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美科技戰的搜尋結果,共247筆
「習川會」後,北京執行中美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持續鬆綁稀土及關鍵礦物的出口管制。中國商務部9日公告,暫停執行鎵、鍺、銻、石墨等涉及高科技產業關鍵原物料的「兩用物項」出口美國的禁令,暫停措施即日起生效,至明年11月27日止。此舉被視為中方向美方釋出最新的善意行動。
中美科技戰圍繞人工智慧(AI)激烈展開,美國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5日談到中美AI競爭時直言,「中國將贏得人工智慧(AI)競賽」。外媒報導,這是黃仁勳迄今為止對中美AI競賽所作出「最直白的表態」。
「習川會」30日在韓國釜山登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會談時未提及台灣議題,引發輿論熱議。學者分析,台灣議題涉及中國核心利益,不適合在第三國討論,這次會晤是川普重返執政後與習近平「重溫」(rewarm)友誼,是中美關係好的開頭,也為明年開局的「十五五」規劃,創造穩定外部環境。
10月26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中美第五輪經貿磋商,經過兩天的折衝尊俎,提前一天結束。雙方表示,將各自履行內部報批程序,下一步是等待領導人批准。這是呼應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30日上午10時(南韓時間上午11時),預定在南韓釜山的會晤。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再度針對中美科技競爭發表強硬言論,表示未來將考慮對美國軟體出口大陸施加更嚴格限制,加深市場對中美科技戰再度升溫的憂慮,也使地緣政治風險重新浮上檯面,衝擊投資人信心。美股主要指數一度回檔,反映出市場對高估值科技股的疑慮,以及對政策風險升溫的敏感反應。
因應中美科技戰,中共第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針對「十五五」時期的科技產業發展提出了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抓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突破高科技關鍵技術瓶頸,並提出「三位一體」戰略,將這些目標作為新一輪經濟發展規劃的核心方向,也突顯中國推動科技自主化的迫切性。
外部面臨川普關稅和全球貿易戰科技戰壓力,對內處於經濟復甦緩慢和整頓共軍高層等人事動盪的關鍵時刻,中共第二十屆四中全會如期舉行並於23日閉幕。按慣例,中共歷屆四中全會議程以黨的治理和建設為主,五中全會則聚焦在經濟和社會發展議題,本次四中全會則一併討論黨建和經濟議題,格外受矚。
消息人士透露,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Micron)計劃停止向中國資料中心供應伺服器晶片。中國是全球第二大伺服器記憶體市場,中國禁止使用美光產品,意味該公司將錯過中國資料中心的擴張商機。而美光的退出,將讓三星電子、SK海力士,以及中國政府支持的本土廠商長江存儲與長鑫存儲等競爭對手受益。
大陸宣布稀土將逐案有條件地管制出口,引發美國不滿,將以關稅反擊,經濟部長龔明鑫15日指出,考慮強化稀土回收再精煉的技術,或增加戰略儲存提升韌性。代工大廠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認為,任何原料管制都可能影響全球產業,也可能誘導某些國家重新開採稀土。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地緣政治以及中美科技戰等重重挑戰,台灣經濟的下一步該怎麼走?經濟部長龔明鑫15日出席「2025年零碳永續高峰論壇」,致詞時直言,即使外部環境再怎麼險峻,台灣要達到 2050淨零目標,再生能源的推動,尤其以太陽光電和離岸風電為雙引擎,絕對是「重中之重」。
美國白宮人工智慧(AI)政策主管薩克斯(David Sacks)當地時間6日表示,要確保美國在AI領域的領導地位至關重要,並強調中國是這場競賽中的「全球主要競爭對手」。薩克斯並為川普政府在AI晶片出口管制上的策略進行辯護,說明其與前任政府的不同之處。
據觀察者網報導,近期,川普政府頻頻放出消息稱,中美領導人即將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期間會晤。中方對此回應稱,中美雙方就相關問題「正在溝通之中」。
中美科技戰未歇,大陸華為雲CEO張平安指出,5、7奈米晶片製程並非核心,客戶真正需要的是優質計算結果。他強調,華為雲服務算力效能已突破,生產效率達輝達H20晶片的3倍;與此同時,美媒指出,拆解華為昇騰910C(Ascend 910C)處理器的多個樣本過程中,發現來自台積電、三星電子以及SK海力士的零組件。
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稍早在算力領域拋出震撼彈,其常務董事、華為雲執行長張平安公開表示,華為雲服務在算力效能方面出現突破,其生產效率已達到輝達(Nvidia)H20晶片的3倍。這番言論不僅引發市場關注,也凸顯在全球AI競賽下,中國加速發展自主技術的企圖心。
中國大陸全力推動的AI半導體國產化,仍高度依賴外國硬體支持。市場研究機構TechInsights發現,華為在部分昇騰(Ascend)AI晶片中,採用包括台積電,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的先進零組件。對此,台積電仍維持一貫態度,不回應市場傳言。
美國AI晶片龍頭輝達在大陸市場受阻之際,大陸資通訊設備大廠華為決定趁機卡位,搶奪市占率。外媒引述消息人士透露,華為預計大幅提高明年高階AI晶片的產量,從今年的約30萬顆提高到約60萬顆。
中美科技戰下的法律攻防持續升溫。外媒報導,全球無人機龍頭大疆創新試圖挑戰美國國防部的「中國軍工企業」名單,於當地時間26日遭美國法院駁回。法官裁定,美國國防部有「實質證據」支持其認定,使得大疆仍名列黑名單。
教師節臨近,且鑑於當前科技趨勢,全球基礎科研與教學量能更加受到重視。對此,政院拋出的韌性特別預算中,亦編列200億元用於提升教育韌性,其中相當規模挹注在教師領域、改善薪資待遇不足問題,更期望延攬優異教學能量,成產學對接的橋梁。
中國科技巨頭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18日在上海華為全聯接大會上,首次公布昇騰晶片演進和目標,稱未來3年華為已規劃多款昇騰晶片,包括950PR、950DT,以及昇騰960和970,其中950PR將於2026年第一季推出。分析稱,華為此舉顯示中國正加速落實晶片本土化,以擺脫對輝達(NVIDIA)等外國晶片大廠的依賴,而其高調發布也讓中美科技戰再度升溫。
2025年9月13日,中國大陸商務部發布兩條重磅公告,宣布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相關模擬晶片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並就美國對華集成電路領域相關措施啟動反歧視調查。這項決定是針對美國政府近年來在晶片領域對中國大陸實施的一系列禁止和限制措施的強硬回應,顯示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科技戰進一步升級。