,若從科研趨勢看未來矽光子發展,仍有更寬廣的應用潛力和產業切入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